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结构连续变更定理出发提出了关于结构变更过程中位移计算的结构连续变更第二定理,用数值分析与递推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结构连续变更中变形极限状态函数的连续生成,避免了结构总刚度阵得新组装反复求其逆矩阵,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3.
论述了通过研究特定二次系统的状态函数的零点个数来确定二次系统极限环的个数的方法,与传统的应用庞加莱-本迪克松环域定理的方法相比具有首创新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讨论了视一元函数u=φ(x)为二元函数u=f(x,y)=φ(x)时的极限与连续。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视一元函数u=φ(x)为二元函数u=f(x,y)=φ(x)时的极限与连续.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讲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和连续的定义和性质,在厘清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和连续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它们之间的异同,研究如何讲授数列极限、函数极限与连续的定义和性质,给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通过整体思想的方法,讲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及收敛数列的性质. 通过类比思想,从数列极限的刻画迁移到函数极限的定义,进而将收敛数列的性质也迁移到函数极限,给出其相关性质. 再通过分析函数极限与函数连续的异同,指出函数连续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极限,从而借助于特殊思想方法给出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似然比的概念及鞅收敛定理,得到取值于连续状态非齐次马氏链的强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似然比的概念及鞅收敛定理,得到取值于连续状态非齐次马氏链的强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框架结构连续变更定理[4]对框架结构进行结构极限分析,用数值计算与递推公式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结构重分析总刚度阵反复组装,编制了电算程度,算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当迭代次数与算子阶数相关时,Schoenberg变差缩减算子迭代极限的一般性结果,从而推广了[1]、[2]、[6]等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多元函数极限的一种求法"[1]一文把多元函数极限的判断及求法转化为一元函数极限的判断及求法。给出了定理及相应的推论,并给予了证明。但其定理和推论的(1)都是错误的。为防止对读者造成误导,特予指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言语中流行一种极限性的语义表达,这种极限性主要反映在表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肯定态度和崇尚心理的言语中,尤其是在表称颂的性质形容词、表程度的状语和程度补语的运用三个方面,他们往往通过词义的转移、词语的活用等变异手段,同时配合对这类词语重音的夸大,来表达一种至高至极的极限语义。  相似文献   

14.
15.
逻辑函数在逻辑电路的结构设计与电路功能:分析过程中,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变量不受约束的逻辑函数求找方法在逻辑变量受到约束时存在不适应性,据此,就变量受约束时的逻辑关系函数求找方法作出了探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建立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所有建筑支撑柱均采用矩形截面,通过有限元运算软件ABAQUS对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弹性和弹塑性层进行时程分析,构建ABAQUS有限元模型。分析混凝土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建筑层数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依据REER选择法选择部分实际地震数据,将得到的地震数据转换成反应谱,通过程序产生7个人工波。把选择的地震波依次施加至模型,对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15个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结构模型在7个地震波作用下不同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记录,获取大多数数据的下限值,将其看作相应性能水平下混凝土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实验结果表明:结构层数对开裂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开裂层间位移角影响小,超高层矩形建筑混凝土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0.002;完好性能、轻微损坏、轻~中度损坏、中等损坏、不严重损坏水平下结构弹塑层间位移角限值依次是0.004、0.005、0.009、0.012、0.016。  相似文献   

17.
盾构隧道纵缝接头极限状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缝接头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起控制作用,且不同受力状态下的盾构隧道接头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基于1:1的纵缝接头正、负弯矩荷载试验,通过加载接头至极限破坏,获得了纵缝接头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接缝张开、接头挠度、螺栓和管片混凝土的应变。根据连接螺栓、密封垫和管片混凝土的工作状态,确定了纵缝接头的使用状态极限;根据接头最终破坏的变形和承载状态,确定了纵缝接头的承载能力极限。最后,在对比试验结果与设计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现行安全系数设计方法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8.
数列与相应函数列的上、下极限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分析中,数列上、下极限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几种特殊情况,通过对数列上、下极限与相应函数列的上、下极限之间一些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举例,从而总结出在计算函数列的上、下极限时的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