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以来,学者们把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如魏晋浪漫主义化。但实际上,与西方天人对立不一样,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方式。魏晋风度和浪漫主义并无任何关系,魏晋风度完全是中国老庄哲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术语,从二十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近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流布,分析了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批评中误用的表现和原因,指明政治原因造成了浪漫主义概念的扭曲,探讨了西方浪漫主义本来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结论是分析中国文学的时候,采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术语,往往不能切合实际,不是中国学者"失语",而是外国批评观念的"失语".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标志着新诗开始整合与古典诗词的关系,走向了诗艺的自觉.闻一多从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转向通过意象来间接地抒情,使诗趋向凝炼.在浪漫主义诗风经过格律化运动再向现代派诗艺前进的过程中,闻一多广泛吸收了西方诗歌艺术的营养,超越了他自己大力推动的格律诗派,而且他是整个这一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标志着新诗开始整合与古典诗词的关系,走向了诗艺的自觉。闻一多从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转向通过意象来间接地抒情,使诗趋向凝炼.在浪漫主义诗风经过格律化运动再向现代派诗艺前进的过程中,闻一多广泛吸收了西方诗歌艺术的营养,超越了他自己大力推动的格律诗派,而且他是整个这一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西传统戏剧的社会功用理论都以"寓教于乐"作为教育意义实现的途径,但在这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强调"娱乐中实现教化",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快感中获得教益";对"善"的认识和阐解,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它与社会责任、法律政治和审美活动的统一;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笼统地谈论戏剧教育功能,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一般按戏剧种类分开来谈。  相似文献   

6.
从美学范畴来看,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古典的传统,庄子、屈原、李白,一脉相承。在文学史上“五四”时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则被认为是来自于西方。作为最早举起浪漫主义大旗的郭沫若,浪漫主义影响了他早期的所有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九叶诗派是 2 0世纪 40年代中国诗坛上重要的诗歌流派 ,其显著标志就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手法等进行了大量借鉴。这种借鉴使他们的艺术追求从最初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向了后来的现代主义。这种转向在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从激情转入沉思 ,从外在转向内在 ,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生命。这是九叶诗派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方面。而在《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中,白璧德也讨论了道家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比较中展开进行的,一方面在自然主义、艺术创造上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情感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存在差异。白璧德对道家思想的阐释是缺乏深度的,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往往是执一种工具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相应地西方近代文论就发生了创作论转向。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都主要是文学创作论,它们就是由相应的认识论哲学即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我国五四诗坛的一位巨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庞杂,本文从少时与英国文学的最初接触,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对英国作品的翻译活动及在英国文学影响下的戏剧创作这五方面探讨和系统梳理郭沫若先生与英国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说明其接受过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及作家的主体选择性,并指出西方浪漫主义概念在中国的误用: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实是抒情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学翻译借鉴西方民俗学的历程后,总结出西方民俗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两个特征:阶段性特点,以西方民俗学为最终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误“将现代化”视同于“西化”,简单地用中国材料去印证西方的阐释系统,未能面对中国的民间文学现实。但西方的学术价值在开阔中国人的视野,训练规范化的思维方面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诗意载体、精神境界和审美风格之西部具有丰富的现代诗学内涵,体现出撼人心魄的诗性之美。其诗性之美乃在其诗意栖居的家园意识、灵魂与生命交融的西部体验以及独特的西部精神。中美西部诗人的西部体验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性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之中,揭开西部厚重而神秘的面纱,重新发现人类诗意栖居之新大陆,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地域意义的现代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部经济是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西部经济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必须以加速推进西部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为突破口,使西部经济同WTO接轨,这既是WTO的根本要求,也是西部经济面临的向市场经济双重转轨任务所决定的。而加快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制约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利益障碍,以及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完成这一路径选择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大开发中图书馆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一是提高西部地区全民的文明素质;二是搜集和保存西部地区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三是更新西部地区落后的文化意识,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战略决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托克旗,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具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鄂托克旗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论西部高校贫困生比例偏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西部整体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西部高校贫困生比例持续偏高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政府的资助机制还不健全,使得部分扶贫资金没有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高校扶贫工作的开展。基于此种现状,本文认为将西部高校贫困生进行分类,从高校改革和提高贫困学生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化两种倾向,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提出了“观通”、“化合”、“附益”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他们有关未来中国新文化再造的学术探讨,是非常富有实践价值和前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舞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西方现代舞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以及几位现代舞先驱对现代舞的认识,阐述了西方现代舞具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超越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的舞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中国文化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导引者。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全盘西化,提出“融汇中西”、建设中国新文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代文化大师特有的博大胸怀;他在主持全国教育工作特别是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力 排顽固,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西方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引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蔡元培“以一身兼东西文化之长”,其“迹近完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尤足令后世敬仰。他留下的大量著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整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全面振兴仍在路上,其面临的真正约束是“西部意识”的思想约束。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需要破除“西部意识”,突破思想约束。要坚持追求卓越,切实提高西部高等教育定位站位,确立西部高等教育志存高远、对标一流的发展意识,激发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通过建构信息化时代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强化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制度供给、增强西部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能力等举措,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