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到这样一则报道,我国一位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时,心中不免产生许多遗憾和反思,中国科学家真的与诺贝尔奖无缘?当然这不会永远如此。相信有这样的一天,让全体炎黄子孙扬眉吐气,这就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走上诺贝尔奖领奖台。我们企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当今世界科学的诸多领域,中国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各国科学家所公认。但总的来说,我们与世界上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某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思想常常又是超前的,这对于取得诺贝尔奖又是非常有利的。如果这…  相似文献   

2.
游战洪  刘钝 《科学》2005,57(5):24-27
在现代科学与国际政治纠缠的历史上,195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坐标。这一年有三个著名的科学家宣言相继发表。4月12日,18位联邦德国的原子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哥廷根宣言》。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  相似文献   

3.
严立 《科学之友》2002,(1):17-18
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百年盛典的2001年12月10日,在中国,100名科学家发表了致公众的公开信,信中说:“……当初杨振宁、李政道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的,结束了中国人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实在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憾事。”科学家们呼吁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尽早结束这一局面。这里,科学家们所说的“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所谓中国本土的“零诺贝尔奖”现象;而科学家们向青少年的呼吁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位于美国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大型生物学实验室,它不仅是众多世界杰出科学家进行科研的场所,它也是培养世界一流生物学家的地方,被世人誉为生物界的硅谷。每年先后有7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聚集那里参加学术研讨会、互相交流思想和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前完成这个结果就是在那里宣布的。那里的学术思想气氛非常活跃,是世界各国有志于生物学研究的年轻人十分向往的地方。 就在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而言,就有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  相似文献   

5.
"女性诺贝尔奖"奖项下首次写上中国人的名字 2003年2月27日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节日的华彩,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非洲、亚太地区、欧洲、拉美和北美的5位女科学家有幸获得殊荣.这之中,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院士也站到了聚光灯下,代表亚太地区领取这"女性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女科学家连续获得4次该奖项提名后,首次问鼎这一"女性诺贝尔科学奖",同时获得1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6.
主编按语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公布了.今年对中国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国人的一阵兴奋,这说明中国文学已经逐渐地融入了国际大家庭,世界对中国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这次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还是没有中国籍中国人的名字,但是我感到诺贝尔奖对中国来说,已经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  相似文献   

7.
<正>从一株株貌不惊人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人类抗疟首选药,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华传统医学为全人类献上的一份礼物!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因为迄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拉斯克奖获得者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拉斯克奖也常被科学界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果不其然,因为青蒿素在世界卫生领域内所作出的卓  相似文献   

8.
正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旨在表彰那些在人类疾病的理解、诊断、治疗或预防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科学家,该奖也常常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2011年屠呦呦获得该奖项后,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9月10日,拉斯克基金会宣布了本年度5位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201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表彰了两位开创现代免疫学进程的科学家:马克斯·库珀和雅克·米勒。他们确定了两类不  相似文献   

9.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3):222-229
“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为回答这个问题,人类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和资金。在这条困难重重的探索道路上,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先取得进展。在这个国际项目中,中国科研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与国际同行联手完成了又一项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项目。无独有偶,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誉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毫无疑问,中国科学家正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赢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如期而至时,中国终于等到了本土科学家喜获诺奖的日子。屠呦呦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与大村智、威廉·坎贝尔组合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针对极具破坏力的寄生虫疾病的革命性新疗法,以帮助解决困扰人类长达千年之久的医疗健康  相似文献   

11.
据世界农业科学界的一位权威人士预测,"基因革命"将会同60年代以后的"绿色革命"那样,成倍地增加世界食物供应.国际水稻研究所前任所长、印度著名科学家M·S·斯沃米纳塞恩指出:遗传工程已经用较少饲料培育出了体重较重的鳟鱼新品种,并成功地培育出了能在较冷水域中存活的鲑鱼.他预言:在今后10年内,人类食用鱼将有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遇见了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她们向世人证明,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很美丽!走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有10位优秀的青年女科学家从18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  相似文献   

14.
每年10月,瑞典就会向世界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的得主。得奖者,当然都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文学与和平等五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以及著名人士。此奖从设立以来,已走过100年的历程,对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获奖的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因此,某一国科学家获此殊荣,自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会感到高兴。 自1901年到1999年,我们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但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李远哲和崔琦,说得…  相似文献   

15.
在没有导航设备的古代,人们走夜路往往需要依靠北斗星判断方向。绿色荧光蛋白正是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在它的指引下,科学家在21世纪初开垦大片未知的科学处女地,成果层出不穷。凭借它的帮助.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到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因而,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发现者和推广者——下村修、沙尔菲、钱永健。 在三位获奖者中,更能引起国人关注的.自然是钱永健.这位华裔科学家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均有建树.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做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他被公认为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方面的先驱,尤其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钱永健的家族.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的哥哥钱永佑也是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钱永健最终问鼎诺贝尔化学奖,也让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奖项的华人。  相似文献   

16.
<正>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已经被刷屏了,这种热闹程度应该绝不亚于春节"抢红包"。今年85岁的屠呦呦出生于宁波鄞州,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同时也是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这位似乎是以"圈外人"身份走进大家视野的,令人感到陌生的女科学家,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也成为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麦克林托克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第七位女科学家。第一位获奖的女科学家是举世共知的居里夫人,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针,以及对放射性的深入研究,于1903年和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走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 ,荣获诺贝尔科学奖 ,是每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心愿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自 1 90 1年首次颁奖以来 ,诺贝尔奖已经过整整一个世纪 ,虽然有六位华裔科学家摘取了这一桂冠 ,但至今尚无祖国大陆的科学家在祖国大陆作出的成果获此殊荣。不仅如此 ,我国已连续三次评不出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内尚评不出顶尖的原创性成果 ,又怎么到世界最高的科学舞台上去争锋呢 ?这既令人焦虑 ,也发人深思。原创能力不强 ,原创水平不高 ,这一评估几乎已成为我国科学界的共识。瑞士洛桑的国际竞争力报告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参评…  相似文献   

19.
则鸣 《世界科学》2014,(9):F0002-F0002
<正>每年的6月底、7月初,德国南部城市林道是世界上智慧最高的集聚地。在今年召开的第64届林道诺贝尔奖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健康成为了这次大会的热门话题。详见本期"林道大会"专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     
<正>1934年7月4日,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巴黎逝世。居里夫人本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可是由于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最终因患恶性贫血白血病而过早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