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看《诗经》情歌与当代苗岭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瓦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的艺术描绘和表现,确实是一块神奇的结晶体,它使人们得以观察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借助它们的反射,任何爱惜自身的实质清晰地显示出来”,而民歌中的情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初恋的喜悦与羞涩,相思的煎熬,离别的惆怅与被弃的悲伤,家庭生活的情趣与夫妻间的深情厚爱。情歌对于社会生活的描写,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习俗的画廊中,体现出一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我们考察《诗经…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间情歌可谓丰富多彩。从爱情生活发展的过程来看,畲族男女青年从相识、初恋、热恋到喜接良缘,在爱情生活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数量众多民间情歌。既使爱情受到挫折,男女青年们也用民间情歌来相互鼓励,或对破坏爱情的一方或是对来自社会的压力进行有力的鞭挞。不同爱情发展阶段的畲族民间情歌,就像一组组反映爱情心理发展变化,展现爱情心理奥秘的诗篇,把畲族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微妙的爱情心理都表现得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英美诗歌现代派诗风的开创者之一。1948年,"由于他对当代诗歌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鲁弗洛克情歌》是其早期重要的代表性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特色。查良铮作为"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裘小龙作为卞之林的关门弟子,研究艾略特的专家和知名翻译家,都对《普鲁弗洛克情歌》进行了苦心孤诣的翻译。本文节选了该诗歌和裘小龙、查良铮的两段译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汉译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试析两种译文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重写经典的精英意识决定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典故的应用,具体而言,典故同时具有排他性和包涵性;通过今与昔,尊贵与卑琐,秩序与失序等对照展现了一幅现代世界的精神图景,而所谓“情歌”实乃现代人之哀歌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论述了《诗经》中情歌的内容美。  相似文献   

7.
正情歌,千百年来,几乎总是让人感觉到尴尬和不屑,甚至经常遭受专制者的谴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人部乐于倾听,创作和演唱情歌。在中国,孔夫子删订的《诗经》中有不少情歌,比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中世纪西方的行吟诗人传唱赞美已婚女性的诗歌,而大量直白的民歌讲述通奸,乱伦和死亡的故事。在更古老的过去,考古学家发现古代苏美尔妇女创作的情歌表达了对爱人的又爱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通过侗族情歌这一文本的解读来探讨侗族男女爱情婚姻缔结的婚姻文化,并分析了侗族男女青年婚姻缔结受阻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也揭开了侗族神秘婚姻文化的民族内涵及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文学的精华部份,对唱情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情歌既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也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布依族妇女作为情歌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千百年来的传唱中,被塑造得十分美好,集中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我永生不能将你遗忘, 咱俩永远对对双双。你在我的心中, 心中,心中, 就象玫瑰长在枝上。青年马克思把这一首古老的民间情歌抄赠给未婚妻燕妮,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忠贞不贰的挚爱。民间情歌的动人的力量,于此见之。文学艺术表现爱情,可以说和爱情本身一样的古老。面对人类广阔的生活,在爱情之外,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题材。但这一题材之所以古老而常新,则因为恋爱不但是男女之间的最自然的关系,而且它密切地联系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以仓央嘉措的124首情歌为研究对象,确定词汇切分原则,建立了情歌语料库以及藏汉对照分词库,从诗篇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诗句包含的词条数量分布和词汇的频度和频率三方面对《情歌》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量化研究,也为藏族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歌词的意境之美,歌词的人物个性刻画之美,歌词的隐喻之美,歌词的地方风情之美等四个方面浅析了会昌畲族风情山歌剧《畲山情歌》的歌词之美。全文夹叙夹议,引用了大量的原剧歌词,以娓娓道来的语言,对该剧的歌词进行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诗歌这座百花园中,《诗经》中的情歌可谓花龄最长,然而,她却永不凋谢。那里无论是情人相会、美丽憧憬、坚贞誓言、新婚燕尔,还是弃妇怨夫、悱恻缠绵、幸福破灭、心灵破碎、虽然都没有摄魂夺魄的怦然心动,可是却让你进入了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境界,让你整个身心融进了真情,化成了一抹淡绿,一丝清风,一缕惬意。这就是《诗经》情歌独特的古朴美所在,这里充满着古朴的情爱美、古朴的直率美、古朴的悲剧美、这里欢快和痛苦交织,幸福和伤感交织,真是愈读愈美、愈品愈美、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4.
以《康定情歌》为例,比较分析胡琴曲和爵士钢琴曲的异同,探寻我国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拼接后再创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及批评家,T.S.艾略特对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推崇备至,在其早期《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诗人借用“玄学奇喻”的技巧赋予大量隐晦的隐喻和典故意象丰富的蕴意,展现了现代西方人的迷惘、困惑及挫败感。  相似文献   

16.
六朝时期,南朝乐府民歌空前繁荣,对此,明清各家古诗选本的选录却不尽相同,不难发现《古今诗删》倡复古,亦重言情之作;竟陵派《古诗归》其“幽深孤峭”既有“雅”的一面,也有“俗”一面;《古诗源》与《古诗赏析》选篇相同很多,但《古诗源》论诗虽重情,从“温柔敦厚”诗教观出发,对乐府情歌选择甚严;而《古诗赏析》从作诗标准出发,对乐府情歌则选择较多。  相似文献   

17.
《广西情歌》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歌圩的留影、包办婚姻的档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承传了赋、比、兴、夸张、重叠等传统民歌艺术手法,为广西的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语言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8.
湖北建始的景阳土家族情歌《十想》与《十月相思》同属特殊类型的苦情歌。一首《闺怨情》,一首《寡妇情》,从侧面反映出封建历史婚姻制度下不同女性的不同心态和情感变化。研究其传存的原因,可以看到土家族情歌中所包涵着的一些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民间诗歌的精华之一——《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与维吾尔族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情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但仔细考察之后,我们发现二者在一些特定的内容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艺术手段上赋比兴也厂泛运用在维吾尔族情歌中。同时二者在一些具体的细节、表达方式、情感力度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这种类似和差异,我们通过文化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文艺理论等角度可以寻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