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岩溶为云桂铁路营盘山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岩溶对施工及隧底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该隧道洞身位于岩溶垂直渗流带内,岩溶发育,开挖后采用地质雷达及风枪探孔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地质雷达能定性探测区段内隐伏岩溶的发育情况,探测深度较大,风枪探孔能针对物探异常情况,准确探查岩溶特征.地质雷达及风枪探孔各具特点,将2种探测方法配合使用,在该隧道底部岩溶探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霍力  刘源 《广东科技》2014,(2):83-84
开茂水库区处于(侏罗系上统)莲花口组砾岩出露区,该套地层岩溶发育,地表呈现较典型溶蚀残丘地貌特征,勘探及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量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等岩溶现象。岩溶渗漏成为水库修建最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谷演化历史等因素影响、开茂水库区岩溶发育十分复杂,勘察阶段通过多种地质勘探方法,基本揭示了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为岩溶渗漏评价及处理提供了合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灰岩分布区内溶蚀现象较为普遍。溶蚀现象会产生较多的溶蚀带、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给路、桥、机场、高楼等建筑工程设施的安全带来隐患。高密度电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是灰岩地区寻找溶洞、土洞及构造破碎带的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平桥矿段(整合)水工环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区是一个特大型的沉积铝土矿矿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极其发育,见大量溶洞、暗河及岩溶井泉,矿床受顶底板直接充水因素影响。本文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大致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极其发育,见大量溶洞、暗河及岩溶井泉,矿床受顶底板直接充水因素影响,为将来矿山建设提供开采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最主要的隐患是岩溶发育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滑动、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了查找隐患,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地表起伏、覆盖层厚度变化、不同充填效果时溶洞在地质雷达剖面上的反映特征,据此指导工程实测。并以贵州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勘察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路基勘察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堤防是重要的挡水建筑物,若堤身存在违规建筑物,则会大大削弱堤防的防汛抗渗能力,影响堤防的安全稳定.违建拆除、堤防恢复工程施工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堤身土层,形成不密实区域或空洞,从而会危及堤防沿岸人民的安全.为掌握堤身违建拆除及恢复工程中堤身的质量情况,使用地质雷达对某违建拆除后恢复的堤防进行现场探测应用,使用Reflexw软件处理雷达影像,最终发现该堤身有7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现场踏勘及开挖验证了该探测结果的准确性,说明地质雷达能够有效探测堤身违建拆除及恢复施工形成的隐患.本研究可为消除堤防隐患、保障堤防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建厦门——深圳铁路潮汕至新深圳段尧典特大桥通过隐伏岩溶地段,地质复杂,岩溶发育。该桥全长1797.12m,共布墩台数55个,有46个墩台揭露溶(土)洞,现将钻孔揭示的溶洞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进一步阐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隐伏岩溶的关联性,初步探讨桥位区段隐伏岩溶发育的形态及其成因和一般规律,对隐伏岩溶的工程处理措施提供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是一种适用浅层目标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使用场景多元化、无损探测、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对土石堤坝中近圆形渗漏通道地质雷达响应特征的掌握,可以为土石堤坝中渗漏隐患的查明提供依据.使用基于有限时域差分法的GprMax软件,对土石堤坝中具有不同规模、埋深及含水率的近圆形渗漏通道,在不同中心频率天线下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质雷达的响应特征以绕射弧的形态为主要特征,主要取决于近圆形渗漏通道的规模大小、埋深以及含水率.规模大小决定了绕射弧半波峰的宽度及中心厚度,埋深决定了绕射弧的反射次数及图像的可见度,含水率决定了绕射弧的反射次数与振幅的变化程度.进一步地,结合数值模拟成果,对珲春市珲春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渗漏隐患进行了应用研究,在珲春河右岸堤防中推断有直径约0.8 m和0.6 m、埋深为2 m的近圆形渗漏通道2处,这为该工程的后期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岩溶区不良地质现象给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但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和多样化,使得准确圈定岩溶位置成为解决岩溶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在岩溶勘查中主要采用的物探方法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但在裂隙节理发育地区,岩溶多发育溶蚀带及溶洞,岩溶体积小,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断的岩溶体顶、底板埋深存在一定误差。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相结合,在工区先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异常部位再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两种方法各自发挥优点,在勘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凤凰至大兴公路K0+500-K5+000段穿越碳酸盐岩区,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查明公路沿线发育溶洞,对区内岩溶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选取典型溶洞,采用有限元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岩溶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路堑开挖后产生的位移为1.2mm,最大主应力为6.3MPa,运营状态下静力荷载20kPa,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公路附近溶洞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岩溶作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在施工建设中的危害越来越明显.该文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基于的静电场理论和工作特点,应用该方法在某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岩溶勘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测区部位的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通过对视电阻率二维成像图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特征的分析,推断出地下岩溶、溶洞的分布范围、大小和埋深.经钻探资料证实,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习水至古蔺高速公路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区域岩溶的发育特征,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EH4)对施工前桥梁墩台区域纵断面进行勘探。在线路向左25m、深度为100m处,EH4法视电阻率为一圈闭的高阻区,判释为干溶洞,与现场钻孔地质资料对比,证实了EH4判释结论与实际地质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晋祠泉断流后,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千古名泉能早日重现昔日风采,晋祠泉复流工程由此提上议程,明仙沟位于晋祠泉西北侧,是复流工程最重要的研究区之一。地球物理方法在查明主要渗漏段含水层岩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富水地段,探测基岩埋藏深度及基岩面起伏形态,寻找地下隐伏地质构造和破碎带,评估主要渗漏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地下水运移方向、渗漏补给性能等方面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明仙沟深大断裂结构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影响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密度电法推断了明仙沟150 m以浅的次级断裂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基岩面起伏形状以及岩溶的发育情况;充电法查明了仙沟地下水流向和流速,推断明仙沟与晋祠泉的水力联系;音频大地电磁法与高密度电法反演所得电阻率断面图显示的主要断裂构造与该区1∶50 000地质图较好吻合,边山断裂响应明显且对边山断裂位置和倾向刻画清晰。地球物理方法综合解释表明明仙沟与晋祠泉之间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为该区生态补水工程选址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认为明仙沟是晋祠泉比较适宜的近源补给区,且蓄水坝应该尽量修建在明仙沟的距离沟口远的深部。  相似文献   

14.
刘虹 《科技信息》2009,(14):302-303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是路、桥、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主要隐患。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勘察中。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质雷达是一种广泛用于地质探测的高频电磁脉冲波技术。针对某高速公路建设中岩溶隧道实际工程,阐述了在高风险岩溶隧道中地质雷达在探测不良地质体时的应用,分析了对裂隙、溶洞、富水体等不良地质体的典型雷达信号特征,有效保证了隧道安全,对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家县旱谷地石灰石料场岩溶总体不发育,但开挖揭示有较大岩溶管道,查明岩溶发育的规律对料场下一步开采布局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料场及其周边的实地调查、钻孔揭露及物探,对地下岩溶以及地表岩溶分布特征及位置进行统计,结合构造、岩性、水文及地貌等地质特征对岩溶发育机理进行分析讨论,认为特殊水文条件下可以在岩溶发育较差地区发育岩溶异常带"。主要结论如下:①巧家旱谷地斜坡由于地表支沟发育,地表水无法聚集,地表岩溶不发育。②料场上方缓坡平台后缘有一断层泉,流量约1. 8 L/s,泉水出露后又在该平台渗入地下,使得料场区地下岩溶较地表发育;旱谷地平台后缘保存有菩萨洞和蝙蝠洞,为当时溶洞的出口。③地下岩溶通道首先在普家村平台断层泉渗入地下,沿中梁子沟发育切层陡倾坡外的"垂直"管道,直径约12 m,在1 400 m高程,顺层发育水平管道(层控),并在大弯子沟右岸菩萨洞及蝙蝠洞岩溶水排出地表;随着旱谷地台面的抬升,现今岩溶管道仍然以垂直管道向金沙江谷底方向排泄,出口在巧家县城龙潭一带。④由于管道及其附近塌陷及溶洞角砾、次生泥充填,危岩垮塌严重,不能满足石料质量要求,料场区有用料储量减少10%~15%。  相似文献   

17.
工程项目实施前,确定工区地下空间分布详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的布设难度大,使用常规电法仪进行采集耗时较长,在真实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难度大。利用并行电法采集技术,可以达到高效采集数据的目的。为准确查明某磷石膏堆场下部及周边可能形成渗漏管道的区域的三维形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并行电法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测区内真三维观测系统下的三维电法勘探数据体,然后对数据进行带地形三维反演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三维并行高密度电法探测场地地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次现场探测共圈定了5个异常区。与钻孔揭露资料吻合,为后期指导防渗帷幕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桂线富宁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段穿过可溶岩,基底可能存在隐伏岩溶,隧底隐伏岩溶对隧道运营安全影响很大,需采取有效措施查清基底岩溶特征.地震映像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岩溶探测方法,是适用于隧底岩溶探测的,根据地震映像波形图可较好的确定岩溶异常区,在隧底岩溶探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富宁隧道对重点可溶岩分布地段采用地震映像法进行探测,发现异常段共计29处490测线米,经验证异常段以岩溶破碎带为主,局部为溶洞.地震映像法进行岩溶探测需采用钻探等方法进行验证,并应对基底岩溶异常段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基底稳定、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巨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该隧道岩溶发育区可能存在的各类型溶洞的处理方案,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岩溶隧道(尤其是山西晋东地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隐伏溶洞是引起隧道围岩失稳甚至塌方的常见不良地质之一,为分析其对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和现场监测手段,探讨了隐伏溶洞尺寸、溶洞与隧道净距及溶洞位置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应变场及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①围岩最大剪应力与最大剪应变增量均随溶洞尺寸增大而增大(随净距增大而减小),塑性区集中于隧道-溶洞中间岩柱;②隧道变形时程曲线呈“S”形,隧道变形随溶洞尺寸增大而增大(随净距增大而减小);③当溶洞直径大于0.6倍隧道宽度,且与隧道净距小于0.6倍隧道宽度时,隐伏溶洞对围岩塑性区和隧道变形具有明显影响,且隧道侧部溶洞对隧道稳定性最为不利;④建议岩溶隧道工程采用动态化设计、施工及监测,并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实时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