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免疫机理研究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受体BALB/c分为A~E共5组,即对照组,5.0、7.5、10、20mg/kg环孢菌素A(CsA)剂量组,通过背-背法进行C57BL/6的全厚皮皮片移植,以探求通过较小剂量CsA及优化实验条件和护理方式建立供免疫机理研究的动物试验平台。结果:5.0、7.5、10mg/kg组相对于对照组皮片排斥时间无明显差别,而20mg/kg组植皮能较长时间存活。结论:20mg/kg的CsA剂量可以经济,快速地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Wistar大鼠二年喂养对其生存、体质量及进食量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Wistar大鼠连续2年观察其肿瘤发生及生存情况。每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和进食量。结果雄性大鼠死亡率、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具有高于雌性大鼠的趋势,雌性大鼠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率较雄性大鼠略高,并且存在同一只大鼠多器官发生肿瘤的现象。实验期间雌雄大鼠进食量与进水量无明显变化,体质量在实验早期持续增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峰值,此后略有下降。日摄食量与体质量百分比在实验早期呈下降趋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极小值后略有回升。结论建立了Wistar大鼠实验室相关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建立和开展新药对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试验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创面覆盖方法.方法:将撕脱皮肤"反取皮"制成筛状全厚皮片原位移植.结果:156例患者中皮片平均成活面积达95%,且创面具有良好的感觉,外形及功能正常.结论:"反取皮"制成筛状全厚皮片原位回植是早期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且操作简便,皮片成活质量高,对患者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皮肤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常人皮肤裸鼠移植模型,建立一种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首先将正常人全厚皮肤移植于裸鼠背部,待皮片完全成活后,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蒸气烫伤装置,以压力0.12 MPa、直径1.5 cm 在裸鼠背部植皮区作用8 s,分别于伤后24 h、2、4、6周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观察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的损伤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被毛生长等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人全厚皮肤于移植后2周完全成活,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高压蒸气作用8 s,可造成所移植皮肤组织的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3周愈合,6周后有少量被毛生长.该模型可成功复制正常人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为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附件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5.
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 ,总结模型制作中的并发症出现原因和相应对策 ,以及增加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远交系Wistar雌性大鼠和SD雌性大鼠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为了提高建立异体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成功率 ,在取供体角膜植片时靠近角膜缘取材 ,术后保留角膜缝线。结果 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8d± 2 1d ,排斥率为 10 0 %。两组 6 8例模型术后并发症有虹膜前粘连 5只 ,虹膜脱出 5只 ,眼内出血 1只 ,白内障 3只和眼内感染 1只。结论 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其临床表现与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似 ,排斥反应发生较早且排斥率高 ,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轻柔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 ,锐利的手术器械 ,以及充分散大的瞳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选择组织相容性抗原间差别大的品系、偏中心移植和术后保留缝线是增加移植排斥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立符合人类诊断标准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取6-8周龄的Wistar大鼠27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对照组(n=12),另有3只空白大鼠用于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模型组以卵清蛋白(OVA)作为变应原辅以氢氧化铝佐剂进行腹腔注射,完成基础致敏;之后用2%OVA生理盐水进行鼻内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OVA。模型组基础致敏阶段完成后,PCA(+),证明IgE产生;鼻内激发阶段完成后,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5分,出现喷嚏、鼻痒、流清涕等典型症状,鼻粘膜病理切片HE染色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符合人类诊断标准的可重复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Wistar大鼠子宫直肠陷凹内膜异位症模型,对其病灶病理学形态及受孕率进行统计。方法采用异体移植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的子宫直肠凹陷处移植子宫组织,建立子宫直肠陷凹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10只行假手术,8周后投放雄鼠,观察雌鼠的产仔率,于第15周取材剥取模型大鼠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上异位内膜的细胞形态呈增殖早期到分泌中期改变,和在位内膜呈增殖早期到分泌晚期改变发育不同步;模型组大鼠平均产仔数为6.02只,显著较假手术组8只及对照组为8.5只低(P0.01)。结论 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与在位内膜发育不同步,造成大鼠腹腔内环境异常,使受精卵着床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了大鼠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同周龄SHR、Wistar大鼠血压及心电图背景数据参考值。方法分别选用12只SHR、Wistar大鼠,从6周龄开始对其体质量、血压及心电图各指标进行了为期17周的连续监测。结果 SHR大鼠6周龄开始,体质量增长缓于Wistar;血压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高于Wistar大鼠,并从10周龄开始血压趋于稳定;心电图指标,SHR、Wistar大鼠除部分间期如QT间期、ST间期指标6到9周龄数据偏低,其余指标均较稳定,其中RR间期、QT间期指标,SHR大鼠有高于Wistar大鼠的趋势。结论初步建立了6到22周龄的SHR、Wistar大鼠心血管系统的背景数据参考值,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燕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137-138
目的:观察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浓度的变化,和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血浆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重280~30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对照组、安慰荆组、药物实验组。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并预防性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P〈0.05);预防性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LPA的水平(P〈0.05),而安慰剂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LPA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预防性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后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LPA水平可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比较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大鼠模型(OHSS)的建立方法,为OHSS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3~5周龄的Wistar和SD大鼠随机分组后注射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OHSS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大体病理学检查、脏器指数测量、血液孕激素、雌激素及VEGF浓度测定等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周龄SD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卵巢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VEGF水平上升等OHSS典型改变,更适用于进行OHSS大鼠模型的建立。结论 比较并筛选得到了可靠造模方法,为后续的OHSS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的耐受程度,以及不同损伤面积创口自然修复情况。方法采用手术切割法,在大鼠背部切除占动物体表面积分别为:6.40%、8.00%、10.00%、12.50%和15.63%的全层皮肤,造成全层皮肤损伤模型。从动物的体质量、创面愈合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评价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耐受情况。结果损伤面积越大,体质量下降越明显,下降持续时间越长;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LD50为10.46%;损伤面积从小到大(除15.63%组动物全部死亡外)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8.22 d、38.63 d、56.40 d和63.50 d。结论大鼠全层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占体表面积6.40%是安全的,创面占体表面积的LD50是10.46%;小于体表面积的8.00%的创面自然修复时间在30 d左右,占体表面积10.00%~12.50%的创面缺损自然修复时间在60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近交系同系异体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TSC)大鼠皮肤移植反应的影响以及生化标记基因位点的测定.方法 选用TSC大鼠10只,6~8周龄,体质量170~200 g,雌雄各半,采用背-背皮肤移植法进行自体和异体皮肤移植,一周后拆除包扎,观察皮片生长情况.取基础群F29代的同一窝群TSC大鼠6只,6~8周龄,体质量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GDNF表达的影响来揭示神经重塑的相关机理,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DNF mRNA阳性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较明显的GDNF 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1d时达高峰;2d时呈现下降趋势;7d时接近正常.针刺组GDN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时仍有很高表达.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促进内源性GDNF mRNA表达的途径发挥神经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辐照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与辐照人无细胞真皮移植动物实验效果.方法:以机械去表皮法制备无细胞真皮与人无细胞真皮辐照(剂量30 KGy)处理后移植于W istar大鼠全厚皮肤缺损创面进行比较.结果:辐照处理的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与人无细胞真皮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相似,愈合后创面收缩率差异不显著.结论:辐照处理的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与辐照处理的人无细胞真皮移植于W istar大鼠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可作为人无细胞真皮的替代品进一步用于烧伤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实验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周龄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50%半乳糖形成白内障的时间、发病率等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对不同方式复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选用出生4~5周龄的乳大鼠为宜,而在众多给糖方式中以腹腔注射为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杏花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大鼠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硝普钠方法复制出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并观察银杏黄酮注射制剂杏花雨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观察其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研究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Bax(阳性细胞数比值)显著降低,经杏花雨a,b及金纳多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VD大鼠认知能力显著改善(P<0.01),海马CA1区Bcl-2阳性细胞数均有提高(P<0.05),杏花雨b组有明显提高(P<0.01);大鼠海马CA1区Bax阳性细胞数降低,尤其以杏花雨b组降低明显(P<0.01),Bax/Bcl-2也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杏花雨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能力,推测与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大鼠在1天内或者短时间内需要多次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用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及心脏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实验.结果 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采血0.2-0.3 mL/次,每只大鼠3-4次/d.颈静脉采血法:采血0.2-0.4 mL/次,每只大鼠6-8次/d.心脏穿刺采血法:采血0.3-0.4 mL,每只大鼠3-5次/d.结论 三种采血方法取血量相对比较大,血液标本质量高,更利于大鼠的动物实验,但各有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