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直径100 mm,体积4.7 L的环隙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内,考察了不同通气量及培养基含固量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HD-1发酵水平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该反应器中,Bt-HD-1发酵的最佳通气量为1.75 L/min,最佳培养基含固量为3.5%.此外,通过研究通气量和培养基含固量对终止DO及终止pH的影响发现,在环隙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Bt-HD-1发酵的正常指标为,终止pH>7.0,终止DO>60%.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酵行业气升式反应器常用喷嘴为单孔圆管喷嘴,它产生的气泡不易细化,而如果简单缩小其孔径又会提高发酵系统的功率消耗(功耗),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喷装置,以改进发酵设备的性能,文章介绍了微喷装置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微喷装置对气体环流反应器发酵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该装置地传氧的 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试验,实验过程采用了当前发酵行业较实用而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佐之以一些高科技产品,在有机玻璃  相似文献   

3.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结构特性对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EALR)结构特性(高径比、喷嘴结构、喷嘴位置、两管中心距)对气含率、液体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得出了反应器的较优结构尺寸。在冷模试验优选出确定结构的EALR中进行了苏云金杜菌的发酵实验,与传统的机械搅拌罐相比,苏云金杆菌的发酵周期可缩短9h左右,发酵水平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4.
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生产黄原胶,摇瓶发酵72h,其产胶量可达3.26%,碳源转化率为56.2%,成品粘度1760mPa.s,剪切值6.53。实验结果表明,甘蔗糖蜜完全可以代替蔗糖、玉米淀粉或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从而为完善我国黄原胶生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固体颗粒对三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相视为连续相,气相和固相视为分散相,同时考虑各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气液固三相流体的动力学理论,建立气液固三相环流反应器三流体湍流流动的Eulerian模型.采用计算模拟软件Fluent对三相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状况进行模拟,考察表观气速、固含率、颗粒大小对反应器的气含率以及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三相流体行为,模型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多通道压差技术测定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连续操作时不同操作条件下上升管不同轴、径向位置压差波动信号,并借助压差信号的标准偏差分析反应器上升管的流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上升管中不同轴、径向位置的压差波动方式不同;流体随表观气速变化经历过渡流区和湍流区两个流域;循环流对上升管下端的流体波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别使用 1 升玻璃气升式反应器和 5 升不锈钢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红曲霉菌的深层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级风量控制和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有利于色素的形成。在实验确定的较优条件下,1 升反应器和5 升反应器的发酵液总色价分别为3807u/m l和 3714u/m l,发酵时间为 84h。  相似文献   

8.
从动量衡算出发,通过合理简化,导出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各区域局部气含率的计算公式,利用实验数据关联了式中的有关参数,最终得出各区域局部气含率估算式.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发酵行业气升式反应器常用喷嘴为单孔圆管喷嘴,它产生的气泡不易细化,而如果简单缩小其孔径又会提高发酵系统的功率消耗(功耗)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喷装置,以改进发酵设备的性能文章介绍了微喷装置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微喷装置对气体环流反应器发酵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该装置对传氧的影响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试验,实验过程采用了当前发酵行业较实用而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佐之以一些高科技产品在有机玻璃罐内对两种喷嘴(单孔圆管喷嘴和微喷装置)的目测发现,在同等情况下,微喷装置通气后产生的气含率要高于单孔喷嘴,而在实验室的溶氧测试实验过程中,通过采用溶氧仪和Na2SO3滴定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证明微喷装置比单孔喷嘴的溶氧效果好,现场拍摄的两种喷嘴形成的气泡大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此外,由于微喷装置设计有一层特殊结构层,可以相应弥补喷嘴的堵塞问题,从而验证了微喷装置应用于气体环流反应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生产的重要的商业微生物多糖产品,实验通过微波诱变处理保藏菌株,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优良正突变株X1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步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产量达22.14 g/L,是未诱变菌株20183的1.53倍,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菌株X12的黄原胶产量及性状无大变化,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