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高脂饲料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理想方式。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5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灌服白酒,持续四周。实验结束时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测定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肝内糖原含量、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系数。结果模型组动物的肝脏指数、血清中的TC、TG和HDL-C、肝糖原、肝脏中MDA的含量、SOD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的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1);模型组动物肝脏的脂肪化、炎症和坏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服酒精加以饲喂高脂饲料能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葛根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用蒸馏水(10ml/kg·d^-1)和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给予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在第9周开始用葛根提取物灌胃(10ml/kg·d^-1),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末全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L铁含量,检测肝组织和血清s0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差、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反应迟钝、而且活动减少,血清ALT、AST及铁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较治疗对照组精神状态好,血清ALT、AST及铁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肝组织SOD活力高于治疗对照组、MDA含量低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具有一定对抗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每日予大鼠白酒灌胃方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1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葛花醇提物低剂量组、葛花醇提物中剂量组、葛花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东宝甘泰片组。在造模的同时灌胃葛花醇提物及东宝甘泰片水溶液。连续灌胃8周,8周末取材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血清ALT、AST、ALP活性较空白组显著增加,TP、AL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葛花醇提物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ALT、AS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P、AL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GSH含量较模型组也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葛花醇提物具有明显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血清指标及肝指数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后称取大鼠重量,取血清分别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肝指数、肾指数、脾指数.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G的水平(P0.05),提高了SOD的含量、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说明白藜芦醇具有降低大鼠ALT、AST的作用,对肝损伤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以56%酒精灌胃,造成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取肝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对照组大鼠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肝组织出现肝脂肪变性,肝组织中见大量TNF-α蛋白阳性产物棕褐色细颗粒;治疗组肝组织中见少量脂滴空泡,少量TNF-α蛋白阳性产物棕褐色细颗粒.结论:葛根提取物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观察保肝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早期干预作用。将14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保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10 mL/kg灌胃50%乙醇,1 h后重复灌胃50%乙醇一次,空白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6 d。于实验开始的第2、3、4、6天每组分别随机处死大鼠6只,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α-GST)、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LDH)、精氨酸酶1(arginase 1, Arg-1)、嘌呤核苷酸磷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桑葚鲜果的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通过采用瓦勒-霍赫法(ValleHoch)体外测定桑葚鲜果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乙醇脱氢酶的影响。桑葚鲜果的乙醇、甲醇和水的提取物对乙醇脱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89.34%、60.56%和135.45%,其中桑葚的水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槲芪散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对肝脏的不同作用;分别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阐述高度白酒可引起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同时探讨槲芪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红葡萄酒组、白酒模型组和槲芪散治疗组。造模14 d后,取血,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佛氏染色(schiffperiodicacidshiff,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以及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结果白酒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类SOD和CAT的活性显著减低(P<0.05);能量代谢的相关酶类ATPase、SDH以及G-6-P活性下降;红葡萄酒组HE染色显示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能够显著降低因高度白酒造成的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P<0.05)和CAT(P<0.05)的活性;同时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以及肝糖原储备增加。结论实验表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能够造成酒精性肝损伤,而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琳  刘玉兰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3):14-17,2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及高糖饮食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上的异同。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正常饮食、高糖饮食、高脂饮食,于48、、12周处死,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重指数、ALT、AST、CHO、T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标。结果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大鼠的肝脏均出现脂肪浸润,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程度逐渐加重,以高脂组为明显。高脂组在12周时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并且转氨酶升高,说明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高脂组血脂以CHO升高为主,高糖组血脂以TG升高为主。高脂组在4、8周HOMA-IR均高于高糖组,与病理变化相平行,12周时低于高糖组,提示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炎的转变。结论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均能成功诱导大鼠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脏病理、各生化指标及HOMA-IR指数上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mg/kg)、熊去氧胆酸低剂量组(UDCA-L(30mg/kg)),熊去氧胆酸中剂量组(UDCA-M(60 mg/kg))、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UDCA-H(12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1次/d,连续10 d,灌胃容积为0.2 mL/10g。每日灌胃给药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35度二锅头白酒16 m L/kg,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0 d后,观察小鼠肝脏、脾脏系数、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SOD、GSH、MDA、NO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病理变化。结果 UDCA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脾脏系数和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活性,并降低肝组织MDA和NO含量(P 0.05或P0.01)。结论 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探索,不断优化策略提高动物模型的成活率 和成材率,形成稳定的造模技术,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2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大球囊组(球囊直径2.0 mm)11只、小球囊组(球囊直径 1.5 mm) 11只、假手术组3只,大球囊组和小球囊组应用不同大小的球囊进行模型制作,术后14 d通过伊凡氏蓝 染色进行验证,动脉拉伤后颈总动脉内膜成功着色者为造模成功。结果小球囊组造模成功10例(成功率 90.9%,10/11),大球囊组造模成功5例(成功率45.5%,5/11),两组造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膜 损伤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1. 5 mm球囊可以实现对内膜的有效损伤,且造模成功率较2. 0 mm球囊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Wistar系大鼠自发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89年10月在我所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Wistar鼠中发现一雄性脑积水幼鼠之后,1990年9月又在该鼠群中发现一窝三只脑积水幼鼠,遂将此窝内其他表型正常鼠育成基础种鼠群,并以此作为Fo代动物,于同年的11月19日开始建立此模型的近交育种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繁与选育,仔代脑积水发生率从始发代的1.9%上升到17.O%,累积获得脑积水动物44只,其中雄性19只,雌性25只,雄雌之比为0.8:1。由于该性状系受隐性、致死基因控制,故建立了以“P×O”为辅助系统,“b×s”为主系统的育种保种方法。此脑积水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为:最早发现为1日龄,最早死亡日龄为<20日龄。早期表现为脑部隆起肿大成泡状,生长发育较同窝正常鼠稍缓慢,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病情加重,脑部隆起更甚,体消瘦,被毛杂乱竖立,弓背,目光呆滞无神,肛门及腹面常不清洁,严重者步伐不稳,四肢麻痹,侧卧于宠底,常出现阵发性颤抖,直至衰竭死亡。此脑积水为生理性自发,与人类脑积水相似,且孕期短,窝(代)发生率较高,脑标本体积较大,可望成为又一理想的研究人类脑积水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湿环境对哮喘的影响,建立高湿损伤动物模型和高湿哮喘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BALB/c小鼠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湿环境,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高湿组(C组)和高湿哮喘组(D组)。A组置于常温常湿条件下饲养,B组在常温常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C组置于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D组在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结果 B、C、D组与A组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粪便稀烂、皮毛暗淡、行为暴躁、体质量减轻、血常规指标异常(P<0.05),B、D组免疫炎症反应、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细胞比例、肺部病理变化等情况明显高于A、C组(P<0.05),且D组炎症反应高于B组(P<0.05);结论 高湿环境可以诱导或者加剧哮喘症状,高湿哮喘动物模型可为在高湿环境中研究哮喘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ALD)及不同阶段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2例酒精性脂肪肝(AFD)、11例酒精性肝炎(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生化检测46例患者的肝功能,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63±4.06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8±2.89 μg/L),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受损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可用于评估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为临床脊髓空洞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2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 A 组,n = 10) 、假手术组( B 组,n = 10) 和正常对照组( C 组,n = 5) 。术后采用 BBB 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HE 染色和核磁共振( MRI) 检测综合评价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术后A 组 大鼠伤侧后肢BBB 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B 组和C 组( P < 0. 05) ,而这些指标在B 组和C 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术后28 d HE 和MRI 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区( A 组) 灰质和白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脊髓半切模型稳定、可靠,适于脊髓空洞性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种植模型,用于研究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过程及其相关机制;异位种植模型,用于评价各种治疗方案;异种种植模型,用于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转基因动物模型用于准确地引导患者进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1~5组每只大鼠分别按体重4、8、13、16、20g/kg一次性灌胃47.5%酒精,对照组每只大鼠按体重20g/kg一次性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后24h取肝组织进行病检.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组炎细胞浸润、水变性均为100%,实验组3~5组脂肪变性、点状/片状坏死均为10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病变,表明47.5%酒精摄入量在13g/kg以上可造成较严重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