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汉江旱季和雨季的水样和沉积物,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其中的11种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检测,研究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1种全氟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旱季和雨季水样中∑PFCs浓度分别为0.3~23.04和0.16~19.68 ng/L,沉积物中∑PFCs浓度分别为0~55.1和0.99~85.07 ng/g。水样总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汉江汇入长江处的武汉,且武汉采样点的全氟辛酸(PFOA)浓度最高,旱、雨季分别达到22.52和12.52 ng/L。沉积物中总浓度最高值出现在陶岔,且以全氟庚酸(PFHp A)和全氟己酸(PFHx A)为主,沉积物中组分组成的季节差异不大。采用实际检测到的水样中PFOA、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壬酸(PFNA)、PFHx A和全氟葵酸(PFDA)的浓度以及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浓度,运用熵值法,对汉江流域进行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黄河下游春秋两季水样和沉积物中50种PFASs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PFASs在春秋两季水样中检出的总浓度范围分别为29.83~54.44和16.18~57.81 ng/L, 春秋两季沉积物中PFAS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8.12~36.16和13.01~36.78 ng/g。在春秋两季占比最高的3类物质在水相和沉积物中均为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和n:2氟调聚磺酸(n:2 FTSs)。作为新型PFASs, n:2 FTSs在水相和沉积物中均有较高的检出水平。全氟辛酸(PFOA)在水相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替代物为短链PFCAs,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则在沉积物中对PFOA有更高的替代趋势; 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水相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替代物为6:2 FTS。风险熵值法分析结果表明, 水体中各PFASs目标物均未达到环境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点源残余铝的环境生态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是一种重要的元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生态毒素。铝系絮凝剂在太湖地区工业废水处理中广泛使用,但铝的残余比(残余铝/加入铝)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排放水中是最高的,其平均值9.28%。排放水中铝的浓度变化在0.43~268.75mg/L之间,权值为12.26mg/L。本文主要探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点源排放铝及其伴随物表面活性剂对受纳水体的环境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有关其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目前有关PFASs吸附的研究多是针对沉积物或碳质材料,对于其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对6种PFASs(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和全氟十二酸)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PFASs在土壤中吸附1h就达到平衡。6种PFASs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土壤-水分配系数随碳氟链增加而增加,且PFASs的分配系数(lgKd)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呈显著正相关(p<0.01)。PFASs在土壤上的吸附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加,6种PFASs的土壤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范围为102.26~105.07 L/kg。除疏水作用外,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也是PFASs在土壤上吸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在松花江水体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行为,评估其在松花江水体的环境风险,采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估算了松花江流域大气、江水、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FOA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计算了PFOA在不同环境介质的迁移通量,采用风险特征比率法评估了PFOA在松花江水体...  相似文献   

6.
有机锡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及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有机锡化合物进入环境的途径,锡甲基化和有机锡的富集、迁移、降解的原理。对有机锡的毒性、抗癌活性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论述。有机锡化合物被用于工业、农业和海洋船舶防污涂料中,随水向水环境迁移。微生物在锡甲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锡可以通过水、光、微生物等降解。海洋生物对TBT和TPT等有机锡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大约在5000—10000倍之间,且对海洋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极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影响。建议开展有机锡对海洋生物群落及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研究和开发环境船舶涂料。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生物质杨梅单宁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制得固化杨梅单宁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水环境中Fe(Ⅱ)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该吸附材料对Fe(Ⅱ)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吸附平衡量主要受p H影响.p H 4.0,温度286 K时,仅需1 h,平衡吸附量可达106.32 mg·g~(-1).该吸附材料对Fe(Ⅱ)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且优于准一级速率方程和Elovich方程.循环使用3次,吸附量为81.6 mg·g~(-1),重复使用性好.该吸附材料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对水体中Fe(Ⅱ)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以得到较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氟类化合物(PFC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从全氟类化合物的结构、属性、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放大作用在生物和人体内富集,从而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机能,因此类固醇激素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和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废水中类固醇激素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样品萃取、生物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土壤地下点源入渗的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大量的大田土壤点源入渗试验,提出了地下点源入渗系统的新理念——管道-土壤系统,分析了地下点源入渗中累积入渗量与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入渗界面问题,建立了地下点源土壤入渗模型,并利用数理统计理论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研究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和指导农业地下灌溉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光解是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非生物转化的重要过程之一。除草剂阿特拉津由于在环境中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在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经常被检测到,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剂。本实验研究了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和铁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环境水体中铜的测定,按国家规定的统一监测方法,化学方法有:铜试剂—四氯化碳萃取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0.05毫克/升铜,和新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0.006毫克/升铜)。两种方法都需用有机试剂萃取,灵敏度不高。近年有将双  相似文献   

13.
锡含量是环境水体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采用灵敏、准确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环境水体中的痕量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试验,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痕量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纳木措水体中实测的辐射数据,即湖体在波长305nm、312nm和320nm的平均光谱漫衰减系数分别为O.39m6-l,0.40m^-1和O.34m^-1,光合有效辐射的平均漫衰减系数为0.14m^-1。初步分析了纳木措水体中紫外线和光合有效辐射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河流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特征, 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深圳市观澜河干流的表层水样, 通过固相萃取法处理水样, 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分析 11 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 丰水期和枯水期观澜河干流水体中PFCs的含量分别为179.15~613.68和37.04~103.70 ng/L。其中, 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酸(PFOA)是主要污染物。所采集的样品中, 丰水期PFCs的浓度高于枯水期, 下游采样点PFCs的浓度高于上中游河段。与已报道的其他水体相比, 由于流域的快速城市化, 观澜河水体的PFCs含量水平较高。生态风险评估表明, 水体中检出的PFCs均不会对水体造成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微纳米气泡(MNBs)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水中停留时间长、Zeta电位高、氧化性强、传质效率高、生物活性强、无二次污染等特性,相比传统的宏观气泡,具有更高效的修复环境水体的性能.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气泡分类和产生方式的研究进行介绍;详细探讨了MNBs的优良特性及不同因素对其特性的影响;分析了MNBs在水...  相似文献   

17.
环境水体污染物中表面活性剂的仪器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环境水体污染物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各种仪器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仪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羰基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 利用滤膜系统(FP)同时采集大气中颗粒相和气相羰基化合物, FP系统由3 层47 mm 滤膜组成, 其中, 第1 层滤膜用于收集颗粒相羰基化合物, 第2 层和第3 层滤膜涂布五氟苄基羟胺(PFBHA)衍生剂, 用于收集气相羰基化合物。PFBHA 的涂布量为12 μmol、采样流速4 L/min, 每个样品采集4 h。采集后的样品用正己烷提取。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研究,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 分析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气相-颗粒相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大气中15 种目标化合物均能检测到, 包括13 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 种二羰基化合物;2)上海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气相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在中午达到最大值, 颗粒相则相反;夏季羰基化合物的总质量浓度((33.8±15.9)μg/m3)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分别为(10.5±5.0)和(14.0±7.0)μg/m3);3)羰基化合物的气粒分配规律表现为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 FP 系统可替代AD-FP(环形溶蚀器-滤膜系统)同时采集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羰基化合物, 易于携带, 为羰基化合物的野外观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根据线性稳定性理论研究点源产生的波包在二维和三维不可压边界层中的传播特征 .发现点源波包在二维边界层中呈楔形向下游传播 ,其横向偏角为 1 0°,与相关的试验图片相吻合 .波包的最大幅值在点源附近区域偏离中心线 ,随着波包向下游传播 ,波包的三维性很快减小 ,最大幅值沿中心线增长 .同时发现波包的幅值放大因子远小于最不稳定单色波 .波包在后掠平板三维边界层的传播与二维不同 ,其波形基本不变 ,最大幅值的增长路径和势流的夹角变化很小 ,且幅值增长迅速 .证明流场显示观测到的条纹结构是波包的等位线 ,在三维边界层中应用 e N方法应沿着波包增长方向积分 .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微量砷及砷化合物的分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欣  陈国树 《江西科学》2001,19(3):185-192
介绍了环境中砷及砷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砷及砷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进展,并对常见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