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阻力伞-灵巧子弹系统气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阻力伞-灵巧子弹系统空气动力学特性及气动特性对系统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应用系统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对非轴对称弹体外形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了子弹和阻力伞气动流场,与风洞试验进行了对比;为优化伞-弹系统气动特性,提高打击效率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建立伞-弹弹道模型进行系统弹道仿真,归纳了气动数据、开伞时间对系统动稳定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对称外形对子弹气动特性影响不大,系统气动特性稳定,合适的开伞时间和气动参数对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凸轮开口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伺服技术的新型数字开口方法,设计了液压控制系统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系统采用DSP控制单元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驱动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制伺服缸带动综框按照一定的规律上下运动。通过对系统的 M atlab/sim ulink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系统能够适应织物组织变化及满足织机高速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液压伺服阀频响实验结果建立伺服阀的动态模型,同时采用键合图方法对液压缸进行建模,又利用Simulink工具箱提供的定义子系统和封装的方法,对组成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元件和环节建立了形式统一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建模和仿真过程说明,与用单一环节建模方法建立的系统模型比较,根据不同元件的频响特性用不同的环节建模方法建立的系统模型容易保证仿真的可靠性;系统仿真模型与用户的良好交互性及本身所具有的通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和仿真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和动态J积分相结合的方法,首次精确地计算了四点弯曲试件的Ki(t)K(t)的值,获得了各种复合比时K1(t),K(t)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了一种确定K1d和KIId的方法,对提出的算法程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复杂整体模锻件的等温制造要求大惯量模锻装备必须在极低速下稳定运行,但非线性、时变的锻件变形抗力和柱塞缸所受的非线性摩擦力导致该装备难以在极低速下获得所需的锻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锻件的流变特性、低速下特有的静-动交替变换的摩擦特性以及工艺过程和装备运行之间关联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基于AMESim与Simulink的大惯量模锻装备低速锻造过程的联合仿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该仿真平台的有效性与精确性,实现低速锻造过程的仿真建模。利用该平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首先揭示了材料成形过程对系统低速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流变特性参数对系统驱动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参数对系统的驱动力影响由大至小依次是物理化学性质常数y、强度系数c、材料硬化指数n与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其次,研究了摩擦力对低速爬行的影响规律。导致低速爬行的2个条件是实际速度接近摩擦的临界速度以及最大静摩擦力与库仑摩擦力的差值太大。这些规律可为大惯量装备的极低速稳定运行提供基础与保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电机组启停频繁的特点,对开机控制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了各种参数及机组特性对开机过程的影响,并运用仿真软件SIMULINK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进行了可视化建模与仿真试验,提出在保证机组稳定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优的启动开度和有关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开机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反应热对钛铁矿铝热还原过程的影响,不同反应热对钛的矿铝热还原反应产物钛铁与钛收率的影响及渣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热的绝对值│ΔH│〈2583.24KJ/Kg时,钛铁与钛收率随│ΔH│的增加而增大,钛铁中的铝含量则降低;当│ΔH│〉25.83.2KJ/Kg时,钛铁与钛收率随│ΔH│的增加减少,铝含量则增大,因此钛铁矿铝热还原反应的反应热应严格控制在0-2584.24KJ/Kg。  相似文献   

8.
射流盘伺服阀控电液位置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喷嘴挡板型伺服阀相比,偏转射流伺服阀具有可靠性高,抗污染性强,寿命长和零漂小等优点。在分析了偏转射流伺服阀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偏转射流伺服阀及其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导出了偏转板流量方程的表达式,提出了偏转板线性化流量方程。研究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构建了仿真模型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动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实验结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多因数耦合下的动态特性,构建了以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为核心,以IPC为支撑平台的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的试验体系结构。通过软件原型系统,采集了系统在空载和加载运行状态下的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响应信号,并将物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分析的正确性。研究内容和结果有助于分析设计参数和机电耦合参数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机理和规律,有利于对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进行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天青I在蜡浸石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测出吸附常数βi=3.0×102KJ/mol,吸附自由能△G=-30.3KJ/mol.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巡检机器人进行越障时,受负载时变影响,会出现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在考虑负载惯量时变特性的情况下,研究了一种用于分析巡检机器人越障状态下动态性能的方法.对双臂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回转机构建立了基于双惯量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使用改进D-H法与拉格朗日法对机器人建模,具体包括分配坐标系,求解拉格朗日方程,利用惯性矩阵计算负载转动惯量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尼系数设计了控制器参数,利用阻尼系数与固有角频率的变化分析了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变化.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双臂巡检机器人越障时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并可用于机器人的伺服控制参数调试.  相似文献   

12.
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动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耦合干扰情况下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对象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等参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系统的瞬态性能;负载压力波动、加载转矩和转速的波动,主要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时变负载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精度,将解析模型预测控制运用到负载系统的控制策略中.建立了大惯量随动系统负载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系统性能指标、能量输入功率和制动功率等约束条件,通过双无迹卡尔曼观测器对负载惯量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实现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包含了约束条件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减小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因引入动态流量计活塞位置反馈环节而存在测试原理误差,采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定量分析该误差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合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实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测试误差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被测伺服阀频宽的范围调整好反馈增益的大小及反馈通道上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获得满意的伺服阀频宽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具体的仿真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着重分析了液压马达摩擦非线性、框架间动力学耦合、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对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仿真可以看出,摩擦阻碍了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实现,任何一个框架的运动都会对其余框架的伺服驱动系统产生干扰力矩并引起伺服系统误差,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直接反映在伺服系统输出上,对伺服系统的精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高频响导弹气动舵机的动力机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了一种气体开关式气液联控伺服系统 ,描述了此类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给出了相应动力机构的数学模型 ,在典型参数下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详细分析了此类动力机构的静、动态特性。提出了用气体开关式气液联控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常规气压伺服控制系统难以实现的高频响、高精度、高刚度的结论 ,从而为高性能导弹气动舵机的控制寻求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火箭炮位置控制中存在的转动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大、冲击力矩强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反演单神经元比例-积分-微分(PID)复合控制方法。单神经元PID控制可对传统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微分系数进行在线调整,实现了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反演算法可使较大的系统误差快速收敛到设定值以内,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文复合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三余度伺服阀前置级可能存在不一致性,从而对伺服阀的动静态特性产生影响.提出一种包含前置级液动力和滑阀的动态特性的三余度伺服阀完整数学模型,分析喷嘴-挡板参数不一致对整阀特性的影响.考虑的弹簧管刚度、力反馈杆刚度和弹簧管回转中心到喷嘴中心的垂直距离3个参数.仿真分析表明:参数偏差小于5%时,对伺服阀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小,且伺服阀的动静态性能偏移与参数偏差呈线性关系.当参数偏差继续增大时,伺服阀性能加速改变,近似与参数偏差呈三次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servomotor parameters of a paral lel kinematic machin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in terms of the cutting load, fast feed rate and accelerating capabilities.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llel format,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lower and upper bounds of the servomoto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rated speed and torque. An approach is also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equivalent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platform and struts reduced onto a servo ax is, which therefore allows the accelerating capability of the servo system to b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torque requi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ology is exemplified by the application to a tripod-based parallel kinematic ma chine for high-speed milling.  相似文献   

20.
黄松和  汪永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0):203-205,209
为了验证风洞模型角度调节机构以某种频率工作时,机械系统的惯量、刚性及阻尼对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建立了角度调节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机构中构件存在惯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及阻尼,由于风洞模型角度调节机构是一种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建立角度调节机构的动力学方程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当角度调节机构处于极限工况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输出轴的角位移动态响应曲线基本上与期望曲线重合,只存在极小的误差,机械系统的惯量、刚性及阻尼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极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