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于目前,根据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一号墓出土的残简,已整理编印过两种版本的孙膑军事著作。第一本分上、下两编,每编15篇,共30篇,以《孙膑兵法》为书名,于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尔后至1988年底,各地先后出版的有关《孙膑兵法》的《注释》①、《校理》②、《浅说》③、《注译》④等专著,均足以《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为依据而写的。事实上,自《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问世之后,人家对于汉简的研究并未停止。经过中外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建议,于1985年9月,对原书上编中的10  相似文献   

2.
该文二作者是研究《孙膑兵法》卓有成就的老同志。刘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基竹简《孙膑兵法》等书的第一发现人和主要整理者、《孙膑兵法新编注译》的作者。韩是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孙吴兵法研究会的理事兼副秘书长,因考证孙膑擒庞涓之“桂陵之战”遗址而受到全国史学界的高度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拟将该文作导语编入即将再版的《孙膑兵法新编注译》。经作者同意,我刊先行发表,以示对《新编注译》再版志贺,以益于广大读者对该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管子》从治国、强国的目的出发 ,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 ,它围绕立法、执法、守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管子》的法观念具有超时代的价值。《管子》“公国一民”、“颁法”思想体现了法的严肃性。既在于法的内容 ,又在于执法程序的严肃性 ,具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省山出土西汉墓葬,在一号木椁墓中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兵书残简共存而同时被发现,从而解决了自唐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孙武、孙缤是否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的千年悬案,同时也引起史学界研究《孙膑兵法》、考证孙膑故里、搜集孙膑传说的浓厚兴趣。近年来.台湾和东南亚的孙膑崇拜者来大陆探亲、访问的与日俱增,更促进了史学界的考察和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相似文献   

6.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管子研究集中体现在《管子传》一书上。他试图通过采用西方近代政治、法律、经济等理论来发掘与阐发管子思想,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开创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有关梁启超撰写《管子传》的起始时间、缘由、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学术界作了一定的探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最后就如何深化包括梁启超管子研究在内的管子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膑兵法》最富特色的是“以道制胜”的军事哲学思想,它是《孙膑兵法》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搞好市场营销也具有重大的参考借鉴价值。一、战胜而强立——经营之灵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竞争抱什么态度,这是任何一个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企业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孙膑兵法·见威王篇》明确提出了“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认为必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汇辑春秋齐相管仲治国的政见、言论、实践记述的一部历史文献。《管子》的理财思想包括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等。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基于8篇明清武术典籍引用《孙子兵法》等古典兵法论武技的范例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格斗技理博大精深。它既有“武必有势、势变藏法”之“势法”技理、“审势趋危、避实击虚”之“审势”技理,亦有“示形诱敌、不致于人”之“调敌”技理、“进锐退速、势险节短”之“乘势”技理、“常山蛇势、形圆不败”之“整合”技理。其中,“势法”为基,凡武必有势而藏法,无势法则无谓武术,而“审势”重在弱点突破,“调敌”旨在造势设伏,“乘势”贵在节奏到位,“整合”要在身法统领,它们各有所侧重,亦有所交融。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法,是中国武术格斗技法理论的重要源泉,明清武术典籍堪称运用古典兵法妙论武术技理的垂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军事学院军事资料室编辑的《中国古代兵法》中《黄石公三略》(以下简称为《三略》)前面有很长一段考证,文中虽然引用了唐、宋、明以来许多家互不相同的意思,但仍然认为该书就是“黄石老人”授于张良的《太公兵法》。为了印证这种论点,作者说,张良所以“对高祖保持不即不离”的“一派‘王者师’的作风,并且能完名全节”,完全是受《三略》的影响,作者还举例说,张良为打消高祖变易太子决心采取的“迂回战略,当系根源于太公兵法,黄石公所赐也”。把《三略》与西汉的有关史藉对照研读可以清楚的看出,张良几乎所有的重大谋略活动,都可以在《三略》中找到线索和印证。就一般情况而论,古代兵法的作者是谁,对把古代兵法作为战争理论来研究,本无多大影响,无需花费时间去考证。但是,现在的传说给《三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稻溯源     
大米是世界许多地区人民的主食.稻谷播种面积辽阔,种植历史悠久,但它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定论. 我国栽种水稻始于何时?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七世纪《管子》一书,书上说神农时代(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开始种五谷,稻是五谷之一.浙江省河姆渡出土的古代稻谷,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稻谷实物,距今约6700年.由于河姆渡出土的谷物量不大,而且也没发现存放稻谷的谷仓建筑物,因而要断定河姆渡的稻谷就是从栽培中得来的还觉依据不  相似文献   

13.
据《管子校释》原稿、任凯南所辑《读管札记——郭嵩焘遗说》、《管子校释》重新辑录郭嵩焘说272条,有50条郭嵩焘说,未见诸任凯南所辑《读管札记——郭嵩焘遗稿》,有可能是"颜先生录本"未采录,也有可能是任凯南未辑录,标注为[A]。有34条郭嵩焘说,《管子校释》未采录,标注为[B]。《管子》原文及句读全部抄录《管子校释》,以便理解郭嵩焘说未采录或未辑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何如璋是晚清时期管仲和《管子》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高度评价《管子》的价值以及管仲的伟大功绩,对《管子》进行了校勘,同时认为"博采众长""善于变通""因势利导"是管仲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相比于晚清其他研究者,何如璋的管仲和《管子》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并无太多的新意,但研究动机都是惊人的一致,均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图,那就是寻求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途径,由此代表了晚清时期志士仁人研究管仲和《管子》的学术取向,反映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孙膑兵法》是孙膑聚徒讲学时其弟子整理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而成的一部军事著作。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潜心研究,认为《孙膑兵法》并非出自孙膑及其弟子之手,其成书也不在孙膑时代。它是汉初某位爱好兵书的文人或孙膑军事思想研究者假托孙膑之名撰写的一部军事著作。这一新结论并非否定《孙膑兵法》的军事科学价值,它旨在为史学界进一步研究孙膑及其军事思想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管子(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当今学术界也有人称他是“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先驱、管仲学派的创始人”(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通史》第一卷).关于他的身世,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他早年穷困潦倒,经过商,当过小官,与鲍叔牙为友.分取红利时,管仲擅自多拿,鲍叔知其贫微,不以为贪婪;打仗时,管仲冲锋在后撤退在前,鲍叔知其家有老母,不以为怯懦;管仲曾经三次入仕三次被黜,鲍叔知其未遇时运,不以为不肖.鲍叔的赤诚相待使管仲非常感动,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管鲍之谊”,成为古人社会交际的理想模式.管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的剧变时期.周室衰微,大国争霸,强凌弱,众暴寡,局势激荡多变.齐国在襄公当政时,生活奢侈腐化,待人凶暴蛮横,诸弟唯恐祸及己身,纷纷流亡国外避难.次弟公子纠以管仲为傅,逃奔鲁国;末弟公子小白以鲍叔牙为傅,逃奔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随后又被大夫雍廪杀死,一时国内无主,政治瘫痪,齐国贵族国氏、高氏暗召公子小白回国,鲁国同时也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位,并派管仲率兵守候在通往莒国的道路上.当公子小白经过这里时,管仲引  相似文献   

17.
贾谊,西汉名儒,年三十三而终。但其生于何时?卒于何时?则有不同说法。任继愈先生谓谊生年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二○○年),卒年为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见《中国哲学史》第二册)。而孙叔平先生则以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为谊生年,文帝十一年(公元前一六九年,见《中国哲学史稿》上册)为其卒年。  相似文献   

18.
《管子》论宏观经济的国家控制主要有四点值得研究,即国家控制系统的功能,论决策“七法”,论宏观控制的五大机制,论信息联系-“问”与“观”。本文重点探讨了《管子》论宏观控制经济的五大机制,弩 “衡”、“准”、“流”、“权”、“势”。  相似文献   

19.
《孙膑兵法》未经后人染指,较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语言事实,体现先秦时期的语言发展规律。《孙膑兵法》被动句的表示法反映了战国时期被动表示法的特点厦其变化,标志着先秦时期语法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管子》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乘马论是轻重诸篇中国家理财方略之一,蕴涵着可资今人借鉴的思想资源,集中在《匡乘马》、《乘马数》、《山至数》三篇之中。虽存在乱简、重复、交叉等现象,但主要观点十分明确,自成一体。《管子》乘马论形下维度甚至有些奸诈的理财权术中隐现着形上维度哲学视域的治国之道,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