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国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语言现实、社会规范以及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朱莉  陈洋洋 《科技信息》2009,(2):100-100
语码转换是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文章基于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国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语言现实、社会规范以及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乔环润 《甘肃科技》2009,25(15):46-48
语码转换是网络会话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以维索而伦的语言顺应性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学者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对象: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对网络聊天室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语码转换与语言顺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裴丽华 《科技信息》2009,(3):302-303,312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本文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考察语言社会中言语交际的情况,着重就语码转换的心理理据、语言系统制约及语码转换的类型进行讨论,并从中概括出社会结构与语言运用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的规则和原则,以期对疏通言语交际、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的语用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有意识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受到交际参与者、交际场景和交际话题或内容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拟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探索,进一步分析语码转换的特殊语用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浅析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之间的转换。作为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具有多种社会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的交际策略,也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林昕 《当代地方科技》2012,(17):174-175
教师语码转换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及顺应心理动机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运用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语言策略之一就是在人物的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通过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以构建华裔群体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身份,同时表达作者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刘一洁  杨蓓蕾 《科技信息》2011,(5):I0141-I0141,I0421
语码转挟,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现象。一是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二是探讨歌词作者在歌词语篇中运用语码转换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萱 《科技信息》2014,(10):220-221,226
With the advancing of Globalization,the language contact amo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ly.As the direct outcome of the language contact,code-switching has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as a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has drew great concerns.This paper aims at doing the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popular songs as the corpuse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with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studies.First the corpus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and then with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code switching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the adaptation to social conventions,linguistic realities and the psychology motivations.As a normal linguistic as well as social phenomenon,code-switching should be treated with strict and respect.  相似文献   

14.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支撑,以实例论证日常交际中在威胁面子的情景下,语码转换可以用于协商人际关系;而在政治语境中,交际者可利用语码转换意义的模糊性来间接地建立、加强或破坏人际关系。语码转换既可保全双方的面子,也不影响交际目的的实现,是熟练的双语者乐于选择的一种间接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谈话方式之一,语码转换在社会融合逐步加深的今天正日渐泛化.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语码转换的主体之一.苏州既是吴方言的策源地,又是社会融合度较高的区域.在苏州出生、长大、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选择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其频繁转换语码的动因是多样的.对苏州高校在校生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调查与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人们交流使用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和定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出生地或现长期居住地,调查对象分成三组.研究发现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语码转换有很大差异,不仅表现在语码转换的内容上,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语码转换背后的原因和动机里.从现实世界的语码转换到网络虚拟世界的语码转换最大的改变就是:“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概念的淡化,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Verschueren(1999)提出的语用顺应理论,阐释语码转换对作品人物塑造的独特作用,进而指出将语码转换研究与文学批评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李冰 《科技信息》2011,(11):I0251-I0251,I0269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语码转换展开讨论和研究。本文从顺应论出发,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旨在规范教师语码转换,切实提高教师职业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