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人们以往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一本阶级斗争的教科书。其实,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深入挖掘这方面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主义”以一种思想、学说第一次出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一个半世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及其规律性,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了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并对未来世界作出了美好的描绘,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通往这一美好国度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他们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据此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理论界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五句话”,在理解上存在着三个主要分歧。“五句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和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辩证统一、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规(“通过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五句话”)的辩证统一。完整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圣西门和圣西门主义学说的研究,一般人只强调前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人们普遍认为圣西门晚年的著作——《新基督教》是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顶峰,而他的后继者们的思想却没有多少值得研究,甚至把圣西门主义者全看成“反动的一帮”。然而,笔者认为,事实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历史,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论述。其一是马克思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二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而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有的坚持,有的怀疑,有的否定。我认为对这两种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能厚此薄彼,非此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法兰克福学派是比较注重分析当代社会情况的。从它一产生,就以社会批判理论自居,宣称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本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加以“合理”的改造。开始,他们着重分析法西斯主义及其根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进一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一般状况,并认为现在“时代已经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作相应的改变。他们用弗洛依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邓小平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入,大家形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对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的论述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历史地位的论述,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暗含了非公有制社会性质的规定,继承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有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不仅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而且逻辑推演的前提和中间环节尚无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社会主义国家近百年来始终没能科学、明确地予以解答的问题。从马恩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程来考察 ,社会主义的本质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那就是 ,发展生产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晚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构想始终没有跳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圈子,他是按照古代大同理想和平均主义以及以乱求治的社会理念来建构其社会理想的,这正是晚年毛泽东的悲剧所在。本文着重阐述毛泽东晚期社会理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并揭示毛泽东晚期社会理想的空想性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追求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将近5百年的历史。她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现实、一国模式到多国模式三次大飞跃,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仅仅40多年,生产力获得高速度的发展,把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12年来,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与人的美感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因而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从这一美学观出发,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文艺审美本质的理论,认为文艺既是人类审美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人类通过使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达到对本质力量艺术“肯定”的一种活动;而在文艺创作中.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家艺术家成了被资本家雇佣的生产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变成了为资本家赚钱的商品。根据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文艺生产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商品化的;可是,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鼓吹“文艺商品化”的话,那实质上就是要变社会主义文艺生产为资本主义文艺生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 ,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基本原则即公有制观点 ,又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和发展。第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 19世纪中期 ,通过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揭示 ,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他在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和发展方向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之后,文坛上出现了大量悲剧性作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极“左”路线和“四人帮”的种种罪恶及其本质,在艺术上总结、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训,大大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随着历史向纵深发展,社会内部两种力量的冲突和斗争发生了变化,极“左”路线和邪恶势力与广大人民的冲突已经基本解决,悲剧性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但是,社会生活内部的矛盾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没有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身心交互的基点出发,选取“心理养身”的新视角,对身与心的各种辩证关系、各个侧面以及身心交互的本质等进行了较详细地论述,不仅在某一层次上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心理行为的生理与社会根源,而且明确地提出与剖析了进行心理养身的科学养身之道。这对于促进主体心身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这是个早已公认了的命题。可是人们仍常常要问,这一学说一开始就是科学的吗?它的科学性质还在其形成时期就已被证实了吗?回答是肯定的。首先,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对比中已得到证实。人类关于社会主义的探索,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空想的阶段。马克思写道:“正如一切科学的历史进程一样,在到达它们的真正出发点之前,总要经过许多弯路。”正象古典哲学和古典经济学一样,空想社会主义也包含一定的科学成份。他们的著作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搞社会主义的科学公式。本文拟就人类基于社会主义实践寻找这一真理的过程及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时期以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两大遗产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超越了历史”,是“主观幻想”.因而,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化”等等.虽然,他们反对社会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早已昭然若揭,但是,这股思潮却严重地侵害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肌体,搅乱了人们的思想,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而,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