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蜚蠊尾须毛形振动感受器受离心神经纤维控制。本文证明:脉冲电刺激尾须离心神经能提高感受器的兴奋阈,并使音诱发电位降低。随脉冲频率增高抑制加强。脉冲频率与抑制强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电脉冲直接刺激尾须时,抑制效应更强。 前文报导在尾须神经中存在离心神经纤维,但其生物学意义尚未阐明。本文对此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这种返回纤维接受电脉冲刺激后可以影响毛形振动感受器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2.
尾须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它与昆虫触角类似,表面分布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毛,这些感觉毛特化成各种类型的感受器,具有感觉外界环境变化的功能,在昆虫的繁殖、身体平衡等生命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尾须感受器形态大小及特征的分类研究,其感受器主要可分为丝毛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矛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棒状感受...  相似文献   

3.
蜚蠊尾须毛形振动感受器的上行冲动直通或横过腹神经索第Ⅴ至第Ⅰ腹神经节。此外冲动沿第Ⅰ至第Ⅵ腹节的返回神经回到尾须。根据电生理学研究,假定上述直通、横过和返回三种通路在蜚蠊腹神经索第Ⅰ至第Ⅴ腹神经节巨大神经纤维间构成无化学突触的神经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极化电流可以双相改变音诱发的蜚蠊尾须毛形振动感受器传入电反应。当极性改变时,效应可反转。很可能,改变膜电位可实现人为地控制毛形振动感受器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依次测量了蜚蠊尾须细毛感受器单根毛杆偏转与气流方向的关系以及七列细毛在自然状态下的空间几何位置,并依据测量结果从机械敏感性的角度考虑了细毛偏转最适平面取向的最优分布模式。理论计算与实际测得的分布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船舶尾轴与艉部结构的异常振动现象,研制了船舶尾轴振动试验台以对船舶轴系进行仿真模拟。为了使其接近实船艉部结构工况条件,使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弹性支撑试验台结构,建立基于尾轴-油膜-艉部结构的研究范畴,进而采用周期性激励力激励尾轴进行了各种试验,对产生尾轴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振动传递的数值模拟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各频率激励力对尾轴振动试验台的影响不同,当干扰频率与其结构固振频率接近时,激励力对尾轴振动产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继续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8种蜻蜒:束翅亚目:科(长叶异痣、二色异痣显突)、扇科(白扇)、溪科(巨齿尾溪)、色科(透顶单脉色);差翅亚目:蜻科(异色灰蜻、粗灰蜻)的触角感受器。其中蜻科(Libellulidae)的种类都具有四种类型的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坛状感受器和板状感受器。在束翅亚目(Zygoptera)种类中,除了前两种感受器外,还有组合腔锥感受器,而坛状感受器及板状感受器数量则很少。这些感受器的数量和分布在亚目之间、科之间及属之间均具明显的区别,同属内种间区别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在云南省丘北县采到一尾二须鳅标本,经鉴定为尚未记录的新物种,以其采集地温浏乡命名为温浏二须鳅Bibarba wenliuensis sp. nov..该新种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同属的其余2个物种相区分:身体无色,无鳞片;头较小;眼睛全部退化;背鳍分枝鳍条为6;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尾柄长为体长的25.0%;吻须较短,稍长于口角须;尾柄上下具有长而明显的鳍褶.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机轴承故障识别准确率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天牛须搜索算法(BAS:Beetle Antennae Search)与概率神经网络(PNN: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结合LLE(Locally Linear Embedding)算法得到振动信号的敏感特征,保证振动信号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并采用天牛须搜索算法对PNN网络中的平滑参数进行寻优,避免主观经验选取参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实现故障类型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鲇头面部的皮肤受外界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下颌须神经)的诱发放电。结果表明:由须的基部到顶端上下颌须神经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强;上颌须神经相对下颌须神经有更高的味觉敏感性,其反应的幅度和频率更大,且阈值较低变化率大。两者都有脱敏和适应性现象;上下颌须神经含有3种类型单纤维,这3类单纤维及其联系的味蕾感受器可能构成3种基本的味觉单元。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蚱科(Tetrigidae)7种昆虫的触角感受器的形态与分布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蚱科昆虫的触角感受器数量与类型较少,仅有芽孢形感受器I、芽孢形感受器II、腔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4种类型,其中以板形感受器数量最多.通过对7种昆虫的雌性个体触角感受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蚱科昆虫的触角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触角的端部及中段节次上,其中以板形感受器的分布最为明显,主要集中分布于第10—15节触角上.  相似文献   

12.
玉米须蚕茧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玉米须蚕茧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四氧嘧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玉米须蚕茧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玉米须蚕茧提取物对该模型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低剂量组血糖质量浓度为(139.46±40.97)cg/L,中剂量组血糖质量浓度为(142.00±46.65)cg/L,高剂量组血糖质量浓度为(144.23±36.89)cg/L,给药组血糖均与模型组血糖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玉米须蚕茧提取物对本糖尿病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硬蜱幼期感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属15种硬蜱幼虫和若虫的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光学感受器,分析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刚毛的数目区分属、种,根据刚毛的长度区分种类,但很难根据刚毛的形态鉴别种类.幼虫或若虫哈氏器的结构在不同属间或同属内亲缘关系远的种类间有明显差别.作者提出一些新的分类上的特征,如前窝的深浅,前窝感毛中孔毛的形状和位置,近端缝孔的有无和位置等.还描述了须肢感器、眼和其他感器(以前尚未报导过).  相似文献   

14.
印度谷螟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 ǜbner)是世界性的贮粮害虫。本文对其触角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其触角为丝状,由基部的柄节、梗节和43~45节鞭节组成。共发现了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感受器、栓锥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等共七种感受器,并研究了它们在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感受器在雌、雄蛾上也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毛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另外发现了又一种类型的锥形感受器,此种形状的感受器在国内外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应用扫描电镜对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其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上共存在着2大类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和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2种感受器又根据其形态和表面特征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种类较多,分为4种,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分为3种。通过对各种感受器的形态特点进行描述,发现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数量较多且密,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数量较少且稀疏;从感受器的分布部位来看,只有毛形感受器Ⅰ(sensilla trichodea,Str1)和锥形感受器Ⅰ(Sensilla basiconica,SB1)分布于触角第二节,其他种类感受器分布于触角第三节。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感受器和已知的有瓣蝇类(Calyptratae)触角感受器相比,在类型、数量和分布部位上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两种牧草蝗触角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SEM)技术对网翅蝗科牧草蝗属2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牧草蝗属蝗虫有10种类型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触角的近基部;刺形感受器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中部至鞭节末端;Bohm氏鬃毛集中分布于梗节;芽孢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柄节.  相似文献   

17.
尾涡激振是气动弹性领域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上游尾迹的气动激励下会导致流场中结构的强迫振动,该现象会危及被激励结构的完整性和疲劳寿命.本文使用圆柱/叶片的近似模型研究尾涡激振问题.该模型中的圆柱位于上游均匀来流,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卡门涡街;叶片位于流场下游,受到圆柱尾迹所施加的持续脉动激励,产生强迫振动.针对尾涡激励的近似模型,通过基于Fluent的二维数值计算,模拟了上游圆柱的脱落涡以及叶片从固定到以本身自然频率振动的瞬态过程,从而提供了流场变化过程的详细信息.基于非定常瞬态结果,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和动态模态分解(DMD)分析方法,通过分解与重构叶片附近流场的压力场,提取模态频率及其变化过程,得到了尾涡激振现象的主要流动特征.通过对比两种模态分析结果发现,POD重构在残差处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DMD在单一频率模态的提取以及变化情况的分析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白莲河水电厂2号机组振动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监测系统是水电机组安全运行的保证,该系统能监视机组的运行情况,对尾水管压力脉动值、顶盖、机架跳动及主轴摆度值进行适时测量.为推广该成果的应用,论述了白莲河水电厂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路径传递的水电站厂房流激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流激振动传导机制,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采用重整化群(RNG)k-ε模型对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导叶、转轮及尾水管全流道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基于湍流计算结果对转轮部件上的脉动压力进行了积分计算,给出了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计算方法,并沿着蜗壳/尾水管→厂房结构、转轮→轴系→机架基础→厂房结构这两条振动传递路径对厂房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流道内压力脉动程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尾水管直锥段以及弯肘段,频率主要为0.83和1.02 Hz,即转频的1/5和1/4,受尾水管低频涡带向上游传播影响,蜗壳区也出现了低频脉动压力;轴向水推力是机组垂直动荷载的重要部分,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转轮上冠与顶盖、转轮下环与基础环之间的空腔压力是形成轴向水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蜗壳/尾水管→厂房结构这条振动传递路径是最直接也是作用最明显的,是厂房振动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钝黑离眼蚜蝇触角及感受器外部形态特点,应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分别对雌性和雄性的钝黑离眼蚜蝇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钝黑离眼蚜蝇触角由三节组成,均为单节,分别是柄节、梗节和鞭节,均密布微毛,鞭节上有感觉窝;触角有7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受器(Ⅰ、Ⅱ)、锥形感受器(Ⅰ、Ⅱ、Ⅲ)、腔锥形感受器、沟槽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Ⅰ和锥形感受器Ⅰ的数量在雌雄间存在差异、锥形感受器Ⅲ在雌虫触角上并未发现,其他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雌雄间均无差异.可为食蚜蝇科昆虫的行为学和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