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讨论苏非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苏非主义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以及苏非主义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分析,提出了苏非主义在发展中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与问题,以便人们对伊斯兰世界有一个较深刻地了解。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瓦哈卜依靠沙特家族,掀起了一场"复兴运动",旨在纯洁伊斯兰教,复兴穆斯林社会,他继承了伊本.泰米叶的改革思想,尊崇罕百里教法学派和圣训学派。瓦哈卜思想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既有来自伊斯兰哲学、苏非主义、什叶派的挑战,也有西方世界的威胁。他反对关于安拉属性的讨论,反对任何形式的"中介",主张重启"创制"之门,重申"陶赫德",区分认主独一与拜主独一,严禁任何形式的以物配主。这是伊斯兰教的一次自我修正,它开辟出了一条以宗教改革带动国家进步的发展模式,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今仍为沙特阿拉伯国教,影响着中东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自唐朝时传入中土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相调适,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和众多民族中生根、成长和发展,成为历代政权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随着清政府统治的稳定以及穆斯林社会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苏非主义的传入),清政府关于伊斯兰教的政策也经历了从漠视到纳入统治视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金帐汗别儿哥汗时被接受、月即别汗时成为国教的进程,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苏非派、花刺子模穆斯林和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帐汗利用浅显的伊斯兰教及其势力建立和维护统治,同时又坚持了原有的激牧传统,这是金帐汗国存续较长的原因。没有发达的伊斯兰明,又与基督教尤其是东亚教明距离是金帐汗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斯兰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元10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就开始在新疆大规模地传播,新疆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陆路要塞.新疆的伊斯兰教经过悠久的历史变迁和多民族融合已经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独具一格的一支,成为新疆文化资源乃至伊斯兰教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新疆的伊斯兰教文化资源的分析,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使其成为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述9至13世纪苏非主义在中亚形成和发展,阐述这一时期中亚苏非的主要思想及其与孙派信仰调和的过程以及苏非的精神功修,探讨了中亚苏非由松散的小团体演变成有严格规章制度的教团的三种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亚帖木儿王朝(1370~1507年)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传统与突厥蒙古人的传统之间的调和与矛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帕木地王朝的影响。苏非派尤其是纳合西班底教团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帖木地王朝后期明显的政治特征。在帕木儿(1336~1405年)建国的过程中,伊斯兰教不仅是枯木地对外扩张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是王朝的精神支柱。14世纪中期,伊斯兰教在中亚河中地区的代表是撒马尔罕的谢赫——伊斯兰和忒耳过的赛义德以及苏非派的谢赫。他们在帖木地崛起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帖木地,并为他制定了“遵养时海,如贪…  相似文献   

8.
浅析伊斯兰金融制度的无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科技信息》2007,(24):395-396
在阿拉伯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伊斯兰教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制度,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还是生活模式、风俗习惯,无一不受到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其中,对于伊斯兰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贯彻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原则、体现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是经济生活中一直被关注的问题.《古兰经》没有为伊斯兰教制订出系统的经济主张,相关的经文散见于不同的章节中.但从这些经文中不难看出,"公正、平等、互助"是其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正是基于这一原则,从事与高利贷或利息相关的活动,成为伊斯兰经济体系中的一条禁律.  相似文献   

9.
丁隆 《世界知识》2014,(21):39-39
<正>瓦哈比派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如何与现代性相适应,还需要解决如何与其他伊斯兰教派和文化共存的问题。这不仅与瓦哈比派和沙特自身发展有关,还关乎穆斯林社会稳定发展和国际安全。9.11事件以来,"瓦哈比主义"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它既被人称为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又似乎与塔利班、"基地"组织,以及当下攻城略地的"伊斯兰国"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码"瓦哈比",了解其缘起、信条和影响,对于理解伊斯兰激进主义和中东政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孙国栋  王海龙 《科技资讯》2010,(13):108-109
建筑风格流派繁多,伊斯兰风格建筑在其中可算是非常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伊斯兰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建筑。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有所了解。中国新疆就有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这三大禁忌的原因。认为:禁肖像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伊斯兰教与多神教偶像崇拜者斗争的需要,其二是由安拉无形无象这一属性所决定。禁酒的原因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饮酒后易惹是生非、酿出祸乱,不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二是饮酒误事,妨碍穆斯林正常履行念功和拜功等宗教义务。禁出家修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出家制与伊斯兰教积极进取的宗旨相矛盾,二是出家制与穆斯林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背驰,三是体现伊斯兰教“正教”地位的需要,四是阿拉伯半岛不具备出家修行的社会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磐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2):105-108
新疆油画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新疆油画同苏派油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之伊斯兰文化、新疆歌舞、新疆石窟壁画、中亚细密画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使得新疆油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为中国油画百花园增添了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3.
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他重视新疆农业的发展,倡导开渠垦荒,新疆农业得到了发展。他倡导兴办实业,并提倡实学。他整顿新疆吏治,改革新疆旧有陋规弊制,为新疆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他的开发新疆思想,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是受其思想认知本身的限制,一方面,受到新疆当时具体时代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以对意识形态化的宋明道学流派批判为基础,重点对君主"疑、私天下"的封建集权主义,腐化误国的"墨吏猾胥",逾"矩之道"的消费观念等展开了严肃的批判。船山社会批判思想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寓批判于典籍诠释之中,采取借古讽今的批判技巧,笼罩着浓郁的伦理道德倾向。可以说,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算和总结,无疑重光了中国哲学的批判精神,为后来的中国民主启蒙思潮勃兴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5.
自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来,其学术命脉还是内圣外王之道,何心隐作为该学派的三传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泰州学派的思想推向了较高的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就是继孔孟之道,建立以师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行完全平等的理想主义,这些反映了以何心隐为代表的明代的平民思想家要求改变社会现状,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对甘肃、青海、新疆、宁夏4省(区)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发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特征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入手,找出了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构想.旨在为推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Hunten DM 《Nature》2006,443(7112):669-670
Saturn's largest satellite, Titan, has a dense atmosphere of nitrogen with a few per cent of methane. At visible wavelengths its surface is hidden by dense orange-brown smog, which is produced in the stratosphere by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following the dissociation of methane by solar ultraviolet light. The most abundant of the products of these reactions is ethane, and enough of it should have been generated over the life of the Solar System to form a satellite-wide ocean one kilometre deep. Radar observations have found specular reflections in 75 per cent of the surface spots observed, but optical searches for a sun-glint off an ocean have been negative. Here I explain the mysterious absence or rarity of liquid ethane: it condenses onto the smog particles, instead of into liquid drops, at the cold temperatures in Titan's atmosphere. This dusty combination of smog and ethane, forming deposits several kilometres thick on the surface, including the observed dunes and dark areas, could be named 'smust'. This satellite-wide deposit replaces the ocean long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i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