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是模拟人类心梗及溶栓再通治疗,研究缺血预适应机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用的动物模型.本文通过较大数量的动物试验,在制备大白鼠心肌缺血模型方面进行尝试,除对目前采用的方法作出改进之外,提出模型制备成功时的心电图表现特点,并就影响造模成功的几个关键问题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前言心肌缺血,在祖国医学属血虚、血枯的范围。血虚、血枯原因很多,不外乎为生血不足及失血过多两类。本实验采用从家兔左心室一次采全血三分之一,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以心电图为指标,观察四逆汤,当归补血汤对心肌缺血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左心构型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152例高血压病患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分析左室构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结果:152例高血压病患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左室重构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高于左室正常构型组(P<0.05)。结论:伴左室重构的高血压病患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复制心肌缺血缺氧动物模型,观察冠脉康胶囊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 垂体后叶素诱发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段内心电图T 波高度变化; 应用密闭容 器造常压缺氧环境,观察冠脉康胶囊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结果冠脉康胶囊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 波变化; 能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小鼠存活时间。结论冠脉康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并具有耐常压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易致残,严重危害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 临床上人类 OA 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且缺乏有效的根治疗法。 OA 的致病机理、防治策略以及药物筛选等相关科学研究依赖于 OA 动物模型的构建。 目前 OA 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主要分为自发性造模、诱发性造模、转基因造模三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转基因 OA 模型被用于 OA 的相关研究中。 本文就 OA 动物模型进行概述,重点对已报道的转基因 OA 动物模型进行详细讨论,从而为探讨构建更为理想的转基因 OA 动物模型及 OA 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效果和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律失常动物模型,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ECG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舒通胶囊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室性早搏、室速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n=10,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乙型肝炎病毒宿主范围非常狭窄,而且有明显的嗜肝性,建立合适的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却很困难 但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关的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均已相继建立 这样,为人乙型肝炎模型研究提供了思路,打开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遣传性、下丘脑性及饮食诱导性肥胖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及有关的生理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太子参的活性成分及心肌缺血的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构建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关键靶点网络,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Pathway富集分析,并将太子参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筛选获得太子参活性成分8个,对应的抗心肌缺血关键靶点50个。GO功能及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太子参抗心肌缺血主要参与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及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MyD88-independent TLR4 cascade(非依赖MyD88的TLR4信号传导通路)、MyD88:Mal cascade initiated on plasma membrane(MyD88:质膜上启动的MAL级联)及Activated TLR4 signalling(激活的TLR4信号通路)等,其中主要的作用靶点包括JUN、MAPK1、IKBKG、PTPN11、RELA等;分子对接验证蒲公英萜醇与关键靶点AKT1、IL6、MAPK1、TP53的结合性最好。该研究揭示了太子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抗心肌缺血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口钟液保护实验性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口钟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和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试验.结果一口钟液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能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论一口钟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2-D cyclic variation of integrated backscatter (CVIB) imaging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detecting myocardial ischemia.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occluding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10 anesthetized open-chest dogs. While scanning the normal hearts and the ischemic hearts with a B scanner, digital radiofrequency data were acquired by a real-time acquisition system in synchronism. The offline analysis to the radio-frequency signal with the 2-D CVIB imaging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imaging result and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In addition, 4 dogs in experiment were treated with the heart pacemak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in heart rate on the detection of ischemic myocardium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2-D CVIB imaging method succeeded in detecting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and is a new non-invasive way for the cardiologists to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visually evaluate the contractile performance of the myocardium.  相似文献   

12.
冠脉结扎法与给药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冠脉结扎法与给药法制做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经给药造模,在皮下一次性多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结果结扎18例动物制作模型,存活11只,病理检查证实50%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而给药组18只动物模型,存活17只,病理检查证实80%有明确的心肌缺血。结论给药方法制作更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高;而结扎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医学的难题.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对缺血性脑学管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探讨、特效药的筛选、最佳治疗方法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选择、制备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线栓法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但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意于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模型制作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过程中,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途径,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大鼠的选择、麻醉药品使用、栓线的使用和手术方法等都是影响模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便是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和特点作一综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15.
心肌透壁缺血时ST段下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心肌透壁缺血时ST段下降的仿真研究结果,其中心脏由一个简化模型表示,心肌组织由双域模型表示。在ST段期间,缺血细胞的动作电位在平台期为-30mV,而正常细胞则为0mV,ST电位的控制方程由有限元法求解。结果表明,当透壁缺血时,在心脏表面上出现在正常区的ST段下降伴随着ST段上升出现,ST段下降幅度随缺血区域的增大而增大,因而结合心外膜ST段上升和ST段下降的分布式样可以帮助临床上定位透壁缺血  相似文献   

16.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在环境毒理学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大体标本活性体染色与光镜检查的结果相符合,均显示缺血中心区大部分心肌梗塞,变性;缺血损伤在导致心电图紊乱的同时,还使心肌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大量生成和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肽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肽素(cardiomyopeptidi)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垂体后叶素(Nh)致急性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结扎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心电图机测定心肌肽素对大鼠Ⅱ导联及胸V1导联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结果:心肌肽素50μg/ml对Nh诱发大鼠心电图T波及ST段的抬高有明显降低作用,亦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梗死不同时间点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结论:心肌肽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今已位居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首.制作较为可靠的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对该疾病临床防治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山西大同大学脑研究所制作实验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经验,以和同行们交流,同时为基础性研究提供更稳定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在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内,超过1000多种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化合物或制剂在应用到人体的临床实验时导致失败.从脑中风的发病机制、神经保护药物研发的主要思路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了将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新药研发的趋势和新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