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官德建设的话题,归根到底是探讨"官路·官心·官风"的问题。"官路"是官员入仕为官及职位晋升的路径。要改善官德,就要先改革"官路"。"官心"是为官者对民众的态度,官心是官德的核心。"官风"是官员的工作生活作风,官风是官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官德是官员在进行社会治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传统官德具有忠君爱国、执政为民、公正廉洁、诚实守信等品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倡导德治,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中注重以德为先,为此还建立了一套选拔、甄别、评价标准。传统官德资源极为丰富,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批判地汲取传统官德的合理成分,对传统官德做现代转换,以适应新时代的官德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官德建设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要真正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搞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如何搞好官德建设:首先应把官德法律化,建立官德的硬约束机制。同时,对官员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其自觉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4.
“官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建设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因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代官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向导,是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建设的保证。官德的失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领导干部要从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锤炼正派的人格品行、核准为“官”的坐标等方面加强官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德治”传统内涵。当代的官德建设就是对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以德治国”,重在治官。官德建设,既要加强对为官者的道德教育,又要开展为官者的道德自律,坚持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约束为官者的行为,提高为官者的道德素质,重塑新时期官德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反腐斗争力度的加强,"能人腐败"现象更加显示出腐败问题的多层次化和宽领域化,不仅暴露出我国制度建设上的缺失与漏洞,同时也显示出全面深化改革对官德建设要求更高,更严,更细。官员也要自觉适应这样一个更高标准的、法律化的官德要求新常态。政府理当在选人用人、考核评估、管理监督、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到"德"字优先,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官德思想在《孟子》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回归《孟子》文本,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可以将其官德思想总括为仁、义、礼、智四德.仁德是孟子官德思想的核心,外化为政治领域和政治实践,就是孟子终生矻矻以求的理想政治——仁政.义、礼、智是孟子官德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仁政的重要保障.以孟子的官德思想为依托,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化学科学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思考、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汲取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思想,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关键要抓好“官德”建设,提高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诸多心理品质问题,研究表明:树立要"成才"先要"成人"的观点,积极明确的自我概念、较高的自尊水平以及形成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与事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论语》内涵的民族精神主要是:"为政以德"的道德意识、"仁者爱人"的人文品格、"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内涵经过历代的演化和传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解"立"——从"三十而立"到"安身立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命”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如何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否既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丰厚的审美意识,《大清血地》从正面给我们阐释了历史小说作为跨越在艺术和历史学这两个门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公共教育机构,大学的教育必然要关爱人的幸福。幸福与责任是紧密相联的,在关爱人们幸福的视野下,大学要树立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意识、科技创新方面的责任意识、知识传播方面的责任意识。因此,大学既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强大的责任心去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又要更好地进行科技文化创新,更加致力于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人到中年》、《废都》、《桃李》分别塑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初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经历了由“圣人”到“凡人”再到“俗人”的过渡,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从这三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从固守精神家园到失去精神家园的失落、惶惑,再到知识分子自身对精神家园完全弃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典型调查和分析,阐释了责任意识的具体内涵,并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工学”课程实验环节的教学研究,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以增强实验设计性内容为着眼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逐渐以"90后"为主体,这些"90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对父母的责任意识等较强,但是对身心健康、对婚恋、对集体、对自然等的责任意识较淡薄。加强培养"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从丰富角色体验、培养情感、尊重权利要求、扩大实践覆盖面、多举并措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