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同学们,你们知道航天育种吗?这学期,在老师指导下,我们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了“天禾行动”,参照辅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在校园里辛勤劳动,种下了太空种子,见证了它们发芽后的生长过程。首先,我们学习了有关航天育种的知识,知道了普通种子变成航天种子要经过3个阶段,即筛选种子、空间诱变和地面选育。其中,地面选育任务最重、所需时间最长,一般要3年至5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设施农业的航天育种中心,也是一个观光好去处。太空种子,非"黑科技"物质。简而言之,并不是飞去太空"镀了一层金"就能被称之为太空种子,它既要上天,又能入地。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环境的经历会让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提高,育种周期缩短,但每一次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后,其基因变异的类型、频率是随机和不可控的。当返回地面后,一般要经过至少三到五年的稳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缙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晨龙航天育种基地里。各类经过航天技术在太空邀游过的蔬果种子竞相结出硕果,长2^m的丝瓜,单个重量达2.7kg的茄子……系列蔬果无不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一根藕长达1.47米,一串西红柿重达2.6公斤,一个青椒重达400克,一株玉米上结7个穗,小麦出现高产、优质、矮秆、抗病害性能强的渚多特点……这些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太空种子结出的硕果、空间技术带给人类的又一奇迹。那么,什么是"太空种子"?"空间技术育种"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说得简单些,就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航天飞机、高空气球),把农作物种子搭载上天,随着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数天至散十天,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种子诱变,再返回地面进行试种、筛选、培育,最后得到优质、粒大的精品"太空种子"用于推广,从而达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目的。目前,位于北京市郊大兴县的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就已试种了几十亩太空青椒,不仅其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5.
近日,到武汉参加湖北大学超级稻鉴定工作的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到太空育种时说,“神舟”五号飞船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技术的广泛运用上跨上了新台阶。 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当一粒种子上过天空,它就被赋予了不平凡的命运。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经过太空孕育的种子回到地球,并在人类的精心培养后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航天育种,承载着中国崭新的"农业梦"。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4,(10):62-62
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9月5日,据有关部门消息,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目前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蕃茄”已累计推广了3万余亩,“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20万亩。选育出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正A:太空育种是指通过返回式卫星等航天器,将农作物的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中一些特殊的条件,主要是高能射线的轰击,使得种子的基因发生突变,待返回地球后,再经过繁难的培育筛选出良种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如《科学世界》2016年第2期"转基因"专辑所介绍的那样,诱变育种增加了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舟七号从发射、出舱到返回一气呵成,整个过程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用中国航天人的话说,一切都按程序进行,非常完美,简直是太完美了。尤其是翟志刚一手扶着舱外栏杆,飘浮在太空,一手握着中国国旗,在太空挥舞,这一幕让人激动,让人着迷,这历史的一刻将永载史册。茫茫太空印记了这一刻,中国人来了,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神舟七号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出舱活动,已经顺利返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神舟六号到神舟七号用了3年时间,20多分钟的舱外活动凝结了广大航天科研人员的艰辛的劳动和智慧。翟志刚的太空一小步,是中国人的一大步。让捌门回首神舟七号的太空之旅,领略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展望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烈日炎炎,知了声声。可是走进地处缙云县壶镇镇的“中国(缙云)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藤蔓爬满支架,挂下条条翠绿的丝瓜,最长的有两米多长;壮硕的茄子每只达两三公斤;番茄、辣椒都比我们平常所见大得多……清幽旷远的自然生态,高科技的蔬菜、瓜果,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以工哺农这个基地由晨龙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创办,是我省首个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根据项目的特点,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讯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育种卫星,预计250公斤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等作物的种子将随卫星遨游太空。育种卫星将是一颗返回式卫星,预计7至10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太空种子”经过筛选后,那些产量高、防病抗旱的“太空种子”将在农村推广。我将发射世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粮食总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粮食作物总耕地面积的7%,却要解决占全世界人口总量20%的吃饭问题。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长的形势下,我国粮食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将更为紧张。为解决粮食问题,发展航天育种事业是一条重要途径。大家知道,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统计表明,良种占科技对农业增产贡献率的30%以上,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航天育种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发展方向,用航天种子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不仅高产,而且质优。比如,航天杂交稻就穗大、粒大、质优、高产,“Ⅱ优航1号”创下了百亩亩产928.3公斤的纪录;又…  相似文献   

13.
邹声武 《科技潮》2000,(7):47-49
去太空旅游能给人带来绝对独特的体验。太空旅游的普及必将为商业性太空活动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这个行业必将受到各国航天机构、航天制造业、服务业、地球旅游业及金融和保险业的广泛关注。历史回顾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都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第一颗航天器飞上太空,人们就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太空旅游。载人航天技术的兴  相似文献   

14.
参观完空间站,吃了太空食品,过足了航天瘾,现在,NASA向我们这些太空迷们发出了挑战——看我们能不能当一回太空工程师。挑战的内容是让你设计一艘太空飞船,去完成布置给你的任务。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可不能退缩哟,我们要应战……  相似文献   

15.
正从我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的角度看,航天事业应该分为两大类:立足大地,仰望星空。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试图从航天活动中获得现实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飞向太空是为了让地面上的人生活得更好。这一类航天的距离有限,一般是在大约34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内。在立足大地的航天中,虽然航天器被发射到太空,它们的目光也都是看着下面的地球的。仰望星空的航天是为了科学探索目的,为了认识宇宙。我们所仰望的星空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17.
2月8日,航天人为1994新春佳节献厚礼的活动进入倒计时,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即将进行首次试验,"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和模拟卫星将跃上太空。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住"在《火星救援》中,独自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员沃特尼住在火星基地里,而他的队友住在正在返回地球的"赫尔墨斯"号飞船里。沃特尼与队友在各自的住处行动自如,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同学们会疑惑,太空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失重,现实中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都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过2016年,见证了我国最大、最新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启用,领略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了解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太空对接,一件又一件的航天大事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2017年,又会怎么样?翻开2017航天日历,航天领域今年有哪些"小目标"等待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促进发展》2012,(1):78-78
本项目实现高空气球发放的持续化和低成本化;依托高空气球平台的成本优势,实现农牧业种子的高空(航天诱变)育种,并进行几种典型种子的高空育种,进行辐射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