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0年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等方法对4期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图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其次为耕地.其中,混交林在林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在耕地中占有较大比重.1976-2010年,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各类型面积变化幅度巨大,其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旱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针叶林减少面积最多.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针叶林面积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中朝俄3国土地利用差异很大,且朝鲜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地区宁南、会东、巧家3个县为例,基于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政策,结合区域高程、坡度数据,对当地未来耕地资源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长株潭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明确了长株潭土地利用的目标与重点,并提出了搞好长株潭土地利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就应当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土地资源划分出具有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生态功能相对一致的功能区划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在分析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适应各功能区划内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开发保护策略,为实现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湖南人口发展与耕地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人多地少,宜在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同时,大力兴修水利,防治洪涝旱灾;积极稳妥地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改良中低产田;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历史悠久,历经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如用地规模不大、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使用制度不适应、土地管理机制不完善和投资项目管理失控,为优化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规划工作;实行土地综合开发;强化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文章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地经营管理和农地制度创新等角度 ,论述农地流转的必要性 ;并从土地的概念、属性、特点等方面阐明农地流转的内涵 .  相似文献   

10.
基于易门县2012年土地变更数据,采用定量模型从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综合利用程度及区位熵三方面分析易门县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类型少,地域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地面积广;(3)农业用地区位指数相对高,城镇建设用地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