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BALB/c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BALB/c鼠动物模型,为研究病毒变异、致病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筛选提供模型动物.方法:通过滴鼻的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到BALB/c鼠,观察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BALB/c鼠的临床症状明显,病理变化典型.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BALB/c鼠的疾病模型建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雄黄(As4S4)对MRL/lpr狼疮鼠脾脏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自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20周龄MRL/lpr狼疮小鼠和正常C57BL/6J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制成脾脏淋巴细胞悬液,体外经植物凝集素P(PHA-P,终浓度20mg/L)、白细胞介素-2(IL-2,终浓度10^6IU/L)常规刺激48h后,随机分组进行如下实验:(1)不同浓度As4S4溶液(6.5、12.5、25、50mg/L)作用24h;(2)As4S4对MRL/lpr小鼠和C57BL/6J小鼠作用:①PBS组:空白对照;②As4S4组:25mg/L;以上各组继续培养24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培养液IFN-γ、IL-6表达量。结果:(1)MRL/fpr狼疮鼠PBS组IFN-γ的分泌高于C57BL/6J小鼠PBS组(P〈0.01)。(2)在MRL/加狼疮鼠中,与PBS组相比,As4S4组(25mg/L)IFN-γIL-6的分泌水平下降。(3)在C57BL/6J小鼠中,PBS组和As4S4组之间IFN-γ、IL-6浓度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As4S4下调MRL/lpr狼疮鼠IFN-γ、IL-6的分泌,而对C57BL/6J小鼠脾细胞IFN-γ、IL-6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在4月龄、5月龄和6月龄的血常规值和脏器系数。方法用MEK-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血常规值。结果血常规检测方面,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相比,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不同月龄的数值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9个检测比较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脏器系数方面,C57小鼠的心脏系数、肾脏系数显著高于同月龄的MRL/lpr转基因小鼠(P0.01);MRL/lpr转基因小鼠的肝脏系数显著高于同月龄的C57小鼠(P0.01);其他比较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在同月龄的部分血常规数据和脏器系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C57black/6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方法制造全脑缺血模型并进行研究,为这种新的模型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及30 min诱发全脑缺血模型,术后28 d处死小鼠,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术后1 d,3 d,5 d,7 d处死小鼠,制作冰冻切片进行TUNEL及PI免疫染色.结果:在全脑缺血中,10 min组和30 min组小鼠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细胞受损现象,30 min组神经受损情况严重,30 min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形式.结论 30min全脑缺血更易于引起C57Black/6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坏死,30 min全脑缺血试验动物模型更能模拟临床脑缺血.  相似文献   

5.
研究鼠李糖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吸附水体中BDE-209/Pb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鼠李糖脂(20~100 mg/L)能促进BDE-209/Pb复合污染体系中菌J-1对BDE-209的降解和对Pb的吸附;50mg/L的鼠李糖脂可将菌J-1对BDE-209(1 mg/L)的降解率提高38.37%,对Pb(1 mg/L)的吸附率提高16.46%;鼠李糖脂能以单分子或胶束形式与Pb结合,从而缓解菌J-1在降解BDE-209的过程中Pb对菌体的毒性,促进BDE-209的生物降解.高浓度鼠李糖脂对菌J-1降解BDE-209和吸附Pb有抑制作用;当鼠李糖脂质量浓度大于200mg/L时会造成菌体萎缩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煎对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心脏淋巴管、纵膈淋巴结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ApoE~(-/-)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红花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8周,桃仁红花煎通过灌胃给药,空白组采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作为对照.给药周期为12周,频率为每天2次,每次灌胃0.3 mL.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管及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油红O染色法评估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提取主动脉总RNA并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炎症因子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仁红花煎可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P0.05,P0.01),减小主动脉窦斑块面积,抑制心脏淋巴管增生,减少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降低IL-6和TNF-α的质量浓度以及mRNA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桃仁红花煎可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脏淋巴管数目、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是否适应其它品系的小鼠,为更好地使用该小鼠自发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我们研究了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肉瘤S180、宫颈癌U14对多种宿主的排斥性。方法采用S180、U14肿瘤为对照,将IRM_2小鼠淋巴瘤、S180、U14用多种方法接种于ICR、IRM_2、HL和KM等小鼠身上,于10~12d后取出肿瘤称重。结果多种方法接种S180、U14于几种小鼠身上都能使肿瘤生长;而多种比例浓度的方法接种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于ICR、KM、HL身上肿瘤都不生长。结论S180、U14对宿主无排斥性,而IRM_2小鼠白发淋巴瘤对宿主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巢式PCR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改进点突变模式小鼠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以ob/ob鼠和db/db鼠为样本,剪小鼠脚趾编号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突变位点参考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并进行两轮扩增后,对产物进行HRM分析,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同时,通过PCR-SBT法和PCR-RFLP法对分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对80只ob/ob鼠和65只db/db鼠进行了检测,巢式PCR-HRM法能够准确地分辨出3种基因型。在ob/ob鼠中,鉴定得到的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分别为21、47和12只。而在db/db鼠中,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分别为23、33和9只。巢式PCR-HRM法的分型结果与PCR-SBT法和PCR-RFLP法的结果高度一致,且分型结果与小鼠表型一致。结论 建立的巢式PCR-HRM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的基因分型方案,适用于大批量点突变模式小鼠的基因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目是确定分期、判断预后和决定辅助治疗的重要根据。 1948年对结、直肠癌Dukes分期修正把C期再分C_1期为局部淋巴结转移,C_2期为局部顶端淋巴结转移;1954年Astler和Coller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再度修正有淋巴结转移的C期中分为C_1期为局部肿瘤侵入肠肌层,C_2期为肿瘤穿透肠壁;1974年Gunderson和Sosin修正Astler/Coller分期增加B_3和C_3,C_3期指有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粘附于或侵犯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10.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回顾性地分析59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20.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阴道切缘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而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直径越大,浸润深度越深,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越差,阴道切缘受累,伴有脉管浸润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更好地研究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病机理、开发具有良好效果的MS治疗药物,建立起能高度模拟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发生发展的小鼠模型则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已广泛应用的标准化C57BL/6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成功地构建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EAE)。此模型为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理及开发相关临床治疗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小鼠模型。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20只,分为2组。EAE组10只,皮下注射混匀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MOG53-58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悬浊液,同时分别在day0和day2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0.2μg/只;正常对照组10只,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小鼠病理变化。结果 从抗原免疫后第10天开始EAE组小鼠陆续发生EAE临床症状且发病率达到100%,而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发生任何EAE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显示,EAE组小鼠脊髓及脑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脱髓鞘严重。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的EAE小鼠模型病程稳定且发病率高,可用于MS机制研究及MS防治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db /db 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 的成模情况。方法每月取尾尖毛细血管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及体质量一次,共7 次。7 个月后,取10 只db /db 鼠和6 只db /m 鼠( 正常对照组) 做闪光视网膜电图( 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 检测。结果db /db 鼠的体质量明显上升; 但血糖值上升趋势不明显,实验组97%小鼠的血糖值未达到DR 小鼠模型的血糖值( 11. 1 mmol /L) 。F-ERG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a 波和b 波的潜伏时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实验组b 波的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实验组Ops 总波及O2的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结论本实验中db /db 鼠的空腹血糖值虽大部分未达标,但其视网膜已出现DR 的早期改变。造模标准不能仅依靠空腹血糖值,还应结合视网膜的病变情况。db /db 鼠的成模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以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选择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实验结束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近交系C57BL/6小鼠药物诱导后,各剂量组动物均能存活到8周,高剂量组存活率仅为20%远低于中、低组;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程度、肝组织病理改变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病理分析表明,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混合细胞浸润及肝脏纤维化。结论 10%四氯化碳给药8周后能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形成较稳定的肝纤维小鼠模型,为后续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原鼠兔作为实验性心电图观察的应用前景,描记了30例成年高原鼠兔心电图.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其心率较快,359.6±28.3次/min;P波通常出现在T波的降支上;其Q-T间期,K值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大;心电轴为59.5±43.6度;有S-T段的个体出现率为73%.高原鼠兔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的心电图更接近于人,提示它更适于做临床心电图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同向旋转现象与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相关性。方法取发作旋转行为的7月龄雄性SAM-P/8和同源对照SAM-R/1小鼠各6只,分为旋转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首先采用老化度评价标准对其老化度进行评定,其次根据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造模标准对其旋转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同月龄SAM-P/8的老化度高于SAM-R/1;SAM-P/8出现可重复的同向右侧旋转,频率为60 r/min,符合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标准,SAM-R/1无旋转现象出现。结论初步认定SAM-P/8的同向旋转现象为类帕金森病现象,对帕金森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实验用鼠健康状况的病理学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取10家单位的实验用鼠170只,均在4-6周龄,断颈处死后,采集心脏、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10%福尔 马林固定后制成病理切片。运用显微镜观察各脏器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实验用鼠经病理学诊断为健康 动物,而非健康动物以支气管肺炎和脂肪肝为主要病变,这可能与饲养的环境和饲喂的饲料有关,可通过加强饲养 管理来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测定蔬菜、水果中灭鼠灵、杀鼠迷、溴鼠灵、氟鼠酮等4种抗凝血杀鼠剂残留量的方法.于Waters DisQue提取管中,粉碎匀浆的样品由含体积分数1%乙酸的乙腈提取并净化后,UPLC BEH C18液相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用甲醇和含5 mmol/L乙酸铵和体积分数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ESI-[M-H]-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对比在DisQue净化管中分别补加PSA(N-丙基二乙胺键合硅胶)和GCB(石墨化碳黑)填料净化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5 mg的GCB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方法中灭鼠灵和杀鼠迷在0.5~100μg/L线性相关,方法检出限为0.25μg/kg,溴鼠灵和氟鼠酮在2~250μg/L线性相关,LOD为1.0μg/kg.在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6%~128%,相对标准偏差2.4%~1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结果:在采用PET-CT显像技术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的诊断结果显示,有35名患者复发或转移,而所有患者手术中总共有37名患者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SCID鼠筛选肝癌转移性亚克隆及M-H7402亚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人肝癌细胞SCID鼠转移模型,筛选和建立肝癌转移细胞系,旨在为肝癌转移研究提供实验材料.采用人肝癌细胞H7402,腋后背部皮下接种SCID鼠,接种后66天时,在荷瘤鼠赢弱时引颈处死,取其肺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获得肝癌细胞H7402的亚细胞克隆,命名为M—H7402.然后,对M—H7402细胞进行了生物学鉴定,检测了细胞形态、染色体、细胞动力学、细胞周期、甲胎蛋白表达、癌基因表达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显示,M—H7402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形态等与亲本细胞H7402十分相近,其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众数维持在72~80之间,占75.0%.RT—PCR检测结果显示,M—H7402细胞甲胎蛋白表达为阳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亲本细胞H—7402相比,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较高,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从肺组织中获得的肝癌转移细胞系M—H7402,在体外可连续传代培养,细胞形态不变.应用SCID鼠筛选获得的亚细胞克隆,与亲本细胞形成配对关系,可为肝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肿瘤血管生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VEGF-C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其中,VEGF-C阳性表达组33例,MVD值为31.67±7.85;VEGF-C阴性表达组17例,MVD值为26.84±7.03,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显著(p=0.03)。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VEGF-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由此可见,VEGF-C在乳腺癌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C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能协同作用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