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5例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15例SLE患者中狼疮性肾炎患者11例,溶血性贫血患者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4例,肺间质病变患者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1例.带状疱疹中寻常型12例、大疱型2例、坏死型1例.带状疱疹发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平均35.60±10.43mg/d,使用CTX的患者10例、MTX2例、MMF1例、Aza1例、LEF1例.对15例患者,均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阿昔洛韦静脉给药.结论 带状疱疹是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见的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系列表明细胞因子SIL-2R、IFNa、IL-8、TNFd和尿IL-6、SIL-2R与狼疮病变更密切相关。抗DNA抗体和尿IL-6升高可作为狼疮肾炎活动的指标;SLE外周淋巴细胞凋亡增加;MHCⅠ类分子也参与了发病;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与狼疮的免疫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T-β在SLE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PBLRNA斑点杂交测定LT-β基因转录水平;PCR-RLFP法分析LT-β基因多态性。结果 SLE中LT-β基因转录比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5)。未发现LT-β基因的XhoI有多态性。结论 提示LT-β参与SLE的免疫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视受累脏器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常见有发热、日光过敏、皮疹(典型为两颊及鼻梁处的蝶形红斑)、紫癜、关节痛、蛋白尿、血尿、腹痛、贫血等,血清中主要的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具有特异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徐冬梅  叶晓霞 《科技信息》2013,(36):271-27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在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这可能是SLE致病的危险因素之一。Syk在T细胞中的表达受环腺苷酸反应元件调节因子(CREM-α)的调控,但在SLE患者体内这一机制失衡。最新的研究表明,SLE患者T细胞中具有较高的c-Jun基底水平和激活时所需的磷酸化水平,SLE体内Syk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为c-Jun。本文主要讨论c-Jun可能在SLE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侵及全身各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胸膜多有累及。本文通过对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无肺、胸膜损伤病例的临床对照分析,探讨SLE并发肺、胸膜病变时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及方法1984~199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10.
喻丹 《科技信息》2008,(18):326-326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型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其中以SLE对肾脏的损害最为常见,其它各型狼疮侵犯的器官部位各有侧重,对肾脏的损害则少见。SLE等主要可以造成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诊断一旦确立,临床护理上根据红斑狼疮型肾病肾脏的各阶段的基本情况,应正确采用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措施,密切配合好医师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患儿,女,13岁,因颜面苍白,尿呈红葡萄酒样4d伴发热1d,于2002年7月7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躯干皮肤散在盘状红斑,心肺检查正常,肝脾轻度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红蛋白59g/L,红细胞1.77×109/L,血白细胞6.7×109/L,血小板182×109/L,网织红细胞0.26,血型“O”,血沉30mm/h;  相似文献   

12.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设计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诊断的方法。选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敏感的四个指标(ANA,dsDAN-ab,C3,C4),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通过对121例样本的分析,其中训练集的71例,训练正确率为95.7%;预测集的50例,预测正确率为88.0%。由此可以得出,BP人工神经网络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作出较准确的诊断,能提高诊断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对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尸检材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SLE患者的继发感染和死因。方法:对SLE尸检标本进行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病变主要在肾脏、心内膜和浆膜,其他器官也可受到影响,而狼疮性肾炎是很明显。结论:SLE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感染与使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关。肾功衰竭是SLE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聚乙二醇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和血浆核酸。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血液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分析、观察10例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可以防止不典型的系统性的红斑狼疮的误诊误治.结论:医生注意对血液改变病人的分析、观察能早期发现不典型红斑狼疮病人,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方面的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SLE治疗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近年来对SLE的治疗有很多新的进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某些新型免疫抑制剂对重症SLE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结论:对于SLE患者,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某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将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系统性红斑狼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病理特点、死亡原因.方法对3例SLE尸检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其临床资料与病理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LE可侵犯多个器官,以肾脏、心脏及皮肤为主.SLE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肾脏的狼疮性肾炎、心脏的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与非细菌性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皮肤面部的蝶形红斑.另一方面,3例SLE均伴有肺部的继发感染.结论 SLE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广泛病变,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复杂多样.肾功能衰竭与肺部感染是SLE患者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表达与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分别测定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RF7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中干扰素水平、干扰素积分以及SLEDAI积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外周血IRF7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的明显增高,且其与血清中干扰素水平、干扰素积分以及SLEDAI积分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IRF7表达的增高可能促使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从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