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艺人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用生命灌注技艺,代代传承,只为留住乡土记忆。手艺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它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艺术灵魂。在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的心里,剪纸艺术就是他一生所予以倾诉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一生愿意传承守护的乡土记...  相似文献   

2.
有一类昆虫,它的体形和知了相似,但一般个体较小,像知了的微缩版.多数吸食植物叶片的汁液,我们常称它们为"叶蝉".它们不像大型的蝉类一样能够在自然界大声地歌唱,是一类比较沉默的小精灵.  相似文献   

3.
敬重一只蝉     
从此不再讨厌夏日里的一片蝉鸣,不再捕捉一只蝉玩耍,不再月下寻找草丛里攀爬的从此拒绝美味的油炸蝉蛹。那日看电视节目,介绍北美洲蝉的一生,感动到要落泪。在一片茫茫森林里,某年,不计其数的蝉的幼虫纷纷破土而出,恍若数以亿计的生灵同时降临凡间。若隐若现的月光下,森林的地面上涌动着一层又一层的黑浪,它们急匆匆地爬着。没有统一的命令,但冥冥之间生命的牵引,使它们追寻着树木的方向。很快又以最快的  相似文献   

4.
趣谈17年蝉     
<正>有一种神秘的昆虫,蛰伏地下17年后才破土而出,高调登场后,其巨大的鸣叫声响彻天地……2021年5月,美国东海岸的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和西弗吉尼亚等州迎来了潜伏地下17年的周期蝉破土而出。据称,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每英亩(1英亩约4047平方米)土地大约有25万只蝉爬上地面。有专家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这些蝉密密麻麻,爬上了树干,汲取着营养,巨大的鸣叫声响彻天地,密集场面丝毫不亚于蝗虫过境。”有人估计,2021年夏季美国17年蝉的出土总数量或可达百亿只。  相似文献   

5.
记忆是大自然的奇迹大约5.3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突然地变得丰富起来,一些肉眼看得见的生物体大量地出现了,它们迅速进化,其形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是生物史学家们所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大约就是在那个时候,生命体进化出了最早的神经细胞,生命渐渐学会了用神经系统探索世界,感知环境和储存信息,大自然就这样有了记忆。接下来的几亿年,生存竞争不断地驱动大脑的发展,动物王国中的"记忆明星"层出不穷。回游鱼能记住  相似文献   

6.
敬畏生命     
有一个名叫阿尔贝特·史怀泽的7岁男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歌唱,史怀泽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 多年以后,作为神学家、哲学家和医生的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说。其基本思想就是与生命休戚与共,尽可能尊重和不伤害生命。1954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史怀泽的年代,距我们并不太远。当他进行其“敬畏生命”的一系列实践…  相似文献   

7.
邓绍彬 《科学之友》2002,(11):16-17
近观企鹅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翔的大型海鸟,仅生存于南半球的寒冷海域,在水中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它们看似翅膀的东西其实是扁平的楔形鳍肢。在企鹅的身体后部,长着一双短而结实的腿,所以在陆地上它可以直立并蹒跚而行,人们才能欣赏到它们那滑稽可爱的“企鹅步”。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们发现了包含数十亿微生物的巨大地下生态系统。根据"深部生命"领域的研究,地球比以前想象的要活跃得多,我们脚下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几乎是全球海洋生物的两倍。科学家们估计,在地下极热、高压、无光照、缺乏营养  相似文献   

9.
动态点击     
<正>土卫二具备生命所需全部条件不久前,参与NASA"卡西尼号"任务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土卫二表面发现了一种可供生命利用的化学能量形式,哈勃望远镜的研究人员也汇报了在土卫二表面发现喷出的羽状物的最新细节。科学家表示,土卫二海床中的地热活动产生的氢气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地下海,而氢气可作为生命的化学能来源。若地下海中存在微生物,便可将氢气与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从中获取能量。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其副产品就是甲烷,而甲烷恰好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0.
雪山的美丽和神秘,吸引了无数人为之付出一生.曾经有记者采访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问他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没有机会亲自去探访雪山丰富的生态环境.不过还好,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展示给我们的美景. 缘起那是一个让梦想飞翔之地 第一次知道雀儿山是2010年,那时我在川西旅行,一路来到新路海,这汪瑶池碧水映衬着的便是雀儿山硕大的山体.那些清晰可见的冰川,当时就令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攀登的冲动.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而彼时登山的冲动也早已被几年来路上的时光所磨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登雀儿山所追寻的,更多的是一种对过程的享受.行走在云端之上,俯瞰十万大山,眺望远方那一抹朝霞,唯有对山的敬意.雀儿山,对我而言,就是让梦想飞翔之地.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喜欢用"生老病死"这四个字来形容人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我"?我为什么可以生长?我为什么会衰老、病变?我能够长生不老吗?虽然在短期之内科学家们还无法完全给出诸多疑问的正确答案,但是他们正一步步地在努力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本期"锐·聚焦"栏目将视线聚焦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项,解读三位科学家诠释的生命奇迹。生命体就是一个巨大的王国,它所具有的交通运输系统,甚至比人类社会的还要复杂精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元,它犹如繁忙的港口,囊泡就是"穿梭巴士"。囊泡运输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  相似文献   

12.
生命过程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控制,虽然离随心所欲距离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胎儿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头,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们甚至连衰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导致自然死亡的,仍一无所知。近年来的研究产生一种观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达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假如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人的寿命延长到160岁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延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为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了延长岁月增添活  相似文献   

13.
陨星传奇     
无论是2005年发射的“深度撞击号”, 还是2006年“回家”的“星尘号”,科学家不断地把一些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关于太阳系、地球以及生命起源的线索。事实上,老天爷也一直在把有关线索直接送到地球,陨星就是它的“使者”。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12):28-30
除地球外,如果太阳系还有其他星球上有生命,那它们在哪里? 太阳系里有3类行星,分别是气体巨行星、矮行星和石质行星.气体巨行星由于没有固体表面,因此没有孕育生命的温床,即使有生命,也只能飞翔在大气中,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发现飞翔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乐观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困苦中不断磨炼、奋斗的一生,这是宇宙赋于大自然的生命规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生命,都要遵循生命规律,实现生命的价值。并且,生命越高级,困苦越大。因此,作为万物之尊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来讲,只有发扬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获得更大的自信和奋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事业上你可能是个失败者,在爱情上你也许  相似文献   

16.
小引最初的地球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可是在起初30多亿年的岁月里,生命却一直缓慢地进化。出乎意料的是,进入寒武纪后生命突然加快了进化速度,在不到1000万年的时间里,各种动物爆炸似地出现。这就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事件。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当然可以确信银河系中存在着生命,那就是我们自己。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更多地了解我们最初是如何出现在这颗星球之上,以及我们的生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宇宙的其他角落,这样的条件是否可以复制?我们在宇宙之中是孤独的存在吗?实践显示,当进行这样的探寻时,应将目光放眼整个星系,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些可能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或者只盯着我们自身所在太阳系中的宜居带不放。  相似文献   

18.
对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专家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预言。不过有一种说 法几成定论,那就是“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电脑网络的世纪”。不错,网络已经彻底地融入 了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被迅速地传递和转移。按照信息专家的说法,人在单位时间中获 取了更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生命效率,等于在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还并不是网络的全部,网络不仅仅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而且能够给予我们 另外一种生命——一种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虚拟现实”。 有关“虚拟现实”的科幻作品国外已比比皆是,国内作家也已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本篇只是关于“虚拟现实”的一个极小的侧面。请注意,真正的“虚拟现实”比这要精彩得多!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宇航局近期宣布,将向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发射四旋翼无人机探测器。这个代号为"蜻蜓"的探测器将在土卫六上空飞翔,并间歇性着陆以进行科学测量,在研究其神秘的大气与地形的同时,在这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唯一表面有液体流动的星球上寻找生命迹象。"蜻蜓"计划于2026年发射,预计将在2034年抵达土卫六。  相似文献   

20.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2010年是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瑞克发起寻找地外生命"奥兹玛"计划实施50周年。如今,科学家们仍然在射电望远镜的帮助下不懈地寻找着地外智能生物。"如果地外生命真的存在,那么,他们在哪呢?"这是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奖得主恩里科·费米提出的著名疑问。如今,科学家们仍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问题的答案。这个名为"地外文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