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结构动力模型,并分析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得出自由振动时的运动方程,简要描述了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和数值模型。该文对某12层的框架结构应用大型分析软件Ansys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层间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层抗震结构,同样高度的层间隔震结构方案有明显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底盘多塔楼的集中质量模型,考虑了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隔震机理的差异,推导了大底盘多塔楼层间隔震结构计算简化模型的运动方程,并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了参数分析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大底盘多塔楼层间隔震结构其隔震层参数对隔震效果影响显著,当隔震层刚度减小时,有利于上部结构剪力控制,但可能增加大平台层间剪力;增大隔震层阻尼对下部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而对于上部塔楼则存在阻尼最优值.针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3种隔震减震策略,文章采用5条地震波对某实际工程结构进行了3个方案计算仿真分析,并比较了3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振动台试验模型为背景,隔震垫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双线性滞回阻尼和粘滞阻尼的粘塑性分析模型,隔震层采用粘塑性分析模型,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运动方程.同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试验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获得层间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下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位置越低,隔震效果越好.随着隔震层设置位置下移,层间隔震体系在结构动力特性上体现为前两阶模态质量参与系数的比例发生变化.在中间层隔震区域,隔震层上部子结构反应基本上由一阶振型决定,而下部子结构反应却以二阶振型为主.隔震层上部子结构层间位移较稳定,可以近似为平动;下部子结构层间位移呈现抛物线状,且下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常出现在下部结构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集装箱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层集装箱房屋,提出了一种基于箱体之间摩擦耗能的滑移隔震体系.首先,建立了结构滑移隔震模型,并利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分析推导了层层滑移隔震结构各层等效阻尼比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六层集装箱模型,对隔震结构、采用规范阻尼比的非隔震结构和采用等效阻尼比的非隔震结构分别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弹塑性时程研究,分析了结构顶点位移、结构层间位移角以及结构层间滑移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滑移隔震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各层最大位移;隔震结构和采用等效阻尼比的非隔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采用规范阻尼比的非隔震结构;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会明显影响层层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自重和活载产生的竖向荷载较大,当叠层橡胶层的总厚度较大时,隔震支座在产生水平变形的同时,也会产生竖向压缩变形,导致上部子结构产生摆动效应,同时对下部子结构的响应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根据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特性将其简化为两质点模型和多质点模型,分析层间隔震结构考虑摆动效应时的固有自振特性,以及采用虚拟激励法,运用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响应分析方法,分析隔震层摆动对层间隔震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隔震结构的摆动效应,将对各子结构的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考虑摆动效应的不同质量比的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变化规律存在一界限刚度比K;随着隔震层刚度比的增大,考虑摆动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逐渐趋近于未考虑摇摆特性结构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层间隔震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强震作用下,隔震层易发生过大变形,导致隔震层上部结构倾覆失稳.提出隔震层限位保护系统,进行软碰撞限位.采用Kelvin碰撞模型建立限位保护系统的力学模型与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力学模型,推导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动力方程.对比分析有、无限位保护系统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限位弹簧的不同预留距离、不同限位刚度对隔震层最大变形和层间弹塑性位移的影响.探讨带限位的层间隔震结构在超越预估强烈地震时的碰撞反应.结果表明:隔震层限位保护系统不影响层间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减震效果,且能有效限制隔震层在强烈地震下的最大变形,避免隔震支座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倾覆失稳;限位弹簧的不同预留距离、不同限位刚度对隔震层最大变形与隔震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产生很大影响;在超越预估的强烈地震作用下,限位保护系统亦能限制了隔震层最大变形,使隔震结构破坏模式由隔震层瞬间破坏转变为隔震结构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根据超高层隔震结构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单质点、双质点和三质点剪切型简化计算模型,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隔震层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隔震层水平刚度、最大设计位移和隔震支座压应力与界限荷载、压应力的关系.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对地震反应分析预测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切力、层间变形以及层间最大位移反应等预测计算方法,以及多质点体系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分布计算理论式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层间隔震结构体系,考虑结构阻尼矩阵的非比例特性,建立小震下非比例阻尼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零均值的Clough-Penzien双过滤功率谱模型,运用虚拟激励法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随机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各层的层间位移响应峰值统计量,建立极限状态下的功能状态方程,利用当量正态化法,通过串联模式,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可靠度.最后以一栋1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算例,根据建立的方法比较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和总体体系失效概率,分析隔震层刚度、隔震层阻尼以及场地类别在小震作用下对层间隔震结构体系失效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整体失效概率比非隔震结构明显降低,且随着隔震层刚度的增大而上升,随着隔震层阻尼的增加而下降,结构场地土越坚硬,可靠性越高.  相似文献   

9.
层间隔震体系是在基础隔震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较大,在长周期地震动下因容易发生共振而响应较大,三维地震会加剧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建立某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进行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针对层间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出现的拉应力超限问题,设置三维隔震支座,并与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增大;在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采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超限问题;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加速度均明显降低,结构的损伤程度减轻,三维支座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大底盘双塔结构在地震时底盘与上部塔楼连接处的薄弱层易遭到破坏。为解决竖向刚度不均匀造成的地震破坏,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在大底盘与上部塔楼之间设置隔震层,减小传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幅值,层间位移,底部剪力都相应地减小;隔震结构的变形主要由隔震层承担,隔震结构加速度和层间位移在隔震层处达到最大值,层间剪力在隔震层处大幅度减小,起到了相应的隔震效果,为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矿震对建筑物作用的方法,根据抚顺老虎台矿区的矿震情况,选取抚顺市区一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了该结构的三维模型,并模拟了矿震对结构的影响,进行动力分析,求解得出各层层间位移,并将模拟值与现场获得的震害监测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此种方法用来模拟矿震作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进一步研究矿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出的虚拟结构法旨在解决形状不规则结构件的力学分析问题.虚拟一个形状规则的结构体,包容着不规则结构件;将虚拟结构边界上的虚拟力作为待定的未知量,通过控制方程和调整虚拟力的值,利用第一类数学规划加权残值法,使不规则结构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满足.工程结构分析的虚拟结构法,实际上是加权残值配点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半解析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两个工程实际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能很好地解决形状不规则结构的力学问题,是工程结构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最小取样面积的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种-面积曲线和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面积图解分析法,通过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调查,对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空间与非空间结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种-面积曲线所得的研究区群落非空间结构最小取样面积为3 720 m2,用林分空间参数-面积图解分析方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为3 600 m2。群落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具有一致性,即用同一面积大小的样地数据进行群落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研究是可行的。由此方法确定的铜陵叶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非空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研究的取样面积为3 600~3 700 m2。  相似文献   

14.
ANSYS在模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共振是机械结构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设计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将有效预估结构的振动特性,优化结构设计.以某铣刀主轴为例,介绍了软件的应用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分析法的蛋白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波的方法预测了一个已知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并把它同互连网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及其他结构预测软件得到的二级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确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且不必进行同源蛋白质序列的联配。在预测未知结构的蛋白质序列方面,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预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小波分析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若与其他方法结合用于结构预测,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密肋复合板结构的特点,对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时程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见的电磁晶体带隙分析方法存在耗时、不易理解等问题,推导了二维电磁晶体的平面波展开法(Plane Wave Expansion,PWE)模型,并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分析了不同形状填充单元二维方格子电磁晶体的带隙结构。将电场(或磁场)、介电常数(或其倒数)展开为双重傅里叶级数,然后将其代入所满足的标量波动方程中,经过运算整理得出二维电磁晶体的本征方程,求解该方程,就可得到电磁晶体的带隙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填充单元尺寸和相对介电常数均对带隙结构存在影响。最后,采用周期延拓,得出了两种电磁晶体的等效结构。通过结构等效,无需再推导相应电磁晶体的结构系数,利用本文的平面波展开法模型即可实现其带隙结构的求解,因而实现了简化分析。仿真数据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以平顶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刘斌  党耀国 《河南科学》2006,24(3):457-459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DP就业弹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从增加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增层框架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找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对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取决于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的有序性.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结为揭示景观结构形态要素相互之间有序性的重要特征. 探寻利用景观图定性参数对景观结构之间的有序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