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共生固氮作用被认为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笔者从农业生态系统非共生固氮切入,通过梳理土壤环境因子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农业管理方式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非共生固氮的影响的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非共生固氮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还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些研究进展,提出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结合15 N2-...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海湾公园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的起源,分析了CVM的偏差问题,并总结了40几年来CVM在各种不同领域和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各种修正、改善偏差的措施。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厦门市海湾公园的资源特点,采用CVM对该公园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厦门市海湾公园的总的支付意愿值(WTP)应为0.756亿元/年,选择价值为0.286亿元/年,遗产价值为0.367亿元/年,存在价值为0.159亿元/年;与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对比后,证明研究结果可靠性较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均收入等因子与海湾公园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与海湾公园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成正相关,文化程度和月均收入与海湾公园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成负相关。研究认为,运用CVM做研究应尽可能取得WTP值的最大值和真实的支付意愿值;此外使用CVM所得出的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系统和湿地类型系统的基础上,主要应用2004年的湿地统计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为33.768亿元,非直接使用价值为143.005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7.192亿元,各占15.78%、66.84%、17.38%。其中,非直接使用价值中的调蓄洪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净化水质的生态服务价值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核心服务价值,2项服务价值的和为105.421亿元,占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49.27%。与人工湿地相比,自然湿地主要实现相对较高的非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人工湿地实现的主要是相对较低的直接使用价值。因此应保护现存的自然湿地,严格控制对自然湿地进行过度开发,以避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务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系统和湿地类型系统的基础上,主要应用2004年的湿地统计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为33.768亿元,非直接使用价值为143.005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7.192亿元,各占15.78%、66.84%、17.38%.其中,非直接使用价值中的调蓄洪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净化水质的生态服务价值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核心服务价值,2项服务价值的和为105.421亿元,占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49.27%.与人工湿地相比,自然湿地主要实现相对较高的非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人工湿地实现的主要是相对较低的直接使用价值.因此应保护现存的自然湿地,严格控制对自然湿地进行过度开发,以避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ecosystem)通常是指生活于某一地区的生物(为生命部分)与其周围环境(为非生命部分)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体系。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单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生态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部分和非生命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最大流原理:生态导位结构演化的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具有异质性、非线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特性,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针对生态系统层次结构的唯象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动力学演化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基于最大流原理发展出的非平衡统计力学方法,在演化的层次上,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结构生成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结合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定量揭示了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及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其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是理论生态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生态学文献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上的非一致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相关属性进行了分析,强调抵抗力和回复力是表征生态系统对干扰反应的两个重要指标,并给出了度量抵抗力和回复力的方法.关于种群对两种干扰的反应分析说明了抵抗力和回复力的分析过程,也反映了对干扰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大地伦理立足于生态整体主义,在"万物同源论"和"弹性生物链论"的原则基础上,强调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从学理上把"浅生态学"推向了"深生态学",极大地拓展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大地伦理把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呼吁人类对非生命体诉诸应有的道德关怀,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Logistic法则的有关理论,构建非竞争型和竞争型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协同机制模型,并对其协同性进行评价,从而证实知识管理中对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活动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的是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熵变原理与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能交换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试从非平衡热力学原理的角度讨论生态系统与熵的关系,根据熵的变化来判别系统不可逆过程的方向,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评价现代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从河流生态系统的非生态变量和生态变量角度研究了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认为大坝在发挥调蓄区域水资源、降低洪涝灾害、获得清洁能源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河流系统水文情势、形态、地貌、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并建议大坝建设者和管理者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深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利于生态环境的大坝运作模式等手段来减轻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比较定理结合构造Lyapunov泛函的方法,讨论了一类纯时滞非自治扩散的Lotka-Volterra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和全局吸引性,补充完善了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反应器生态系统两相流变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并讨论了反应器生态系统的气液两相流变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考虑了所有非时变液体———牛顿液体、拟塑性液体、胀塑性液体、Bingham液体、屈服拟塑性液体、屈服胀塑性液体———的流变本构方程)。该模型对于分析反应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及由此对细胞代谢产生的影响,对研究反应器生态系统中的流变流体动力学、生化反应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以及这三种动力学行为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对建立完善的反应器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昼夜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评估该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对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为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进行长期且连续的通量以及气象环境观测。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原始观测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和插补处理,同时,利用EddyPro软件中的Express Mode模块对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坐标旋转、频率损失订正以及WPL密度效应修正,最终转化为30 min数据。分析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潜热(latent heat, LE)通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及其与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均有显著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白天为较强的碳汇,夜晚为较弱的碳源,整年表现为固碳作用,年通量为-506.9 g/(m2·a)。其日变化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U”形曲线,生长季的碳吸收明显大于非生长季;在生长季白天,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呈显著的对数关系;而在非生长季,NEE与夜间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LE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显著,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单峰型”曲线,且在生长季大于非生长季,LE与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无显著的昼夜变化,在生长季为较弱的CH4吸收,非生长季为中性至微弱的CH4排放,全年可能表现为较微弱的CH4汇。【结论】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整体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CO2和LE通量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而CH4通量季节和昼夜变化并不显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显著,可以为今后提升杨树人工林的固碳能力提供参考。因此,营造杨树人工林将是短期内吸收大气中的CO2和CH4并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合作博弈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区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为实现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交易性因素和非交易性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博弈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判定;最后,给出了促进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几点对策:这对于煤矿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能量方法,采用嵌入不等式研究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生态植被系统,建立非负弱解正则性估计,得到植被生态系统非负弱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非线性、非渐变的特点.通过分析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建立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方法对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稳定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理论适用于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差异度i的取值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及其管理水平.卧龙湖湿地系统目前为中度稳定,影响卧龙湖湿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政策法规,湿地水质、旱涝灾害系数、湿地景观格局、卧龙湖湿地的调蓄能力以及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类具有阶段结构和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讨论了该系统非负边界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论述了该生态系统的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际微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三大部分,它是联接大气、水体、土体、生物体碳流通的中间环节,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部分。揭示小叶章根际微生态系统碳的时空动态对于研究小叶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碳素是生命有机体的关键组成成分,根际微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核心区域。论述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及其中间环节,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部分。研究了国内外近年来根际微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描述了柱状实验和小室实验各类土壤的SOC含量。柱状实验和小室实验的结果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根层根际土和根层根表土SOC含量最高,表层根际土和下层根际土SOC含量相对较高,表层非根际土和下层非根际土SOC含量最低;且保持稳定。并且描述了柱状实验和小室实验各类土壤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MBC的空间分布同样也包括为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表现为MBC浓度的差异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主要原因为根系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生长特性导致不同的根系沉积,进而引起的微生物活性差异;水平分布主要由土壤微生物自身水平移动或在其它介质作用下的水平迁移所导致MBC在水平方向上浓度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在校民族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在逐年增加,大多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和缺乏归属感.生态科学作为许多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表现在其主要研究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特点及民族习俗对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作用,剖析了与多数非民族学生相比,民族学生在直接接触和认识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并参与生态保护中具有客观优势.该文对高校生态科学类课程教学组织提出了建议,强调应重视生态科学的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生态科学教育和课程教学提升高校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