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龙岩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情况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较有保证,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趋势,但还存在从事精神文化生活的时间和金钱没有保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求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保障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改变政府对农民工的文化服务方式;建设网上“农民工之家”;举办农民工文化建设研讨会等,探寻破解困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为农民工享受文化服务的意义,提出了为农民工服务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还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消费方式单一、文化活动内容较少、文化认同出现危机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通过搭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平台、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的合力、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的权利、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文化等途径,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当前,社会在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慈善救济等方面提供给农民工的支持和帮助并不充分。由于经济地位、工作性质、居民身份等方面的差异,农民工所享受的文化权益,不管从数量上说还是从质量上说,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工服务,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场所,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单调的状况,这对于调动广大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推动城乡共同繁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利益主体理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因为独特的形成历程,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文化利益要求。他们要求在能力培训、文娱活动、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性生活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得到平台去实现相关利益。然而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这一要求和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于全社会开拓思路,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政治现象。在农民工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他们精神世界的农民工政治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源于农民的农民工政治文化具有双重性,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当前要努力消除农民工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影响,塑造农民工现代政治文化,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分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保障机制建设的瓶颈,探讨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保障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市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却与他们所生存的城市不协调。这一现象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注和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构建适应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机制、新格局,是新时期基层图书馆践行群众路线、创新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讨论了基层图书馆是为农民工服务的主阵地的问题,阐述了农民工精神文化缺失的严重后果,提出了基层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影响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对城市农民工进城之初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并不利于农民工的长期发展。农民工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泛家族主义文化良性发展并最终以先进的现代化文化取而代之,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正在日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以及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因此,我国努力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本文从地位、作用、机制、设施等方面阐述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现状以及意义,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兰州市的600份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存在文化消费能力偏低、文化消费层次低,参与度低,封闭性较强、文化消费满意度低等问题。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长、文化资本缺乏,文化自觉性差、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欠缺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了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提升文化资本,培育文化自觉、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速和流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中农民工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对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然而各种与之付出形成强烈反差的不公平待遇却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始终处于尴尬地位,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对农民工的身份性歧视。而农民工本身的具体情况使其对文化的需求与城市人之间所具有的差异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文章将从农民工所处现状入手,逐步探讨农民工文化需求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在苏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农民工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力量,但同时由于城乡差别、文化差异,也带来了众多冲突和矛盾。社会和谐首先是文化的和谐和人们心理的和谐,因而吴文化区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对农民工的文化心理和谐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又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是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缺失,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心理问题日益凸出,却又有着强烈的发展提升需求。这都由经济权益的不健全、自身观念的错位、体制缺陷及社会偏见使然。他们文化权益的实现需要条件和机会,既需要法规制度保障、政府责任主导,也需要社会积极支持、舆论呼吁引导,乃至权利主体的主动与自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市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指出公共图书馆具有满足农民工精神需求的条件,探讨了引导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语境,该话语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时期谁在/不说话,说什么和怎么说。取消"农民工"称谓的真正话语主体是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在整个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农民工自身的话语。取消"农民工"称谓的话语为农民工构建了同一文化体下的他者身份。同时,话语主体还通过一系列的话语修辞策略构建了一个"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形象,印证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农民工获取信息知识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新举措,以期使图书馆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农民工关怀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方式,并从心理支持这个角度提出图书馆在农民工问题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现状、文化生活与学习状况,探讨了如何让农民工子女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问题,阐述了图书馆为农民工子女服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