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体质量、血脂的影响,并探寻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差异的影 响,为提高动物模型的复制效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 SD 大鼠按性别及喂养饲料分为 4 组,普食组及高脂 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及高脂饲料 12 周。观察高脂饲料对不同性别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游 离脂肪酸、转氨酶等参数的影响,进而评价性别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雄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高于普食组,而雌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低于普食组,高脂饲料的喂养使雄 性大鼠与雌性大鼠之间的体质量差异进一步扩大; 雌性大鼠血清中 TC、TG、FFA、HDL-C、LDL-C 的含量均明显升 高,雄性大鼠血清 TC、FFA、HDL-C、LDL-C 的含量也明显升高,但 TG 并无显著变化; 高脂饮食的饲喂使雌鼠血液中 TC、TG、FFA、LDL-C 的含量明显高于雄鼠;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雌雄大鼠血液中 AST、ALT 的含量出现一定升高, 但依然在较为安全的可控范围内。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均能诱发雄性及雌性大鼠的脂代谢异常,但雄性大 鼠与雌性大鼠在体质量、血脂异常类型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大鼠表现为体质量增加合并典型的高胆 固醇血症( Ⅱa 型) ,而雌性大鼠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低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 Ⅱb 型) 。这种性别差异在高脂血症 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治疗研究中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2.
饮食因素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具有贴近临床、模型稳定的特点,故被广泛运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中。本文简要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诱导模型中常用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并探讨了制作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技术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脂饲料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的理想方式。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5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灌服白酒,持续四周。实验结束时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测定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肝内糖原含量、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系数。结果模型组动物的肝脏指数、血清中的TC、TG和HDL-C、肝糖原、肝脏中MDA的含量、SOD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的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升高(P<0.01);模型组动物肝脏的脂肪化、炎症和坏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服酒精加以饲喂高脂饲料能成功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高脂诱导动脉脂沉积时的骨构变化和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饲料喂养家兔两个月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血管细胞超微结构,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胫骨骨小梁的形态,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胫骨骨密度;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骨组成,用恒pH法观察胫骨骨粉体外脱矿、脱矿后再矿化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高脂家兔胸主动脉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病变早期脂沉积的特征,胫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表面陷窝数增加;而且,骨矿物和有机基质按正常骨中的比例丢失,骨结构的改变使骨粉体外脱矿速率加快,脱矿后再矿化速率变慢. 经喂饲LaCl3减轻动脉硬化病变,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脂饲料诱导的上述骨的改变,说明镧有抑制早期脂沉积和细胞损伤及改善骨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琳  刘玉兰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3):14-17,2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及高糖饮食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上的异同。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正常饮食、高糖饮食、高脂饮食,于48、、12周处死,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重指数、ALT、AST、CHO、T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标。结果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大鼠的肝脏均出现脂肪浸润,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程度逐渐加重,以高脂组为明显。高脂组在12周时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并且转氨酶升高,说明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高脂组血脂以CHO升高为主,高糖组血脂以TG升高为主。高脂组在4、8周HOMA-IR均高于高糖组,与病理变化相平行,12周时低于高糖组,提示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炎的转变。结论高糖饮食及高脂饮食均能成功诱导大鼠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脏病理、各生化指标及HOMA-IR指数上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肠道微生物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本研究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且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胆盐的肠道微生物.选取优势肠道微生物进行菌种鉴定后进行小鼠实验,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肝脏及粪便的胆固醇含量,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实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的肠道微生物P4,经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其能够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降低肝脏和粪便中的胆固醇及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实验分析了小鼠肠道的菌群组成,发现戊糖片球菌P4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降低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值,改善由小鼠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因此,筛选出的戊糖片球菌P4对降胆固醇功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糖高脂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形成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Wistar大鼠分为普通饮食、高糖高脂饮食和高糖高脂饮食+STZ共3组,每周测体重和空腹血糖.第8周对高糖高脂+STZ组注射30 mg/kg的STZ液,检测注射STZ前,注射STZ 48 h和2周后的糖耐量情况.实验后期检测各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糖原含量.结果表明:注射STZ前,高糖高脂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空腹血糖略有上升,糖耐量略有下降.注射STZ 48 h后,高糖高脂+STZ组120 min与0 min血糖差异显著;糖耐量较正常组和高糖高脂组受损严重,2周后仍有差异.实验后期高糖高脂组与高糖高脂+STZ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肝糖原均有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高糖高脂饮食8周,腹腔注射30 mg/kg STZ后,继续高糖高脂2周可形成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食物组(Chow)、高脂组(HF)和高脂诱导干预组(HF+Cap);8周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计算小鼠肝脏指数和脂肪指数;观察Cap对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影响;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不同组小鼠肝脏做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HF组小鼠体质量、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远远高于Chow组(P0.000 1);HF+Cap可以减缓高脂诱导的小鼠体质量的增加(P0.01).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下降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ALT,AST,GST活性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得到改善(P0.05);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得到改善.结论辣椒素对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脂肪乳诱导SD大鼠与昆明种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对比研究,以期为高脂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降脂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疾病模型选择的依据。方法 通过脂肪乳分别对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灌胃2周和4周诱导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动物血脂4项(TG、TC、LDL-C、HDL-C)、肝脂(TG、TC)及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昆明种小鼠脂肪乳灌胃2周,血脂无明显变化;灌胃4周,可见肝组织出现轻度病理损伤,但血脂和肝脂仍无明显变化。SD大鼠脂肪乳灌胃2周,血清TC、LDL-C明显升高(P<0.001、P<0.01),HDL-C明显降低(P<0.001),TG无明显变化;脂肪乳灌胃4周,大鼠血清TG、TC、LDL-C明显升高(P<0.001、P<0.01),HDL-C明显降低(P<0.001),并可见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发白,肝组织病变程度较重,有明显的脂肪空泡出现。结论 脂肪乳灌胃4周诱导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较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本校高脂旦白血症的检查资料,提出该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普通花生品种过多和原料过剩、专用加工品种和原料缺乏”的问题,本研究对26个品种花生的感官特性、理化与营养特性、加工特性与其花生酱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原料特性与花生酱品质间的关系模型。以26个品种花生制备的花生酱为原料,分析各品种花生特性与花生酱品质间的关系,采用20个品种的原料特性数据构建评价模型,另外6个品种品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花生原料的百仁重、粗蛋白、粗脂肪、总维生素E、油酸/亚油酸等5个指标与花生酱品质在0.05水平上关系显著,采用统计学分析建立花生酱用花生原料特性评价模型,验证模型的R2为0.788。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的原料特性显著影响花生酱品质,粗蛋白、总维生素E与油酸/亚油酸等指标的含量越高,花生酱品质越好。该方法可为不同花生品种的加工利用和专用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肝组织TG、TC含量变化;并观察肝指数,根据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分析肝脏脂变情况.结果:在喂高脂饲料2周后,小鼠血清TC、HDL-C、LDL-C、TC/HDL-c出现明显升高,肝脏TG、TC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的3~4周血脂及肝脂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肝指数持续增大,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细胞脂变程度随喂高脂饲料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4周内可形成不同脂变程度的脂肪肝,为抗脂肪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食蟹猴模型。方法 采用高脂膳食饲料诱导食蟹猴,分别在4、8、12、18个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4个月后,TC、HDL、LD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G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8个月后明显升高,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造模后,高脂饲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C、HDL、LDL、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本实验中,模型组TC、HDL、LDL、TG均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TC、LDL明显高于食蟹猴正常参考值水平,说明模型组食蟹猴具有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初步建立了食蟹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用于评价药物治疗作用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60只鹌鹑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高脂+烟酰水杨酸75mg.kg-1.d-1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鹌鹑血脂、斑块发生率、动脉和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实验6周后,高脂喂养的两组动物血清TC、TG、LDL-C、HDL-C升高(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100%;至实验11周,高脂模型组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病变程度明显加重,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给药组TC、TG、LDL-C降低(P<0.05),HDL-C升高(P<0.05),粥样斑块发生率降为77.88%。成功建立了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模型。  相似文献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报道。本实验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予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动态观察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血清TNF-!以给药后8h为最高,与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以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增强高脂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绞股蓝总甙为阳性对照 ,研究光合细菌对高脂饮食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能显著增强高脂大鼠血及肝脏中 GSH - Px活力和血中 SOD活力 ,对血中 GSH含量也有升高作用 ,并能降低血及肝脏中L PO含量 ,使这些指标都恢复到甚至超过正常大鼠的水平 ,并且效果优于绞股蓝总甙 ,这说明光合细菌能显著提高高脂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比较P407( 泊洛沙姆) 和脂肪乳剂的小鼠高血脂模型的特点。方法采用灌胃法给予小鼠脂肪乳剂,腹腔注射法给予小鼠P407,之后测血清中的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结果脂肪乳剂造模后小鼠TC、LDL-C 显著升高,TG 显著降低,HDL-C 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407-1d 组的小鼠TC、TG、LDL-C 显著升高,HDL-C 显著下降,符合临床典型高血脂的特征。结论用P407 建立小鼠高血脂模型更快速,更接近临床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18.
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析方法对代、类可可脂进行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导.本文采用热分析方法,通过热重(TG)、微分热重(DTG)、差热(DTA)和差示扫描(DSC)求算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测定了可可脂的熔点、熔化热、可可脂口感与峰面积的相对关系、晶型的转变以及对选择性氢化作出评价等.该研究对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理论探讨,特别对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破骨细胞培养及动物模型,探讨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机制。取SD仔鼠骨髓细胞,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的刺激下,进行体外破骨细胞培养,然后行TRAP染色,观察颗粒对破骨细胞形态的影响;对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计数。选用24只BALB/c小鼠,在小鼠颅骨部位注入PMMA颗粒,建立骨吸收动物模型。按照注入颗粒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2周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行HE染色、TRAP染色及TNF-α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PMMA颗粒在体外条件下实验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及骨吸收陷窝数均较对照组多。动物模型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明显的骨吸收现象,而对照未发现明显的骨吸收;免疫组化检测亦显示实验组TNF-α较对照组明显。说明PMMA颗粒可诱导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继而引发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斑蝥黄质对高脂饲料喂养下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干预血脂代谢的情况.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组(15mg/kg)、斑蝥黄质高刺量组(20mg/kg).斑蝥黄质中剂量组(15 mg/kg)、斑蝥黄质低剂量组(10 mg/kg),分别饲喂标准、高脂、高脂+辛伐他汀、高脂+不同剂量斑蝥黄质,于实验开始前1天和开始后第4,8,12周末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斑蝥黄质组的TC,TG,LDL-C在第8,12周时降低(P<0.01),而HDL-C升高(P<0.01).研究表明斑蝥黄质可以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血脂代谢产生影响,改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