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识别困难,采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等储层预测方法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近年来在元坝(以下简称YB)地区储层预测方面的实践,形成了一套以数值建模为基础,以波形分类及地震属性切片为指导,以相控储层精细预测及叠前流体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预测方法,并在YB地区的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落实了YB地区长兴组台缘礁滩勘探目标,已完钻的井钻遇礁滩储层综合成功率达92.3%,表明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并为其他礁滩储层发育区的高效勘探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建南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沉积相与储层精细研究的需要,通过对关键层序界面的
识别,并综合测井、岩性信息进行高精度的四级层序划分,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5 个四级层序,明确
了建南地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内长兴期储层纵向发育部位及沉积相横向分布规律。将单井四级层序地层标定到地震
剖面中并建立地震层序,通过引入地层等时切片技术,以四级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作图单元进行沉积相演化研究。结
果表明,建南地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经历了3 次海平面下降,高位体系域(HST)为主要的生物礁滩发育时期;上部
三级层序主要以白云岩暴露滩体发育为主,规模明显小于下部三级层序,其分布范围有向研究区中部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3.
生物礁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礁滩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必须对生物礁滩的地震反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准确预测生物礁滩储层的方法。通过对元坝长兴组礁滩相带地震反射特征综合分析,结合测井,岩心和薄片资料研究,认为礁滩发育机制不同,反射特征亦有明显差异。为礁间滩间低能相带的识别也为礁滩的准确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口—鄂西海槽周缘长兴组发育了海相碳盐岩生物礁相沉积,但钻井少,总体勘探程度较低。针对奉节地区长兴组地层,以露头、岩心、薄片的详细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长兴组储层岩性以礁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以及各种裂缝所组成的以次生孔隙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层;总体物性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该区储层发育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岩性、沉积相带、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主要作用;其中,礁滩相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相带,相对海平面下降有利于礁滩储层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为储层形成的首要机制,埋藏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飞仙关组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通过对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地层沉积相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储层发育的机制。研究发现,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陆棚、缓坡、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及台地边缘礁滩等沉积单元,台地边缘礁滩相为该区最有利的储层微相,礁、滩相发育有关的各种颗粒岩、泥粒岩或鲕粒岩,经白云石化和选择性埋藏溶解作用形成的各种次生孔、洞、缝的储渗体,它们被周围致密岩体的包围、封堵及上覆含泥质、膏质岩层封盖而形成圈闭。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阿姆河右岸生物礁滩储层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岩石物理测试分析的纵、横波速度的关系式估算小孔隙度储层的横波速度,采用基于基质矿物等效体积模量反演方法、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反演方法和Xu-White模型方法估算中、大孔隙度储层的横波速度。用该方法计算的横波速度结果与没有考虑该区孔隙结构的计算方法结果对比,精度明显提高,并且和实际测井的横波速度曲线也更加吻合。根据阿姆河右岸生物礁储层的特点,对储层孔隙结构分类采用不同的横波预测方法,更适合于该区的生物礁滩储层反演和油气预测。  相似文献   

7.
根据普光、元坝地区礁滩相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建立了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以模型正演与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以相控多参数储层反演为核心的“相控三步法”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川东北LHC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规模较小、储层电性特征不明显、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等问题,该区生物礁储层预测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该区生物礁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本次研究采用相控约束下的生物礁储层预测技术,首先明确生物礁发育相带,在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敏感属性等技术厘定相带边界,结合地震相研究等手段为生物礁储层预测提供精确的相带约束;然后在有利相带内利用相变法及时差厚度法等方法刻画生物礁的展布范围,为储层预测提供准确的岩相约束;最终在岩相约束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稀疏脉冲的泊松比反演等技术对生物礁储层进行预测。经勘探实践证实,上述逐级约束的生物礁储层预测结果较传统方法的准确度有较大提高,破解了该区生物礁预测难点,大大加快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并为同类型储层预测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元坝地区长兴组沉积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坝长兴组海相气田为中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田,沉积特征对其储层
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前期主要以沉积的宏观控制作用及静态研究为主,针对沉积对储层控制作用有待深
入研究的客观实际,开展了沉积相划分、展布、迁移、模式及演化等方面的精细研究,对元坝长兴组沉积特征采用地
质、测井、地震联合研究,发现元坝长兴组主要发育6 类沉积相、11 种沉积亚相及10 种沉积微相,其中台地边缘生物
礁相和台地边缘浅滩相分别控制了生物礁和浅滩两套主要储层的生长发育,两套储层分别分布于III 级层序高位体系
域礁、滩相带中,同时储层具有早滩晚礁、前礁后滩及向北东向迁移的发育特征,而在其沉积模式及演化规律的控制
下,长兴组储层生长发育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3 种生物礁储层和两类浅滩储层,总体上,生物礁储层较浅滩储层更优
质,礁带区相对于浅滩区油气更易高产富集。  相似文献   

11.
湖北利川的建南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长二段台地内的点礁和滩相沉积,为晚二叠世鄂西和川、渝东开阔台地内礁、滩的典型代表,其生长、发育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以薄片鉴定、钙镁分析和电测资料分析入手,将海平面变化与礁、滩体的沉积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可从长二段划分出2.5个四级沉积层序.在长二段礁、滩形成机理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指出礁、滩是在开阔台地上相对高的丘状隆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白云岩化研究的结果,表明礁、滩的白云岩化和储层孔隙的发育与高位期的间歇性暴露与混合水作用有关.由于海平面变化的幅度较小及持续的时间较短,使得台内礁、滩的间歇性暴露时间较短,白云岩化强度不一,从而造成了礁、滩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Some large-scale oil-gas field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in marine carbonate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significant discoveries in deep reservoir that reveals a favorable exploration prospect. Tazhong area is the first-order tectonic unit in Tarim Basin, where there are nearly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the Ordovician limestone reef flat complex in Lianglitage Formation. The reservoir is shelf edge reef flat complex, characterized by ultra-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and strong heterogeneous, with a current burial depth of 4500―6500 m. Studies fin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eep reservoir of 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were controlled not only by the early high-energ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orrosion, but the fracture network formed by the strong gas-charging process since the Himalayan epoch,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reservoir proper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ong later gas-charg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servoir capacity in deep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also builts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and mode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advantageous explora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气田的发现启示着石油工作者把勘探目光转向了同样位于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的元坝地区。经过新一轮勘探,发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基于地震、钻井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于长二段,且不同沉积环境及不同部位控制了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广海边缘生物礁比东部广海边缘及潮道边缘生物礁更发育,规模更大,且建隆特征十分明显;广海边缘因水动力强,营养物更加丰富,因此多发育以抗浪结构为主的骨架礁;而潮道边缘因水动力相对较弱,营养物相对贫乏,多发育障积礁;长兴晚期,元坝西部地势的隆升导致其沉积环境更加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从而表现为生物礁优势生长区自东向西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龙岗礁滩气藏长兴组龙岗001-18井区气水关系复杂,高水气以及高产水量给气藏开发和气田水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为了有针对性地治水,根据龙岗礁滩气藏长兴组001-18井区的地质模型,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及相关资料,对气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按照该气藏的合理生产规模设计了5套气田开发指标模拟预测方案,为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南巴构造须四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时在含气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最后预测了须四段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从砂体预测 → 高孔隙度砂体预测 → 含油气砂体预测,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相结合逐步深入地寻找优质储层,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可以为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是新疆油田深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和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领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储层和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梧桐沟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平原的辫状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通过储层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 类,梧桐沟组储层主要为III 类较好储层。梧桐沟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油源近、物性好、盖层厚、较可靠的特征。深化本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关键是做好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储集体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超覆型砂体和平原辫状河道砂体进行更有效的预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17.
建南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含气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南地区须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地层,其中砂体较厚、砂泥岩互层较多,但储层较薄,尤其是地震响应不清晰,为含气储层的预测增加了难度。为此,以工区储层地质特征为指导,从单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结合采用叠前弹性反演和AVO分析方法对该区须四段的含气储层分布进行综合预测。储层预测分析表明,本区须四段的储层敏感属性参数对为纵波阻抗(Zp)与纵横波速度比(Vp/Vs),经两者融合的储层因子属性的正高值区可解释为储层砂体的有利发育区;须四段气层主要表现为第Ⅳ类AVO异常响应特征,且该层含气敏感属性为泊松比(PR)、流体因子(FF)、相对纵波速度(DVp),并将三者叠加的烃类因子属性的负异常区域解释为储层有利含气区。最后经综合预测可知,须四段含气储层有效厚度分布在28~80 m之间;且在建35-2井、新店1井周缘区域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产于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滇东南木利生物礁是华南泥盆系众多生物礁中层位最低的。礁类型特殊,属发育在砂泥质陆棚坡折带的堤礁。该礁长约8km,宽150-200m,高70-80m,由间隔黑色页岩的三层礁体组成,每个礁体可划分出6个亚相和5个生长演化阶段。通过锑矿定位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该礁对锑矿有极重要的层、相、位控制作用,控矿机理为礁型古“油气捕”转化为“矿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