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近几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发表了不少有关长白山森林生态方面的论文、报告,特别是对于长白山高等植物和植被类型的研究较为详尽,但对长白山蕨类植物的研究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的资料。关于东北地区蕨类的研究,最早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柯马洛夫(Komarov),他于1895年至1897年曾三次在中国的东北和朝鲜进行植物考察,并于1901年出版了《满洲植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蕨类植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九华山植物种类丰富,一直为植物学家所瞩目。但对蕨类植物,则缺乏系统的采集和研究。作者在编写安徽植物志的工作中,对九华山蕨类植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标本采集,现将其整理成文,以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一、九华山蕨类植物的区系种类组成九华山共有蕨类植物90种和3个变种,隶属于25科,45属,占全省蕨类植物总数40%左右。(九华山蕨类植物名录略)。按九华山蕨类植物各科种的数量,将3种以上的科,按顺序排列成如下的序列(表1)。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于1984年6月成立。前身是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研究室。创建于1964年,当时由我国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家朱彦丞、曲仲湘两位教授主持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目前,该所下设地植物研究室、蕨类植物研究室、地生态研究室、情报资料室以及蕨类植物、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等三个标本室。现有研究人员21人,其中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2人,教辅员1人,在校研究生9人。该所研究的重点是根据云南优异的自然地理条件,对我省热带、亚热带植被、植物资源、蕨类植物等方面进行基础和开发性研究。近期主要负责或参加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云南植被》、《云南森林》、《云南松类型研究》、《云南草场研究》、《中国植物志》、《云南植被图》、《昆明植被》等。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约30余篇。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李继侗教授是率先倡导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的科学家,于1963年曾一度组织编志工作,为《内蒙古植物志》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哈斯巴根等的文章《植物志后时期内蒙古被子  相似文献   

5.
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第一批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主要采自武夷山。解放前,由于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对福建丰富的植物资源了解不多。近年来在福建各地采到不少标本,从中发现许多蕨类植物新种,拟陆续予以发表,为《福建植物志》的编写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避免重复,新种的中文描述,请参看《福建植物志》。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鳞盖蕨 Microlepia fujianensis Ching,sp.nov.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志》的研究与编撰工作,从1958年正式启动,2004年全部完成,历时近50年。全书共80卷126册,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基本资料,也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它被誉为中国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几代植物学家,从酝酿、准备算起,以近百年的时间历尽种种艰难才得以完成的。 1994年,时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并长期负责编委会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崔鸿宾,奉主编吴征镒院士之命,撰写了“《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初稿,拟作为第一卷“总论”的组成部分。同年7月16日,崔鸿宾在工作时突然病倒离世,所写初稿后由其姐姐、北京大学崔一华先生帮助整理誊清,并于1995年提交《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由于种种原因,已正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5000字)系以该稿为基础之一加以删节而成。2006年初夏,崔鸿宾的妻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谢玉如女士,将该稿交与本刊。吴征镒院士曾提议改用《〈中国植物志〉编研的经验和教训》,以别于现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标题。本刊经与谢玉如女士协商,以现在的标题刊发。另外,限于篇幅,省略了原稿中编委会名单。 崔鸿宾,1928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汇文小学及中学,1947年进入中法大学生物系,院系调整后于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他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筹备;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成立,即担任秘书工作;1973年任第二届编委会常委兼秘书,主持编委会的常务工作;1976年任第三届编委会副主编兼秘书,后一直担任副主编,直至1994年7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由《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编写工作简讯》印行了纪念专集(第74期,1994年8月22日),同时,该志中英文版联合编委会决定将英文版第16卷献给他以表纪念。 作为亲历者,崔鸿宾先生的这份遗稿较为真实、详细地记录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这一重大科研活动的过程;而作为附件发表的手稿《〈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计划(草案)》、《〈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规格(草案)》和《〈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要求》,融入了作者对于植物志编研后续工作的想法,以及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今后任务的看法。今日读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珍贵的史料价值。全面、真实、生动地记录现代科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并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总结那一段段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本刊的宗旨,也是本刊藉该文所期望引导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介绍一、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编写的历史植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家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必须弄清植物的种类和组成,这就需要编研、出版国家或地区的植物志.中国的植物学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对中国植物进行大量采集和研究的"植物猎人"均为西方的学者、传教士等.我国植物学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准备编写《中国植物志》,直至2004年最终编撰而成,共80卷126册.记载了中国产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局会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经过反复审议而确定了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名录》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发行。《名录》中所列植物是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的,共389种。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5种。划为濒危(即临危)类别的121种,稀有类别的110种,渐危(受威胁)类别的158种。在出版说明中,对濒危、稀有、渐危的概念和划分保护级别的标准作了说明。每种植物列有中名、拉丁名,所隶属的科名,以及保护级别,类别(即现状和受威胁的程度)和分布。几分布狭窄的种和分布于某省不超过三个县的种类均在省名之  相似文献   

9.
从1982年《福建植物志》第一卷出版以来,一些分类类群需加修订,本文对其中的3个科9个种予报导.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蕨类植物,以前一直未进行过系统的分类研究。但是多年来,大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生物系仝治国付教授生前曾对内蒙古蕨类植物标本进行过采集和鉴定,马毓泉付教授、刘书润讲师等也参加过标本的采集,雍世鹏、刘中龄两位付教授根据资料编写的“内蒙古植物名录”中有部分蕨类植物。近年来我们又作了大量的标本采集,尤其是近三年在大兴安岭等地区作了补点采集,发现不少过去没有采到的标本,其中有新记录和新种。作者在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的过程中,对内蒙古地区的蕨类植物作了初步分类研究。按秦仁昌教授1978年发表的新分类系统,我们整理出内蒙古蕨类植物有17科、27属、54种和5交种(新种未列入)。在标本鉴定工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秦仁昌教授的亲切指导和帮助,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1.
浅谈汉中红豆杉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全球11个品种和数个变种,中国镜内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西藏红豆杉。因其珍稀濒危灭绝,故被中国等42个国家定为一级保护植物,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大熊猫”。红豆杉树形优美,四季常青,木质坚韧,纹理致密,耐腐力强,长期以来被作为观赏植物,木材用作细木加工,船桨制作和雕刻等。其药用价值在我国最早记载,如《本草推陈》、《中国大辞典》、《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华药海》都阐述了治疗肾脏病、糖尿病、心脏病及月经不调,产后淤血的功效。1978年,我国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又作了全面的报道。1红豆杉的八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3年至今十几年野外调查的一手材料,报道了番杏科(Aizo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马钱科(Loganiaceae)等14个《辽宁植物志》和《东北植物检索表》(第2版)未收录的科;阿洛葵属(Anoda Cav.)、野茼蒿属(Crassooephalum Moench.)、胶菀属(Grindelia Willdenow)等98个《辽宁植物志》和《东北植物检索表》(第2版)未收录的属;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萍蓬草(Nuphar pumilum)、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等305种《辽宁植物志》未收录的野生植物;埃氏马先蒿(Pedicularis artselaeri)、姬岩垂草(Phyla canescens)、欧地笋(Lycopus europaeus)等114种《东北植物检索表》(第2版)未收录的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13.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于1982年出版以来,作者觉得有一些类群需要作进一步补充和修订,现将分期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14.
贵州安顺蕨类植物丰富,截至目前为止,蕨类植物已达207种3变种6变型,分属34科76属,占贵州全部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法国传教士Michel和Cavalerie曾在安顺境内采集了近百种蕨类植物;我国著名植物地理学家侯学煜和贵州植物学界前辈邓世伟也都在安顺考察、采集过蕨类植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地区蕨类植物资源,深入研究其分类、生态及地理分布,我们自1964年以来在安顺境内共采集到蕨类植物190余种。现按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的系统排列于下: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蕨类植物志》的增补与修订。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上海的植物地区性研究起步较早,1959年徐炳声就出版了《上海植物名录》[1];钱士心出版了《上海的野生植物》[2].此后又经过三代植物学者不懈的努力,直至1999年《上海植物志》[3]的出版,上海植物区系已经大致明朗.之后,钱士心等陆续发表了一些新纪录种[4-9].最近几年,随着植物调查的深入,我们又发现了9个新分布类群,分属5个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参属(Macropanax)是荷兰植物学家Miquel于1855年建立的,当时记载了三种植物,到186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种,其中有两种植物被E.Regel(1863)和B.Seemann(1864)重新组合到罗伞属(Brassaiopsis)中。直到1942年,李惠林(H.L.Li)在发表《中国五加科植物》一文时,该属只记载两种。1965年后何景、曾沧江对五加科的进一步研究,使该属的种数增加至6种。1979年冯国楣、李雅茹在云南植物志中又描述了一新种;同年,Philipson在马来西亚植物志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组合种,其种的数目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部分教师编写的《内蒙古种子植物名称手册》近期将由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收录《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所记述的种子植物物种正确名称的基础上,新收录裸子植物1个新纪录种,采纳1个新组合种,同时收录《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出版后定名发表的被子植物25新种、1新亚种、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二万七千余种,其中种子植物特有属就有190个,约含360种,隶属68科,仅单种属就有132个,它们在植物的系统发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很多是古老残遗成份或原始种.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已受严重破坏,有许多珍稀植物已经濒临灭绝的境地,甚至有些种已经灭绝.因此,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要对野生植物资源加以保护.根据《条例》第6条、第36条的有关规定,国务院环保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会同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从1980年5月到1981年5月,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54种(包括1亚种、21变种)作为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其中有蕨类9种、裸子植物68种、被子植物277种),并且编制了《国家重点保护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