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啮齿类实验动物垫料质量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垫料(Labomtory anim8l bedding)是影响实验动物健康、动物实验结果和动物福利的国际公认的重要 环境之一。本文就啮齿类实验动物垫料种类和性能、垫料标准化等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实验 动物垫料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实验动物垫料--蒲草垫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等使用的垫料 ,多以木质垫料为主 ,这需要消耗大量木材 ,于保护自然环境非常不利。研究表明 ,许多种木材因含有对动物有害的物质而不适宜做垫料。因此 ,研究开发新型实验动物垫料是很有意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生长于中国东北地区湿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阔叶香蒲为研究对象 ,对其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物理特性、污染情况及其毒性等进行了研究 ,证明蒲草资源丰富 ,价廉易得 ,质地柔软 ,吸水、吸氨性强 ,不含对动物有害的毒性物质 ,对啮齿动物生长、发育及繁殖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垫料质量标准控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垫料能吸附水分及动物的排泄物,维持笼内和动物本身的清洁卫生,是能影响实验数据和动物健康的关键环境因子。应用适宜的垫料对实验动物标准化和保证实验动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实验动物垫料的原材料选择、质量控制指标及其灭菌与存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2017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16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 采集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经甲醛钙液固定,通过HE染色、油红O 染色和PAS 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但也有部分动物出现轻微病变,出现的病变主要有肝脏脂肪变性、肝脏局灶性坏死、脾脏陈旧性出血,小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轻度肺脏病变。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少数动物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和饮水质量以及采样运输的应激有关,通过加强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可使其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情况,为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等级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和小肠,经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 染色、PAS 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 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虽然被检测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遗传学等指标都能达到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是病理学监测中都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伤,主要出现在肝脏、肺脏和肾脏,有时也发生在心脏、消化道和淋巴器官等。结论该结果说明,虽然啮齿类实验动物符合国家微生物学等标准,但仍有部分实验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病理学监测在实验动物质量评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16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部分非健康动物主要有肝脏脂肪变性、轻度肺脏病变、心脏颗粒变性和肾脏蛋白管型。这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状况以及采样运输的应激有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使这种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动物在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本实验室参与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调查。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部分动物肝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轻度肺脏病变,少数表现出肾脏管型、肾小囊腔蛋白样物质渗出和大肠寄生虫感染,但是啮齿类实验动物总体水平属健康状况。以上病变的出现可能与动物的生存环境、饲料营养成分和运输处死过程中的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为北京市实验动物质量监控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其中包括180只小鼠、80只大鼠、120只豚鼠及20只金黄地鼠,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对镜检肝细胞肿胀的样品又分别进行了PAS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此次进行实验动物质量的抽检,检出病变主要为小鼠、大鼠、豚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细胞肿胀,并均有糖原沉积病变检出,脂肪变性在豚鼠检出;此外小鼠及金黄地鼠,尤其是部分金黄地鼠出现明显肝脏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小鼠和豚鼠的心脏发生增生性炎;小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本次抽检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健康,部分啮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仍需加强,本监测结果可为科研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北京地区大量使用的不同材质、不同产地的实验动物垫料进行研究,了解不同材质垫料有害物质水 平,为实验动物垫料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现行方法,对垫料原材料进行物理特性、化学污染物及 微生物污染物水平检测。结果若依据《GB 14924. 2-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各产地的玉米芯 垫料及刨花垫料都符合对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及其它有机农药污染的要求,而微生物污染,都有不同程度 的超标。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作为制定实验动物垫料地方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专业加工制作的麦秸垫料、玉米芯垫料、刨花垫料和纸质垫料对SPF级昆明小鼠(KM)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差异,以及不同垫料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KM小鼠24只,分别使用麦秸垫料、刨花、玉米芯和纸质垫料饲养8周后,开展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考察其行为学的变化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 麦秸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明显高于刨花组(P<0.05);水迷宫实验期间,各组增重差异不显著。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麦秸组第5 d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其余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麦秸组小鼠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游泳时间均多于其余三组。结论 不同垫料对水迷宫实验中KM小鼠的体质量影响较小,麦秸垫料对KM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优于刨花垫料和玉米芯垫料,建议将麦秸垫料作为实验动物接触性垫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可重复性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原则,其中的关键是控制除研究变量之外的所有变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遗传学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例如饲料、垫料、光照周期、噪声、湿度、温度等)也是可以影响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其中实验动物饲料是影响实验动物生长繁殖、疾病和对实验操作的反应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保证动物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条件。本文简述了实验动物饲料营养的特点,并对影响实验动物饲料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动物实验机构是实验动物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动物实验机构从业人员是实验动物领域中对动物使用情况 最熟悉的一群人,对实验动物质量最为敏感(因为了解实验动物,敏感程度甚至超过实验人员)。从观察动物实验 机构的角度阐述我国普通级实验家兔的质量现状,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一些保证动物实验质量的 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使用哨兵鼠的监控探讨我院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中病原菌的产生途径。方法选择27只ICR小鼠、27只Nu/+裸鼠和27只SD大鼠作为哨兵鼠,分为实验组(手术组、非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更换"脏垫料"进行饲养,对照组按正常饲养方式饲养,每隔3个月送检27只哨兵鼠进行检测,共送检3次。结果正常对照组3次均未检测到病原菌,实验组在冬季月份未检测到病原菌感染,春、夏二季检测到病原菌感染,三个季节的病原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其中春季较冬/夏季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4,另两个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感染率随着动物饲养量的增减而升高或降低;实验组中手术组病原菌感染率较非手术组略高;大鼠的病原菌感染率略高于小鼠。结论屏障环境内实验鼠群的病原菌感染可能与季节、饲养量、频繁实验操作、动物种类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实验动物是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支撑条件,良好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和开展生物医学相关教学及研究的综合院校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方面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及综合实力。本文将主要介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玫蕾 《实验动物科学》2003,20(Z1):106-108
实验动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人工饲养繁殖 ,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 ,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 ,是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生命体。实验动物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问题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实验动物科学的领域之中。动物保护主义与实验动物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从保护野生动物到保护人工饲养的动物 ,从保护宠物到保护实验动物 ,是很自然的轨迹 ;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及宠物的普及使人们难以接受动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实验动物科学管理工作的底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已取得明显进步,但针对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处置体系尚不健全,面对突发重大实验动物疫病更是缺少长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加强我国突发重大实验动物疫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检验实验动物突发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于2015 年11 月6 日组织了实验动物突发重大疫病应急处置演习。实践证明,本次实战演练有效地检验了预案,表明本预案方案严谨、内容科学、流程顺畅,但同时也反应出我国实验动物疫病应急处置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是实验动物的根本属性,质量标准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水平是实验动物分级的根本依据。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实验动物牛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和《实验动物牛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的编制背景、实验牛等级设定、检测项目的选择、检测方法、预期社会效益等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制定可为黑龙江省农业实验动物新资源提供标准及技术保障、为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为重大动物疫病研究提供高质量实验动物以及为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及检定提供标准化实验动物,进而推动我省及全国畜牧行业技术进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及科研标准化水平建设,提高教学及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及整体质量和效率,适应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及提高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水平,不断提升动物实验工作效率和科研服务质量,研究设计一种功能先进、使用方便、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动物实验信息管理系统,为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管理规范化和动物实验标准化提供新运行方式,并促进教学及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