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300年来岱海流域气候干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岱海6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3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频率磁化率高值段对应气候偏湿阶段,低值对应气候偏干阶段,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垦,加剧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孢粉Ulmus的变化受流域人口增加的影响。频率磁化率和孢粉是反映岱海历史时期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1989-2018年中6期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使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析方法分割岱海流域湖面面积和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近30a内湖泊面积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岱海湖面面积从1989年的115.36km~2萎缩到2018年的53.00km~2,萎缩了62.36km~2,以2.15km~2/a的速度迅速减小。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岱海湖面面积萎缩主要受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人工林地等面积变化的影响,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引起岱海湖面面积萎缩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55.533%,主要为GDP、工业总产值等社会因子;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2.884%,主要为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自然因子。由此可知岱海湖面面积萎缩主要受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其次为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3个典型湖泊:猪野泽(干旱区)、青海湖(高原区)、小柴达木湖(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能量与水量平衡模型,利用古岸堤高程和年代学证据重建古湖泊面积、古降水量与古径流量,运用虚拟湖泊能量与水量平衡模型连续模拟全新世湖泊演化过程,结合古气候代用指标分析湖泊演化与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3个典型湖泊重建结果与模拟结果较为一致;猪野泽中全新世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因素影响,晚全新世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控于蒸发因素;青海湖全新世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季风降水影响;小柴达木湖全新世湖泊水位变化幅度小,中全新世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西风影响,晚全新世湖泊水位主要受控于蒸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萎缩干涸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青海湖萎缩干涸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该湖泊的补给水量常常入不敷出,原因是受气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影响,其中湖区所受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湖水位的变化与人类耗用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其水位变化基本上反映了该流域内的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针对青海湖流域的这一特点,采用线性扰动模型(LPM),能较好的地模拟青湖的水位变化过程及预测未来的水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湖泊面积和水位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利用LEGOS HYDROWEB提供的湖泊信息数据,对青藏高原1993~2014年21年间63个典型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其中59个湖泊的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根据变化趋势将湖泊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并在这三种类型的湖泊中分别选取两个典型湖泊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3个湖泊中水位增长型湖泊42个,稳定型湖泊12个,衰退型9个;59个湖泊中面积增长型湖泊32个,稳定型19个,衰退型8个。对于增长型湖泊而言,水位和面积增长最大是Ziling湖,分别增长了10.90 m和361.72 km~2;衰退型湖泊中水位和面积衰退趋势最大的是Yamzho-yumco湖,分别减少了2.29 m和28.65 km2。高原内陆水体的水位和面积的动态变化对研究气候演变和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湖泊演变与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市湖泊是江汉湖群的一部分,属于浅水型湖泊。近50年来,湖泊面积和生态环境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通过分析,揭示了在自然条件下,湖泊环境变化主要受气候和河流水位的影响;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受圈垦和城市化的影响,而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在湖泊的开发利用方面,本考虑到武汉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确定湖泊的主导功能应以生态服务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1881~1986年间岱海的水位资料,分别对近100a和近30a时段内湖面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湖泊水量收支平衡与中亚有代表性的山地冰川物质平衡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北方东,西部环境变化受控于不同的气候变化模式,西部以内陆性气候下冷湿、暖干配置为特点;东部则以季风气候下冷干、暖湿配置为特点。两者的差异可清楚地反映在近100a时段的变化中。2种模式间的界线则随全新世以来季风气候范围的波动性萎缩而逐渐波动东移,现代季风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带处于岱海和青海湖之间,为一易灾多灾的地带。  相似文献   

8.
SWAT模型在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青海湖布哈河流域过去几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变化趋势,对布哈河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得出未来30年径流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大,青海湖水位下降速度将会减缓甚至出现上升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使用能够指示年代际尺度及千年尺度水位变化的水位、面积和其他代用指标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研究不同时间尺度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代际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湖泊水位的影响因素不同,降水和蒸发作为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不同.在年代际尺度上,蒸散发在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因素中发挥主导作用,降水发挥次要作用,同时湖泊水位变化与气候、地形、风速以及温度等要素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其次受控于蒸散发.  相似文献   

10.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太湖1960—2018年水位数据,阐明太湖水文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18年间太湖水位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极值水位波动幅度较强;年内水位受降雨分配的影响呈单峰型变化,汛期尤为明显;水位周期性显示稳定的时间尺度是9 a,变化强烈的时间尺度分别是22和28 a;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了太湖水位的变化,2000年前太湖水位对降水的响应十分敏感,而2000年后太湖水位受人为调控而趋于稳定;合理范围内的水位波动对整个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和太湖的生态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科学的水利工程调控有利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水情调控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和民俗体认系统的角度对电视系列片《洱海》中的环保意象表达得失进行讨论,提出洱海的重新书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人文地理与历史问题。提出对当下洱海的书写与表达,应当从“自然的洱海”与“文化的洱海”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依据咸水湖的成因及工业锅炉通过排污以保持盐平衡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将咸水湖大部分水面改造为淡水湖的方案,其关键在于为咸水湖创造一个出口,以排出过多的盐分,从而逐渐淡化咸水湖,最终使其水质达到淡水湖的标准.文中进行了数学推导,提出了分割湖面,闸门开设位置等的原则;并讨论了咸水湖淡化的速度问题给出了湖水含盐量在淡化过程中与时间t及其它相关量的数学模型.本方案不需淡化装置,不耗费能源.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水生态安全监测的内涵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的现状,讨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实行分区污染控制与管理是开展鄱阳湖滨湖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基于鄱阳湖滨湖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和污染控制区划原则,对鄱阳湖滨湖区的污染控制区划进行了探讨,在各类型污染源分区叠加基础上,确定滨湖区污染控制区划,并根据各分区污染负荷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分区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鄱阳湖滨湖区主要污染物氮、磷、CODCr和氨氮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染。依据各类型污染源影响,可将鄱阳湖滨湖区划分为工业与生活污染控制区、农业养殖污染控制区和农业种植面源综合整治区。并将各区进一步细分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针对各区污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以期为鄱阳湖滨湖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区可鲁克湖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弥补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态系统特征数据不足的现状,并为今后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13年7月在可鲁克湖的调查数据,对该湖区的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所有的样点中,蓝藻和绿藻的密度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可鲁克湖的大型浮游动物无论种类上,还是生物量上都在减少.底栖动物在本次调查中,以羽摇蚊占优势,密度和生物量比历史数据都偏低.  相似文献   

16.
兴化市乌巾荡湖相沉积层中鉴别洪水沉积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兴化市乌巾荡,在湖滨采集地表20cm至280cm的晚全新世沉积层连续样品,经物理鉴定后,又进行粘土,粘土矿物X衍射,磁化率,硼含量,部分岩芯磨片镜下观测等多元测试分析,提出了乌巾荡湖相沉积层中鉴别洪水沉积的标志与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历史上,“向阳湖”不单纯是个地名,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化符号,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李城外显然越来越明白“向阳湖”之于中国思想化的意义,而我也愿意在这样的思路中对李城外所做的工作给予重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关注长三角必须首先关注环太湖,研究长三角同样必须首先研究环太湖。因为,环太湖问题本身就是破解长三角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入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方法,通过水质水量数据计算进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通量以及主要污染物负荷比,为江西省有效减排入鄱阳湖污染负荷比,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质安全,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青海湖附近气象站的器测资料,结合高原咸水湖的实际特点对彭曼公式进行修正,计算了青海湖的水面蒸发.结果表明:青海湖多年平均(1960-2006年)蒸发量为924.3mm,47年中最高为1,066.2mm(1979年),最低为761.1mm(1989年).考虑了水下热通量对湖面蒸发的影响更能体现湖泊水体蒸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