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种铁基合金在浓碱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石墨和三种铁基合金在浓NaOH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发现三种铁基合金在浓碱中的电化学行为有较大差异,用理论电位-pH图对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作了解释,同时讨论了浓碱腐蚀的阴极去极化过程,分析了高温下合金腐蚀速度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循环伏安法来获得铜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数据,结合光谱信息确认在碱性溶液中铜腐蚀的基本历程,并通过动力学特征的分析,获得了该腐蚀机理的重要信息,为控制铜的腐蚀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运用循环伏安法,确定无氰电沉积铜锡合金溶液中Cu、Sn的单独电沉积及其它们共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含有络有络合剂或不含有络合的溶液中,Cu、Sn及Cu-Sn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均为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纯铜充氢后并不改变组织结构和晶粒大,而且抗拉强度、延伸率和面缩率也不变化,这表明铜没有氢脆,在NaNO2溶液中,氢使纯铜的腐蚀电位、反应电阻降低,使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升高,断口形貌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铜在H2SO4溶液以及酸性Na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现场获得了表征电化学过程的椭圆偏振光谱特征。采用椭圆偏振参量Δ值的变化研究了铜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过程,Δ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不仅能反映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而且能灵敏地反映出表面膜结构和状态变化的信息。根据椭圆偏振光谱特征并结合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铜在酸性NaCl介质中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喹乙醇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喹乙醇在醋酸盐和磷酸盐两种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用单扫示波极谱获得了灵敏的吸附波。其导数波的波高hp2与cola在4×10-8~2×10-5mol/L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检测下限为1×10-8mol/L。在汞电极表面,喹乙醇的吸附遵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测定出吸附系数β=9.1×104,吸引因素ν=0.8。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可以获得3个吸附波。分别测定出了3个波的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2.1s-1,ks2=2.2s-1,ks3=1.8×103s-1。分别讨论了两种缓冲溶液中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9.
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Ⅱ去镁素和铜—叶绿素的伏安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Ⅰ中报道了叶绿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叶绿素a,b的电还原机理。本篇报道去镁叶绿素和它的一种金属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在水溶液中,Pheo有卟啉相拟的一步还原波,而铜-叶绿素又有与CuTPPS相似的络合物还原波。金属叶绿素环V上的羰基仍是活性还原部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碳纤维在无机酸及其相应盐溶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结果表明,碳纤维在酸性溶液中呈现出最大的双电层充电电流,在碱性溶液中的双电层充电电流较中性溶液中小.碳纤维在酸性溶液中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形成比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多的表面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角波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铁电极在室温1mol/L KOH 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正向扫描中产生3个阳极峰,分别对应于 Fe(OH)_2和 FeOOH的形成,它们在逆向扫描中顺序还原为 Fe(OH)_2和 Fe。温度对钝化过程有明显影响,交流阻抗谱证实了钝化膜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可能的光谱电化学定量研究中复杂反应机制的模型物,研究了凡拉明蓝的电化学氧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pH范围内(pH=0 ̄1.68),凡拉明蓝的氧化机制是EC历程,通过研究pkf与pH的线性关系,发现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后续化学反应对H^+的级数约为1级,并拟定了化学反应历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铋离子Bi3+存在于酸性硫酸铜电解液中时,对铜电解精炼中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峰电势p的影响,并根据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判断铜沉积反应的可逆性。结果表明:铜沉积反应是不可逆的。Bi3+离子存在于电解液中时不改变铜沉积反应的机理,但却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值降低,峰电势p值向正方向移动.文章还从电化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i3+存在于电解液中时,对阴极铜电极平衡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葛根甙元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根甙元在0.1mol·L-1H2SO4底液中,出现一灵敏的示波极谱导数峰。峰电位为-1.10V(vs.SCE),峰电流与葛根甙元浓度在5.0×10-7~6.0×10-6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7mol·L-1.用于片剂的测定,回收率97.5%~105.0%,用吸附伏安法,当富集时间为60s时,峰电流与葛根甙元浓度在20×10-9~1.0×10-8,1.0×10-8~1.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10mol·L-1.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测得电极反应电子数n=1.电子转移因数α=0.45。体系具有吸附性,并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因数β=1.33×105,吸引因数α=0.95.实验表明,葛根甙元的还原为不可逆两步单电子电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以钛铁试剂为催化剂电合成的聚吡咯在中性、酸性和碱性底液中不同电位范围的电化学性质,并与非催化电合成聚吡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色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机理,实验发现色氨酸在玻碳电极上反应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受溶液酸度的影响并且色氨酸在电极上有微弱吸附,该反应是1个2电子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对玻碳电极及铂微电极上过氧化氢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过氧化氢在1.0V(vsSCE)左右产生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并在电极上有吸附作用,在铂微电极上,过氧化氢于0.6V(vsSCE)附近产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两种电极均可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并间接用于葡萄糖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