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经济主体的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高度化,我国目前在两个方面珲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国利率政策的效果不明显。要充分发挥利率对经济刺激作用,必须大力推广现代企业制度,改善银企关系,发展金融市场,并使利率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选择6个利率指标建立利率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利率指数。建立利率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A lmon滞后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66%,说明利率可以解释房价波动的66%。模型表明利率与房价负相关,并且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存在8个滞后期。对1998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利率指数、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4个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表明,单一的、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的利率政策对房价无法完全实现预期调控目标,要使其在房价调控中发挥应有作用,应该保持利率调控作用机制畅通,并使利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等政策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机制变迁的过程。利率市场化包含并影响着诸多经济环节,利率市场化直接影响储蓄、投资。通过阐释利率及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现状;详细探讨了利率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主要从利率的储蓄、投资弹性入手,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储蓄水平和投资规模的影响;通过分析与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描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1998~200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VAR分析,对中国1998~2008年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较之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在货币传导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传导效应,利率渠道还不是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构建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之间的有效联系,是疏通利率渠道、发挥利率传导效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人手,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为保证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必须认真总结农村信用社利率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在信用社产权改制、金融产品定价、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最重要的传导机制。虽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已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过渡到利率等多渠道传导,但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的渠道并不畅通。在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逐步消除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利率传导将会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韩科翔  乔宇 《科技信息》2006,(2):203-204
一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使经济从长远上能够平稳、健康、持续地发展.而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利用利率手段调控经济冷热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本文从汇率制度和利率着手,阐述现行货币政策的状况,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若干年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探讨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国内需求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对其未来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利率互换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功能,以及固定利率的支付方和浮动利率的支付方的交易动机。针对我国目前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提出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宣传利率互换产品,扩充交易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利率管制为中心的金融压抑在实践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各国相继掀起了金融自由化运动。但是,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伴随风险的制度变迁过程。以利率机制为中心的风险机制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加强的倾向与动力。为此,本文对五种主要的风险机制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发展将对货币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包括时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对货币政策效能的影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对货币政策操作方法的影响,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构建中的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若愚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1):877-881
在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影响下,2017年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降、一升”,人民币存款与人民币贷款“一少、一增”,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杠杆率“一降、一稳”,各类利率水平有所抬升。2018年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积极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国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抬头以及各类金融风险点进一步暴露等多重挑战。金融调控要做到“四个加强”: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加强价格型调控,引导利率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加强结构性调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加强流动性精细化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应加以综合利用。文章就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西部地区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政府与银行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应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在西部开发的协调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更好发挥,从而最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由此导致国内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重要的改变,而自身风险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2004—2014年46家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采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及银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经营结构的商业银行对风险承担机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对该机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由此提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当局应该基于银行自身的收入结构和其它一些特征变量制定差异化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落实不能完全到位 ,究其原因 ,主要是货币政策的落实机制不健全。为此 ,要疏通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需做到 :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 ;二是调整和改进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管理制度 ;三是改善传导环境 ;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7.
以后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为理论基础,以货币政策乘数为切入点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其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各个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由于受利率非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受阻.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对货币政策态势的反映,论述了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态势的反映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西方学界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五大渠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不明显的成因,并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探讨,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资产、货币替代、资本流动对于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已无法忽视。为了准确描述这些现代金融变量对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本文引入了金融创新、股市收益率、外汇、外国利率等变量,选取2002~2017年的数据,估计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如下:M1、M2与实际GDP、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金融创新、股票收益率、外汇、外国利率等变量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长期关系。相比传统金融环境,收入弹性有所下降,但收入弹性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利率弹性为负,但仍然较小。金融创新和股市收益对于M1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而对M2的财富作用更加明显。外国利率对于M1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M2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因此外国货币政策也会影响我国政策的实施效果。然而,M1、M2的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并不稳定,这将增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货币当局不仅要预估政策带来的长期影响,也要关注其在短期内的不稳定特征,充分考虑现代金融变量,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