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上海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固结不排水平面应压缩试验条件下上海粘性土局部化变形和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发现了上海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一些规律,对上海原状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省大小麦在不同地区陆续发现一些影响生产的病害,特别是一些病毒病,除了容易同生理性病害混淆外,在不同病毒病之间,因外表症状类似,更不容易鉴别,因而往往引起不同的看法。如大麦伪条斑病经过试验,业已明确是由种子、花粉或汁液传带病毒的,其主要特征除叶片呈花叶斑驳外,有细小的散生褐色条斑,或较长的褐色条斑;但近年又发现一种大麦病害,叶片上也有褐色条点,常在麦田连片发生,不同的是这种褐色条点是和叶脉平行的。经过1973和1974两年的观察,初步明确这是一种由土壤传带的大麦病毒病,类似大麦条纹萎缩病。现将观察经过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饱和膨胀土在不同干密度下的静止侧压力系数,针对以往静止侧压力系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改进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通过调节环刀开合来消除由制样产生的初始水平应力,采用特制护刀避免试样在压缩过程中的有效传力面积减小。对广西百色地区膨胀土分别进行了饱和状态下是否消去初始水平应力、是否改变试样有效传力面积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样产生的初始水平应力会使饱和膨胀土在相同干密度下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减小7.3%~19.9%;因压缩造成的有效传力面积减小会使饱和膨胀土在相同干密度下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减小2.3%~15.1%;饱和膨胀土静止侧压力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建立了饱和膨胀土K0-ρd曲线的拟合公式,得到了对应于不同荷载下饱和膨胀土的K0系数。  相似文献   

4.
麦类萎缩病毒即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关于此病毒的株系及寄主范围的调查研究,在前几年的传病途径、传毒媒介、发病症状、病土消毒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1977年开始着手进行。兹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粉土的室内试验指标分析,提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就粉土的定名,试验方法及取样发表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淮安膨胀土为研究对象, 使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蒸汽平衡法等3 种不同的控制或量测吸力的试验方法, 分别对其压实土样进行土水特性试验, 得出了吸力范围为 0∼378 MPa 的土水特征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 在初始干密度相近的情况下, 低吸力范围内脱湿曲线和吸湿曲线有明显的滞回现象, 且当吸力大于100 MPa 时, 滞回现象基本消失; 滤纸法测出的土水特征曲线落在主脱湿和主吸湿曲线的滞回圈内. 由蒸汽平衡法所得的高吸力范围土水特征曲线 可以看出, 吸力接近于1 000 MPa 时含水率接近于零. 滤纸法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水特征曲线用饱和度和吸力关系表示的情况下, 当吸力较小时, 干密度大的土水特征曲线处于干密度小的右上方; 当吸力较大时, 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碎石土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土的性质外,还有自身的一些性质.通过对碎石土进行天然状态及饱水状态下的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将实测值与弹性理论计算值相结合,根据结果对碎石土的一些性质进行预估,发现利用弹性理论能较好地符合碎石土的受力变形性能,并通过其他常规试验(如物质组成等)可以分析碎石土的基本结构以及受力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结构性的软土流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州软土进行原状土和重塑土流变对比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结构性软土的流变机理,并对其次固结系数的变化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土吸力中的路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中吸力的路径问题,使用可以同时实测吸水和失水曲线的吸引法,对几种士试样进行了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对土的种类、粒度级配与吸力路径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对吸力路径分歧的大小以及评价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剪切试验中筋土界面土颗粒运动的细观量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互相关理论,将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应用到筋土界面直剪试验中,从细观角度来研究试验过程中土颗粒的运动情况.筋土界面的剪切试验分别在法向应力为50和87.5 kPa下进行.通过对一系列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界面附近砂颗粒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随剪切位移逐渐减小;试验中砂颗粒的水平变位较为明显,但随着距离筋土界面高度的增加,变位的程度有所减弱;试验中界面附近发生变位的砂颗粒范围不超过45 mm,即剪切带的范围大致为45 mm,相当于试验用砂平均粒径的7~9倍.  相似文献   

11.
试验目的近两年来在地处低丘红壤地带的金华县开化大队试验证实,对于水稻出现胡麻斑病及生理性的赤枯病的田块,客施紫砂土能抑制其发展,并获得显著增产。但对于增产原因分析不一:有的认为紫砂土富含磷、钾、钙等肥分,尤其钾、钙而起作用。也有认为紫砂土呈碎粒状,施入糊田能改变土壤机械组成,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所致。为证实是否与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有关,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胀缩性土评定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胀缩土胀缩性评定指标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看法,进行了一些研究试验,分析研究了一些广西胀缩土的试验资料。据此,对现有评定指标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推荐了几个我们认为较好的评定指标,并对推荐指标的应用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与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近几年来在土与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特性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特别是国外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关于试验设备、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有规律性的成果 .对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接触面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工作对于我国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弄清土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同时为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粉质黏土的物性指标试验、饱和三轴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基于Fredlund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准则和饱和土朗肯土压力理论,得到非饱和土土压力计算方法和公式。运用所得公式和试验成果分别研究基质吸力、地下水位和渗流状态对非饱和土土压力的影响,分析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总主动土压力、总被动土压力的作用相反,在基质吸力影响下,被动土压力变化幅度可达300 k N/m;考虑基质吸力作用时,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压力影响明显增大;从蒸发到入渗状态,被动土压力下降幅度大于主动土压力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5.
不连续变形分析与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土的复杂的变形机理 ,采用适用于不连续体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 DDA (discontinuous deform ationanalysis)对土的平面应变试验进行了模拟。结合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土的弹塑性、剪胀性、应变软化、卸载 -再加载时的滞回圈、卸载体缩以及剪切带的形成等独特的应力变形现象和特性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对比表明 ,这是一种研究土的本构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饱和土强度一直倍受理论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该文比较Bishop和Fredlund等常见的非饱和土强度公式的优缺点.基于Mohr-Coulomb准则,通过一种有效应力和土水特征曲线推导出一种新的非饱和土强度公式.该式既考虑吸力对强度的贡献,也兼顾了饱和度对强度的影响.由GDS三轴仪进行了非饱和膨胀土的剪切试验,并与相关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非饱和土强度公式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马中军  贾大多 《河南科学》2002,20(4):435-437
膨胀由于粘土矿物含量较多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其体积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膨胀 ,随含水量的减小而收缩。以膨胀土为地基的低层建筑物常常成群开裂。笔者通过一些试验研究了南阳地区膨胀土的特性 ,并对该区膨胀土的分布、成因、评价方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从理论上论述了土的电化学性质以及加固土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表面作用过程。对粘土胶粒的结构、土中胶体的聚结和土中离子的吸附等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并对土壤电化学现象中的能量关系作了概略介绍。得出如下结论:土对各种离子的吸附能有所不同,在两种离子之间进行交换反应时,应发生能量变化;不同离子在吸附状态和溶液中水化能的不同也将对总的能量产生影响;离子交换的速度主要由交换离子向吸附点上的扩散速度和被交换离子向外扩散的速度所决定,涉及到活化能问题。  相似文献   

19.
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点面接触模型,库仑摩擦变形原理,并在土-结构(钢、混凝土)剪切摩擦试验的基础上,对桩土接触面摩擦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正确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粗颗粒土的压实特性随级配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大石峡土石坝的筑坝料为研究对象,借助分形级配方程,分别进行了不同级配粗颗粒土的相对密度试验和不同级配不同含水率粗颗粒土的静力压实试验,研究了级配和含水率对试验土料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含水率达到最佳时,粗颗粒土达到最大干密度,超过最佳含水率时反而不利于粗颗粒土的压实;由静力作用得到的干密度和动力作用得到的最大干密度随分形维数的增加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在分形维数为2.62时出现极值点,对应的级配为最优级配.将最优分形维数取为2.60,并通过一些工程堆石料的级配曲线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为填方工程中填筑料的加水量控制和级配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