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基于LCL滤波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双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从系统稳定性方面考虑,提出LCL滤波器电网侧电感和逆变器侧电感的分配方式、阻尼电阻和比例增益的选择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并网接口LCL滤波器存在谐振峰,易使系统发散的问题,利用增加系统阻尼的方式对滤波器进行改进.研究分析有源阻尼方式优于无源阻尼方式,提出电容电流内环反馈、电容电压内环反馈以及电感电流内环反馈三种双闭环控制模型.通过伯德图法、根轨迹法确定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稳定范围,并确定最佳增阻尼.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谐振峰,且稳定性好、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策略时,忽略了LCL滤波器本身存在的谐振问题,采用无源阻尼和有源虚拟阻尼电阻并联两种方案,抑制LCL滤波器产生的谐波,提高并网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通过建立无源和有源的系统控制模型,构建开闭环传递函数,从而求出前馈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有源阻尼电阻并联比无源阻尼电阻并联方案能更好抑制谐波,不额外增加功率损耗,能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降低并网电流和电压的谐波含量.  相似文献   

4.
微电网系统中并联LCL滤波器谐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网系统中的并联接口逆变器通常采用电感-电容-电感(LCL)滤波器接入公共交流母线。该文分析了并联逆变器系统中LCL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分布情况,并和传统的单逆变器系统LCL滤波器谐振频率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理论结果显示:和传统的单逆变器系统相比,并联系统中出现了额外的谐振尖峰,且谐振频率随着网侧电感取值的变化发生偏移。理论分析表明:上述谐振频率的改变由滤波器无源网络变化引起。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谐振峰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针对LCL滤波器存在的谐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的LCL滤波PWM整流器控制策略.利用系统延时和固定开关频率控制本身的阻尼,通过调节PI调节器的采样时间实现系统稳定,采用简化电容传感器设计,优化系统结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表明,系统动态性能良好,网侧电流谐波明显减少,滤波器产生的谐振得到了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模拟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中经常采用通用阻抗变换器(GIC)模拟接地电感来实现有源滤波器,然而由于所采用的运放较多,存在消耗功率大和噪声问题,此外元件变化引起滤波器特性的变化大,其稳定性不如LC滤波器,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模拟电感电路。它只由一个运放和电阻电容组成,由这种新型模拟电感代替无源LC滤波器中的电感L组成亚音频有源高通滤波器,具有与无源LC滤波器相同的低灵敏度,并且电路简单经济、减少功率消耗和噪声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感电容电感(loop capacitor loop,LCL)滤波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存在的谐振问题,结合分裂电容和无源阻尼两种方法,提出了分裂电容无源阻尼方案以及参数设计方法。首先,比较分析了分裂电容无源阻尼方案和完全电容阻尼方案之间的能量损耗与分裂电容容值比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不同频率下能量损耗与分裂电容容值比的关系,使分裂电容容值比参数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建立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该参数设计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谐振问题,降低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和能量损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先对传统的LCL滤波器设计做了总结,提出了一种测量三相带互感的电感的方法,并且给出了计算互感的公式和实验数据,该实验对工业应用有实际借鉴意义。最后对整个系统做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LC梯形滤波器CAD中实现自动设计的方法,滤波器的拓扑结构由计算机根据给定的损耗极点自动确定,所设计的梯形网络的元件均为正值,电感数目最少,且具有较低的元件参数分布。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波形数字滤波器(WDF)理论仿真技术,与现有较为成熟的Cadence仿真技术相比,在某些模拟电路的仿真结果中存在不收敛的现象.选取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合而成的多种电路结构,分别在Matlab和Cadence两种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波形数字滤波器理论仿真技术在某些电路中产生的不收敛现象,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信号采集系统中的滤波器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IC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低功耗数字滤波解决方案.系统由四级前端CIC滤波器、三级前端FIR滤波器和一级离线均衡FIR滤波器构成,以满足地震信号采集系统和地质勘探的需求.对各级滤波器和整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仿真完成性能验证,结果显示此低功耗数字滤波系统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将此低功耗数字滤波系统与当前业界的片上数字滤波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证明了此低功耗数字滤波系统能够大幅减少总运算量和前端功耗运算量.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像复原旨在由降质图像重建清晰图像,运动模糊是最常见的降质模式,模糊参数的正确估计是去模糊的前提.文章提出了新的运动模糊角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Gabor滤波的角度估计,运动模糊尺度采用自相关函数算法求解,进而采用Wiener滤波进行图像复原.对一系列模糊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的方法具有视觉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普通卡尔曼滤波是在线性高斯情况下利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获得目标的动态估计,适应于过程和测量都属于线性系统,且误差符合高斯分布的系统。但是实际上很多系统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表现在状态方程是非线性的,或者测量方程是非线性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用一般的卡尔曼滤波。解决的方法是将非线性关系进行线性近似,将其转化成线性问题。就转化为线性问题的2个方案扩展卡尔曼(EKF)和无迹卡尔曼(UKF)作出对比和分析,EKF与卡尔曼滤波原理相似,但是它将非线性函数在最佳估计点处进行泰勒级数展开,舍弃高阶分量,从而将非线性模型简单线性化;UKF是通过确定性采样,以无迹变换为基础,用卡尔曼线性滤波框架而建立起来的,对非线性系统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最后在MATLAB平台下实验证明,与EKF相比,UKF不仅保持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和高斯滤波器的混合Rk滤波器.滤波过程仍然采用两步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主轮廓分别采用形态学闭滤波器和高斯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将得到的顶包络线向高斯中线移动两者的均值之差距离,然后将高斯中线处于形态学顶包络线之下的部分用形态学顶包络线的对应部分代替,得到最终的修正中线.该滤波器可更为有效地抑制深谷的影响,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降低有源部分容量的混合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更经济地滤除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结构。与普通的混合滤波器相比,其有源滤波器的容量和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无源滤波器承受了电网电压,而LC构成的基波谐振支路分流了无功电流,使得有源滤波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大大降低。在所提出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该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网谐波电压产生谐波电流并阻止负载谐波电流流入电网侧。由PSCAD/EMTDC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中的有源滤波器的容量仅为滤波器总容量的2.11%,而滤波器投入后电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仅为4.15%。  相似文献   

16.
流化床颗粒层过滤器过滤元件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流化床颗粒层过滤器过滤元件的结构以避免蜂窝状滤饼的产生,实验研究了不同开孔率圆锥型过滤元件滤饼分布特征及阻力特性,证明圆锥型元件结构对消除蜂窝状滤饼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表征滤饼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滤料级配是保证过滤效果的关键因素,讨论了在相同的L/d的情况下,滤料粒径及滤层高度对滤池出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L/d=1 300时,粒径及高度较小的滤柱处理效果好于粒径及高度较大的滤柱,但是粒径及高度较小的滤柱水头损失增加较快;预氧化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在设计双层滤料滤池时,应从工程和经济角度同时出发,并结合滤前水质特点,优化出一个最佳L/d值.  相似文献   

18.
联邦滤波器的最优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Carlson应用方差上界技术和信息分配原理论证了当主滤波器和局部滤波器的维数都相同时联邦滤波器的全局最优性,并且信息分配系数选定后是不变的。为了实现当主滤波器维数大于局部滤波器维数时的全局滤波和局部滤波的最优性,该文提出了一种解析补偿和动态最优信息分配系数确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解析补偿方法附加计算量小,同时可作为一种性能指标用于软故障检测;信息分配系数确定的新方法由于实现了联邦滤波器局部滤波的最优性,从而提高了软故障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编程改变D/A转换器的数字输入量来控制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方法以FP—GA为核心,进行了该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结果实现了基于数模转换(DAC)R-2R网络的程控滤波器。结论本设计能方便地控制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20.
流化床颗粒层过滤器过滤元件阻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原理,在达西定理(Darcy‘s law)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流化床颗粒层过滤器过滤元件阻力的通用分析模型。并在各元件气流流动和滤饼形成均匀等条件下,建立了理想状况下过渡元件阻力模型,将元件阻力分为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在系统阻力的计算中只需计入基本阻力,而附加阻力则在料层阻力中考虑,从而为过滤元件阻力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