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乙烯裂解炉管中时变应力场和蠕变损伤分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乙烯裂解炉管典型工况分析,建立了炉管在温度、内压、渗碳和蠕变等交互作用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HK40奥氏体耐热钢制成的乙烯裂解炉管在1173K下的应力场和蠕变损伤分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渗碳是引起炉管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得到的炉管失效方式、位置和炉管寿命均与实际运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对实验室固体渗碳(P管)和裂解炉运行渗碳(S管)的乙烯裂解管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两种渗碳管的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及导磁性存在着显著差别。P管 渗层中二次碳化物量大,非渗层中无二次析出,而S管则相反。P管渗层及非渗层 基体的铬含量均高于S管。在试验条件下,随频率降低,P管导磁层厚度减少,而 S管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一根运行5a后的乙烯裂解炉管的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经长期运行后炉 管材料的蠕变断裂性能降低,管壁减薄。提出了考虑裂解管蠕变损伤和减薄损伤的剩 余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行中渗碳的Incoloy 800H裂解管的显微组织及合金元素的分布, 采用了电子探针定性定量分析微区成分。结果表明,裂解管渗碳后显微组织 发生显著变化,其内壁最高含碳量为3%,内壁基体最低含铬量为4%;渗碳 层厚度超过2mm,管内壁基体和碳化物中Fe,Cr,Ni含量不随渗碳层厚度 变化;基体Cr含量下降大于6%,合金由抗磁性的变为铁磁性的;M23C6型碳 化物转变为M7C3型碳化物时的合金碳含量约为1.5%.  相似文献   

5.
浅谈乙烯裂解反应炉管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轶  刘西涛  李健玲  王宇 《甘肃科技》2005,21(11):164-165,181
乙烯裂解炉管由于渗碳层与非渗碳层之间存在膨胀系数差异,在交变温度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下炉管易于产生裂纹,直至断裂,因此对乙烯裂解炉管的质量要求高且需求量特别大。本文就相关的技术及市场的发展情况作一综合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胡斌  徐科  徐柱 《科技创新导报》2021,(2):17-20,56
管道法兰螺母开裂脱落,通过开裂口外观检查、宏观和微观分析、材料化学成分分析,保证载荷测试、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测试等手段对法兰螺母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螺母的化学成分满足要求,但是碳含量远远偏离标准规定值.螺母表面宏观可见锻造成型不良缺陷;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保证载荷和硬度检验结果均不满足要求;螺母断...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炔真空渗碳工艺对未服役的Cr35Ni45Nb乙烯裂解炉管进行了加速渗碳处理,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定量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渗碳前后炉管内壁的渗碳行为及相演化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炉管高温渗碳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由初期的扩散控制逐渐变为扩散-表面反应综合控制;渗碳过程属多元多相反应扩散范畴,炉管内侧横截面随渗碳深度的不同依次出现了表面碳化物层、亚表层贫碳化物区、片层状碳化物层、规则几何碳化物区、扩散区、弱影响区等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共同组成了M7C3、M7C3-M23C6混合区和M23C6的三级垂直层状分布.贫碳化物区的形成原因是表面碳化物层的形成造成亚表层贫Cr;片层状碳化物的形成源于碳在高镍铬合金中的低渗透性以及析出物进一步的阻碍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电力线路失效的铝合金设备线夹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对其开裂原因和开裂机理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铸造缺陷和焊接缺陷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线夹强度下降是开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抽余C5催化裂解制备乙烯/丙烯实验.考察了不同硅铝摩尔比的HZSM-5催化裂解抽余C5制备乙烯/丙烯的反应性能;用H3PO4浸渍法对HZSM-5进行改性,考察P改性对抽余C5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为50的HZSM-5具有较好的催化裂解抽余C5制乙烯/丙烯反应性能,该催化剂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0.1 MPa、550℃、液体质量空速为3 h-1、水/油(抽余C5)体积比为0.8;未改性HZSM-5(硅铝摩尔比为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3 h,所得乙烯和丙烯总收率为43.43%,而P改性后的HZSM-5在相同条件下反应,乙烯和丙烯总收率可达47.30%,提高了3.87%;P改性不会破坏HZSM-5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可调节分子筛的酸性,改善HZSM-5分子筛的催化裂解性能.  相似文献   

10.
裂解炉管在裂解石油的过程中,会发生渗碳现象.利用炉管渗碳层厚度增加,引起磁性增加的特性,采用巨磁阻传感器(GMR)检测磁性.在交流激励条件下,用铁片模拟渗碳层厚度变化,对巨磁阻传感器的激励频率、磁敏方向、探头正反行程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磁阻传感器在弱磁场的检测中,最佳激励频率为40~200Hz,巨磁阻传感器(GMR)元件应垂直于裂解炉管外壁,传感器能够响应不同的厚度,输出有规律递增或递减的电压.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乙烯裂解炉结焦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综述了现有的乙烯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和装置,着重介绍了新型乙烯裂解炉炉管材料及炉管内表面预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乙烯裂解炉裂解过程模拟是一个复杂的迭代试算过程 ,现有模拟方法计算时间冗长 ,难以用于在线优化。为此提出的加速算法把裂解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关系式作适当简化 ,把反应管管壁温度的求解转换为解一元四次方程的根 ,从而直接得到温度沿管长的微分方程式 ,再结合反应物料和压力沿管长的微分方程式 ,使得裂解过程由一套新的、完整的微分方程组来描述 ,并在模拟过程中对能量关系式的简化作了逐步改进的处理。工业实例表明该算法避免了复杂的迭代计算 ,模拟计算的速度比以前的算法提高约 1/18,同时模拟准确度也有相当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催化裂化过程中生产的混合碳4(简称为C4)中含有50%左右的丁烯,是很好的制乙烯和丙烯,尤其是丙烯的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C4裂解制乙烯和丙烯过程中LXH—Ⅰ型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烯、丙烯选择性,反应中还可生成一部分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丁烯的转化率、乙烯和丙烯的收率在反应初期有所下降,随后分别稳定在58%,13%和40%左右。实验还表明,丁烯是先二聚然后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  相似文献   

14.
国内某乙烯装置裂解炉通过增加先进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目的,系统运行后,减少了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波动、降低了炉膛横向温度差、提高了对裂解深度的稳定控制,取得提高双烯收率及降低乙烯装置能耗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代金相技术研究了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炉管弯头的破裂是管壁减薄引起的,并且高温氧化、渗碳、温差应力及热疲劳等对弯头减薄破坏也起着很大的加速作用。对引起弯头破坏的减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Cr25Ni35Nb和Cr35Ni45Nb合金为炉管材料对象,通过渗碳试验研究了高温(1 000和1 100 °C)下2种合金的渗碳动力学规律,采用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中Fe、Cr、Ni与Nb元素含量和渗碳层变化、组织结构及微区成分转变的情况,并对其抗渗碳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35Ni45Nb的抗渗碳能力比Cr25Ni35Nb更强;经2次渗碳后,2种合金试样出现了表面渗碳层剥落的现象,且Cr25Ni35Nb较为严重,并使得裂解炉管结焦而管壁变薄,从而降低了炉管的承载能力和服役寿命;合金的非渗碳层区域析出了大量弥散的碳化物,碳化物的密度随渗碳层与试样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1 100 °C下,2种合金的骨架状组织形态消失,且晶界处碳化物出现了剥离.  相似文献   

17.
对运行18000 h HK40裂解炉管内壁的腐蚀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解 管组织性能正常,其内壁的损伤是由高温下硫化及氧化腐蚀造成的,硫化腐蚀是引起 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石脑油资源,将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进行分离。不含正构烷烃的吸余油作为优质催化重整原料或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调和组分,正构烷烃质量百分数大于98.2%的脱附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在工业操作条件下,与石脑油原料相比,气体收率从85.8%提高到96.1%,乙烯收率从31.4%提高到47.2%,乙烯、丙稀和丁二烯三烯总收率从52.1%提高到65.9%。考察了不同正构烷烃含量的裂解原料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得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与原料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关联式。提出了乙烯裂解与催化重整耦合的石脑油资源优化利用方案及以吸附分离脱附油和石脑油共同作为裂解原料的石脑油部分吸附分离加工方案。并对省略中间油切割步骤的吸附分离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