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粘度法确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K,α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丙烯酰胺常温静置水解,制取不同水解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用粘度法求得在30℃、1NHaNo_3和25℃、0.5NNaCl体系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K,α值。水解度范围为0~50%;分子量范围为1×10~6~5×10~6.  相似文献   

2.
以甲醛、二甲胺、聚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Mannich反应,采取预制备羟甲基胺中间体法:将甲醛和二甲胺在体系外预先反应,生成羟甲基胺中间体,聚丙烯酰胺作为亲核试剂与羟甲基胺反应生成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与传统聚丙烯酰胺与甲醛预先反应相比,该方法没有生成易导致交联的羟甲基聚丙烯酰胺中间体,降低交联反应的发生,提高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离子度。使用该方法可以得到离子度高达82%的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固含量高达20%时,产品离子度也能达到60%。  相似文献   

3.
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应用于部分水解聚丙酰胺(HPAM)的改性,通过碾磨次数的变化得到了不同碾磨次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样品;实验研究了碾磨过程中HPAM特性器数及表现器度的变化;考查了剪切速率及老化时间对碾磨后HPAM溶液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碾磨使HPAM特性黏数及表现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抗剪切性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丙烯酰胺降解细菌G1能在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中生长繁殖,具有降解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并降低其溶液黏度的能力。实验通过改变HPAM溶液浓度、pH和降解菌初始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连续活化次数等,探究G1菌对HPAM溶液的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G1菌连续活化3次,接种量10%,在浓度10 g.L-1HPAM的溶液中,30℃恒温振荡培养10 d,可使溶液黏度损失率达到29.8%。  相似文献   

5.
高特性粘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硫酸铵-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醛合次亚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2-咪基丙烷)盐酸盐为复合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采用先加碱聚合-后水解的工艺制备了高特性粘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引发体系的组成及各组分浓度和助剂对所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特性粘数的影响。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制备高特性粘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引发体系与最佳的合成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的设计得出了各种试剂对特性粘数影响的程度。利用该方法能够合成出水溶性好、特性粘数高达21.37mL/g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易发生机械降解,化学解降,热降解反应,造成分子量下降,由于分子量高达两千万,只要大分子链上有几个交联点,就会形成水凝胶造成溶解性急剧下降,选择的条件就是尽量避免以上两个副反应的发生,形成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8.
用HAAKE RS 150流变仪对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g/L及NaCl质量浓度为2.0g/L的交联聚合物溶液与同条件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溶液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400~1000s^-1)表现为胀流性,低剪切速率(43~400s^-1)时为假塑性,高剪切速率(1000~1500^-1)时表现为牛顿性;而相应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只表现轻微的假塑性(5~900s^-1)。交联聚合物溶液具有时间效应,表现为负触变性(震凝性),而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流变性不产生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MD)结合的方法研究无机盐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黏度影响的规律及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无机盐对溶液黏度影响较大,其中Ca Cl2和Mg Cl2对溶液降黏作用强于Na Cl,且当Ca Cl2和Mg Cl2浓度相同时Mg Cl2的降黏作用更加明显;当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时,由于盐离子与聚合物中羧酸根基团的静电吸引,使其在聚合物周围形成阳离子层,从而减弱了聚合物分子链上羧酸根基团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分子链收缩,进而降低溶液的黏度;相比于Na+和Ca2+,Mg2+更易靠近HPAM分子链,对分子链构型及黏度的改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制备过程中极易发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不相容问题,利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行曼尼奇反应,再对其进行季胺化,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发现碳酸二甲酯具有最好的季胺化效果。当聚丙烯酰胺、甲醛和二甲胺的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1.1∶1.2,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h,最后用碳酸二甲酯季胺化,所得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PAM的光聚合参数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引发剂用量、单体含量、引发时间、引发温度等参数对光引发聚合PAM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尿素和LAS对PAM分子量和溶解速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合成参数.研究表明光引发聚合PAM的最佳合成参数是:光引发剂用量40 μL,单体含量为20%,引发时间为1.5 h,引发温度为15~19 ℃;添加剂尿素或LAS含量在6%为最佳.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PAM对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金属废渣吸附剂与PAM复合处理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属废渣吸附剂与PAM复合处理碱性品红染料为研究对象,对金属废渣吸附剂的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pH值为6,金属废渣吸附剂投加量为1.5g/L,PAM用量为0.083g/L,搅拌时间为2min时,沉降时间为25min,处理后的染料废水色度0,吸光度为0.018。通过对比实验,可知,复合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二进制基带PAM通信系统中的符号同步问题。给出了该系统模型,推导了PAM通信系统符号同步误差对收端误码率的影响。并在最大似然估计基础上,讨论了最优符号同步相位估计的二分法;最后,展望了今后应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PAM对煤油乳化及煤泥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油乳化液稳定性及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采用机械搅拌方式,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PAM进行煤油乳化实验,并以煤油、煤油+PAM、煤油乳化液、煤油乳化液+PAM为捕收剂进行单元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煤油乳化液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PAM水溶液可提高煤油乳化速度,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为1%时,PAM体积分数为21%的乳化液的稳定性最好;随着PAM体积分数的增加,浮选效果逐步改善,当PAM过量时,浮选效果降低;与纯煤油浮选结果相比,煤油+PAM、煤油乳化液和煤油乳化液+PAM的浮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后两者的煤油消耗量降低50%。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普遍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新技术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的处理问题。含PAM污水的特点是粘度大、含油多、乳化油稳定,故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水水质的标准。对模拟含聚废水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内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油田含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采用人工模拟油田含聚废水在实验室内驯化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含聚驱采出水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44h时,好氧颗粒污泥可以将进水中的聚丙烯酰胺由350mg/L降低至150mg/L,去除率达到57%。对颗粒污泥内的优势微生物研究表明,在模拟含聚废水中对PAM起主要降解作用的微生物为产碱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磁粉与PAM联用强化饮用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磁粉与PAM联用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长江水的强化处理效能;并且分析了各添加介质的最佳投加量以及相互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同时投加磁粉和PAM能够有效提高絮体沉降性能,促进出水水质的提高;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际应用的经济性确定反应中混凝剂PAC、磁粉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 mg/L,100 mg/L,1 mg/L。试验证明采用磁粉与PAM强化饮用水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是可行的,并且在降低水厂的基建投资和提高处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泥浆护壁,造成越来越多的废弃钻孔泥浆,对钻孔泥浆的脱水处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温州地区某地施工现场的废弃钻孔泥浆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分子量的阳离子PAM絮凝剂,对其进行絮凝试验,研究了泥浆的pH值、粘度、Zeta电位在絮凝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钻孔泥浆絮凝的进行,pH值、粘度逐渐变大,且分子量越大,pH值及粘度也越大;Zeta电位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8.
酶法水解棉籽蛋白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酚后的棉籽粉为原料 ,研究了酶解法制备可溶性棉籽水解蛋白的生产工艺。对其影响因素和产品的实际应用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利用中性蛋白酶AS1.398水解棉籽粉 ,产品得率可达 28.8%,蛋白质量分数为63.28%。棉籽水解蛋白可作为菌体发酵氮源。  相似文献   

19.
将聚丙烯酰胺(PAM)微凝胶在CaCl2和Na2CO3溶液中交替浸渍,其表面发生碳酸钙沉积反应,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所形成碳酸钙晶体(方解石)形貌的影响.利用SEM、FFIR、EDX、TAG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PAM-CaCO3复合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AM微凝胶表面形成了由菱形层状簇集的方解石形貌;随着浸渍的溶液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层数增加,堆积成串状;但浸渍交替时间的延长和PAM微凝胶量的加大,均会使所形成的方解石颗粒变大,簇集层数减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的制备及聚合硫酸铁的改性,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考察了PAM、PFS及改性PFS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改性PFS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未改性的PFS与P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