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苗头、造声势是一条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工作方法,它是根据对新事物产生、成长、发展規律的認識,充分发揮主观能动作用,以促进新生事物的迅速发展、壮大的工作方法。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是一件最突出的新事物,而这个伟大的革命羣众运动,正在以壮闊的规模、迅猛的速度,沿着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軌道前进。在运动中企业的面貌,日新夜異,新事物层出不穷,领导者如何善于抓苗头、造声势,大力支持羣众中的积极性、創造性,使新生事物得到健康的发展,使运动高速度地向更广、更深和更高阶段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鍵問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工人农民中掀起了一个学习多种技术,力争成为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多面手”、“万能人”的运动:这不仅是为了适应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的需要,而且是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水利系60級同学接受了一个水电站全部設計任务作为毕业設計。上馬四个月以来,在党的領导下,克服了許多困难,胜利完成了初步設計工作,并已开始技术設計和施工設計。目前水电站已正式动工,同学們正和民工們共同奋战,爭取早日建成水电站。取得这些成績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認真贯彻了党的八屆八中全会“反右傾,鼓干劲”的精神,在业务领域中坚持开展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爭,坚持政治統率业务,在設計中貫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努力学习和运用辯証法,破除資产阶級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論”,树立了攀登科学高峯的雄心大志,现在仅就我們在設計工作中如何运用辯証法談一些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4.
編者的話: 目前,我国哲学战綫上,正在开展着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一場大論战。这是兩种世界观卽无产阶級世界观和資产阶級世界观的斗爭。这是国际国內尖銳复杂的阶級斗爭在意識形态領域內的一种反映。“合二而一”論者主要是从社会现象中寻找“論据”,同时也企图从自然界中为他們的調和矛盾的哲学寻找“論据”。他們歪曲地談論自然界的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为了深入地批判“合二而一”的形而工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宣傳“一分为二”的唯物辯証法,自然辯証法工作当前的一項重要任务是,学习运用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澤东思想,根据現代科学的新材料来闡明自然界的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过程,并注意批判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資产阶級形而上学的观点。本刊这一期发表的几篇材料和文章,只是作为这方面工作的一个开始,我們希望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都在这方面踊躍投稿,来积极参加这一場战斗。对自然界各种矛盾如何进行正确的分析,会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展开学术上的討论。  相似文献   

5.
窮則思变     
这次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有一个特点,即:“在运动的开始,不少行业湧現了‘几天革个命’的技术革命尖兵。他們很多是設备陈旧、劳动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而任务又很紧张的小厂,或是大厂中的这类車間。”1)如有一个染料厂,工人原来的劳动条件很差,成年要穿套鞋工作,夏天臭烘烘,冬天冷冰冰,染料粉沫滿天飞揚,做黑色染料的工人象“包公”,做红色染料的工人象“关公”。劳动条件这样差,生产任务又繁重,并且工厂(?)地又天天縮小。怎么办?逼得他们跳出圈子闹革命,实現了增产减人,地上舖地毯,工人穿白色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术语"看到"在知觉理论中的基本意义,塞拉斯阐述了现象主义的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直接实在论,认为是"看到表面";另一条思路是古典现象主义,认为是"看到感觉内容"。塞拉斯经过细致地考察,指出这两条思路存在同一语词使用错误、相关陈述之间推断错误之类的问题。他解析了约翰的故事,断言"看到"的意义在于归属给相应的经验一个断言,而且认可了它。塞拉斯的观点既揭示了认识其不可缺少的规范性维度,也消除了认识会失去世界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列宁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了,但是这一著作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某些方面更有现实意义了。这是因为当时列宁所揭示的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科学发展的一些特点,今天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我难以呼吸,筋疲力尽,感觉心脏要跳到胸腔外面来了。这一刻,我正在离地15.2米的半空中晃荡,腰间只有一条安全绳,活像一片挂在店里待售的牛肉。没错,这就是最近突然很火的绳索攀树运动。当你来到海拔2543米的山巅,与33米的松树为伴时,一条绳索就成了锤炼身体与精神的道具。说真的,绳索攀树很好玩,甚至比绳缆滑行更刺激。之前,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問題,在去年全国心理学界批判心理学的資产阶級方向运动中,曾引起了爭論。其中一个关鍵性的問題,是对心理学研究采用阶級分析方法的看法和对其他方法特別是对实驗法的估价問題。大家知道,一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经济“保八”的关键之年,然而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经济大动荡,使得我国在稳步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我们从世界发展规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经济低迷的时期,部分有影响力的国家都会崛起一些重要产业,这些产业往往代表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或是一场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一)与汉文“机械运动”一词相对应的“mechanical”一词在英文中是多义词,有“机械的、力学的”等含义;另外在历史上“mechanical motion”也非单指滑轮、杠杆一类简单机械的运动,天体运动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再则“机械”一词有“呆板、不灵活”等贬义,比喻“拘泥于固定的方式,没有变化,不辩证的”。总之“机械运动”一词,名不符其义,有人主张改称“力学运动”。“机械运动”非改称不可吗?(二)mechanical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mechan,具有“机械、力学”等两个含义。语言学认为,一个词在某种语言中刚出现的时候往往都是单义的。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衍生新义而成为多义词。如汉语的“口”转而指人;法语的“burean”(毛布)转而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而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然后又指办公机构“厅”、“局”。mechan一词的第二个含义是后来衍生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物质运动的诸形式中,首先被人类认识的是物体的最普遍的、最简单的、最明显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为了生存和发展生产,人类制作了各种简单机械,并在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人类历史的晚些时候才认识到力学现象,形成力学概念,建立了力学。只是到了这个的历史时期mechan一词才有“力学”这层含义。事实还说明,与此同时人类还认识到了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以及思维运动等。分类并深入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问题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要分类,动物的行走、天体运行等应归哪一类运动形式呢?因为这些运动本质上同简单机械的运动没两样,归到简单机械的运动之列,是理所当然的。把这一类运动通称“机械运动”,也是合情合理的。是的,“机械”一词在一定语境中,确有“不灵活、呆板的”,过分“拘泥于形式,不辩证”等贬义。那么这个问题怎样看待呢?不是这一词本身,也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正是由于“机械运动”概念的本质特征才是人们在别的语言文字领域内使用其贬义的唯一原因。试想,不理解“机械运动”所代表的确切含义的人,能准确使用贬义的“机械”一词吗?退一步说,果真“力学运动”替代了“机械运动”,那么“某人的工作方法很机械”这样一句话,是按原来句子表达呢,还是改说为“某人的工作方法很力学”呢?我们有理由作出如下估计,一旦改称“力学运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力学”一词也会有某种贬义,承担起今天“机械”一词所起的“任务”。贬义词,能否用来命名中性概念呢?语言学认为,多义词虽然有好几个词义(当然包括其贬义),但在言语实践中一般不会混淆。因为言语的具体环境使其中的一个义项显示出来,排除其它的义项。言语环境包括上下文,还包括交际的场合、条件等等。从术语学理论看,同音异义词不会造成歧义。因为全部术语都分别归属于个自的特定语义群当中。因而在具体语境中能够明确地辨明组成术语名称的概念;在逻辑学中,术语处在某一领域内部的一个概念的层级结构之中。正是上述种种原因,在术语学中必须避免让语言形式比它所代表的概念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不能从法语的术语Clonique(阵挛的)的词形推断出它是Clone(无性繁殖系)的派生词。同样,“机械运动”是贬义的“机械”的派生词,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几十年来的事实说明,无论在文科、理科的各种书籍中,还是讲课或交谈中,中性的“机械”跟贬义的“机械”很少产生混淆。(三)术语学理论还认为,从语言学方面的标准来衡量,对术语的词源研究是有必要的(新概念的命名尤其如此),但不可过分追究。当词源标准运用到从普通语言中引出的语义关系上时反而有害。因为很可能把术语所要表达的概念与毫不相干的联想纠缠在一起。特别是广泛使用了多年、已普及了的术语,更无必要“过分追究”。在我们内蒙古,文革期间有一个极深刻的教训。在那个动辄“上纲上线”的年代里,严密追究蒙古文中的“共产党”、“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三个名词的词源。有人硬说第一个名词有“和平共处”、“不讲阶级斗争”之义;第二个名词有“中立国家、中间国家”之义;第三个名词有资产阶级宣扬的“共和”之义。结论是蒙文名称非改不可。由于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内心深处无法接受,全国人大上提出提案后政府部门做出决议,停止使用所谓新名词,恢复使用原先的蒙文名词。这一教训,很值得术语学工作者吸取。人们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怎能用在政治思想方面造成歧义的词来命名非常重要的三大概念呢?事实上,担忧是多余的。人们心里不仅没有歧义感,“名不符其义”感,恰恰相反,倍感贴切亲近。(四)我们是围绕术语标准化问题来讨论“机械运动”这个术语。术语标准化的首要的指导方针应遵循名称(能指)和概念(所指)之间的关系具有单义性——术语学原理。标准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因术语的歧义而导致信息损失,促进科技交流。标准化还必须考虑社会语言学中的诸因素,如固定用法,使用地点,使用者需要等;必须考虑心理语言学中的诸因素,如美学、动机、谈话者的习惯,个人抑制作用、对改革的自然抵制等。另外术语标准化必须具有稳定性,一般仅涉及新词。无论从哪一方面审查,非改称“机械运动”不可的理由都不充分。众所周知,“机械运动”一词不仅在力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范围内稳定的使用了几十年,人们难以理解“力学”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类定义没有什么意义。正因为如此,《化学是研究化学运动的科学》之类的定义,在教科书、工具书上已消失。再有,使用“力学运动”一词之后,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中将出现新的麻烦。现行初中教材一开始就会介绍“力学运动”。而“力学”确切概念可能在高中教材中才出现。并且“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概念,比较具体、简单、狭义;可是“力学”所反映的,是属于“高级”的、很抽象的、复杂的、涉及面广的概念。如果现行教材的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话,没有“力学”的概念的条件,先讲“力学运动”概念,的确是个问题。(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知道有些科学概念的最初定名很不理想,乃至谬误。如“电动势”一词,英文称“e1ectromotive force”俄文称“Электродвижущ-ая сила”其中force、сила都指力。论内涵外延,电动势和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多年的教学实践(蒙古文中的“电动势”是上述外文的意译)说明,上述定名对初学者很不利,他们往往把“电动势”理解为一种“力”,因而形成错误概念。对此,教师费很多口舌作解释。电流方向的规定(虽不属于名词术语范畴),也是历史性错误。那么,习用已久而表达不准或错误的这一类名词和规定要不要改呢?看来,世界范围内主张不改的占多数。换句话说,“约定俗成”这一条原则是不能废除的。科学名词的审定,从总体上说必须贯彻名符其实、词符其义,清楚表达出科学概念这个总原则。但从局部来说,习用很久很广,约定程度很高而又有争议的名词的审定过程中,还得考虑“约定俗成”这个辅助性原则。运用后一原则的目的在于使审定的名词易于推行,避免造成新的不统一,有利于名词审定工作总体目标的完成。《物理学名词编订条例》之13条中指出:“已经通用的名词,即使不是最理想的,也不要轻易改动、以免增加不统一”。我们认为“机械运动”,并非最不理想的名词,从“约定俗成”原则考虑更没有必要改动。相似文献   

12.
一 (一)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是高度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力的关系。 (二)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上一次产业革命,正和马克思指出的“把自然科学併入了生产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技术成为一般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新的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半导体晶体管以至随后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宇航的开始等等),直接推动了世界范围又一次产业革命。它和上一次产业革命有着两方面的显著不同:一是上一次产业革命主要是工业化,而这一次  相似文献   

13.
8月2日至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在大连市科技馆隆重召开了“中日科技发展比较研究”双边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大会的中方代表90余人、日方代表10人,共收会议论文96篇,其中日方论文10篇,宣读论文80篇。会议当天,受大会执委会委托,中国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廖正衡和日本通产省特许厅首席主审官富田彻男分别做了题目“关于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借鉴”、“技术市场的竞争——日中近代化之差异”的特邀学术报告。廖正衡教授在报告中,具体阐述了日本技术先进而科学相对落后这一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日本科技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他指出,日本科技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不在于日本人是否具有创造性,而是在于日本政府迄今为止所采  相似文献   

14.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14):75-76
组织架构设计的目的组织架构设计的目的,是明确界定企业组织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它首先得通过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来实现,以通过单位、部门和岗位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大体界定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远远不够。其一必须通过这种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把达成企业发展目标的事务工作都分派到具体的人,保证不漏项。其二是对于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明确界定内容方向、数量要求、质量要  相似文献   

15.
哥白尼虽未突破亚里士多德地球理论的框架,但在理论预设上做出了重要革新。这主要体现在:在地球的动静与形状上,亚氏认为地球是静止的球体,哥白尼则将“地球在运动”作为预设并据此推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地球的组成上,亚氏认为大地仅在位置上承接着大气,哥白尼则将大气与大地连接了起来;在宇宙论上,亚氏认为地球居于地界,哥白尼则使地球成为了天体;在理论体系上,亚氏将地球的存在作为元素理论的后承,哥白尼则预设了地球的存在与运动。根据其革命性预设建构理论体系,由此成为哥白尼的天文学创举。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Plasma一词目前译作"等离子体".根据<物理学词典>(等离子体物理分册)(1985年,科学出版社)所述:"一般来说,等离子体概念可作如下定义:它是由大量的接近于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体系,在整体上是准中性的,粒子的运动主要由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所决定,由于这是长程的相互作用,因而使它显示出集体行为(例如各种振荡与波、不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细胞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使生物学从搜集和描述材料的科学,发展为实验科学;从分析、比较、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历史的科学。这是生物学的一次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和大批  相似文献   

19.
谈谈有关科研管理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研管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我对管理又不是内行,因此,很可能有说错的地方。有的同志问起:如何区分研究和发展工作?我的看法是,这两类工作都是为了把某一类工作或我们的知识水平从一定基础上提到高一级的水平,进而希望了解和掌握到一些新的原理和规律。在国外,发展工作主要是指在技术革新方面的一些工作,而研究工作则着重在科学技术的原理和创新方面。前者强调经济效益,后者则不一定。比如说,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们研究高速空气动力学,主要是为了研究和掌握飞行器在高速运动时的一些科学规律。这  相似文献   

20.
正他花了整整34年的时间,从一名烧煤的学徒成长为电子精英;从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到如今获得10多项科研革新成果的发明家,大家都亲切地称其为"工人发明家"。他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学历不高,却刻苦自学;基础平平,却忘我钻研。他花了整整34年的时间,从一名烧煤的学徒成长为电子精英;从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到如今获得10多项科研革新成果的发明家,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达2000多万元,先后荣获多项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