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汉卿剧作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在戏剧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由主要冲突来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多种戏剧冲突来表现的;戏剧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充实人物性格的过程;人物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环;设计人物自身言行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环境、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说明环境可以映衬人物心理或性格特征,增强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丰富人物性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进行心理剖析,旨在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发展。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弗氏人格结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其命运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进行心理剖析,旨在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发展.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弗氏人格结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其命运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名作《到灯塔去》中进行了成功的人物塑造。本文在阐述伍尔夫的人物塑造观的基础上,分析了《到灯塔去》中人物塑造的特色: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淡化故事情节,但借助外界事件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6.
性格在文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 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文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 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主人公在思维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矛盾和错误的分析,指出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人物自身在言行和思想上的逻辑错误与逻辑矛盾来揭示人物思维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小说人物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揭示造成人物性格的社会根源,从而试图说明抽象思维在文学创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被称作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描写人物心理的哥特式中篇小说。整部小说风格奇特,充满神秘感,呈现了叙事艺术的全新格局。詹姆斯通过层层悬念的设置,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实现对人物心理的独创性描写,并通过揭示人物深奥隐晦的心理活动,呈现人性的堕落以及善恶冲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碰撞而产生的微妙感受。本文以小说悬念设置为基点,深入分析詹姆斯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其写作技巧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人物心理,从而更深入地阐述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塑造了后现代小说人物怪异难测的性格,刻画了这些人物特有的非常规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性格呈现为双重性甚至多层性,从而导致了文本意义上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分裂和不统一;消解了文本叙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拓展了小说虚构的广度和深度,挑战了小说的虚构极限;发展和丰富了小说世界的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傅抱石传》是我国当代传记作家胡志亮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一生,在塑造传主形象上,作者用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一是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展示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心理描写窥探人物性格;三是通过典型性事件凸显人物品格;四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史记》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司马迁善于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 ,烘托环境气氛 ,反映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预示人物的结局。通过细节描写 ,阐明深化主题 ,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具体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语言用语习惯和方式直接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特别注重语言用语的使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其语用特点对于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以加深读者对于小说人物的性格的理解和揣摩。  相似文献   

13.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在人物性格理论上重要的推进之一.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客观性、独立性、历史性和典型性的论断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以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对人物性格理论的产生、发展、突破和成熟这一有机统一过程的科学论断,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色浪漫》以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对钟跃民等主人公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生动再现了知青生活。而这种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其中,玩笑话语的使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夏昕 《海峡科学》2012,(7):6-8,37
影视作品素来视人物的塑造为其生命线,因而影视译作的好坏,取决于译者是否有意识地关注人物性格的传递效果,优秀的译者通常会将人物情感文化的传递纳入其翻译考量之中.除了采用各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如直译、归化、交际翻译策略等;该文强调应在翻译中直接进行人物性格解析.人物性格解析策略指的是在充分了解影视剧背景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通过增补、重构等方法在译文中植入说话人的性格特征,以便观众更能直观感知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重构得好,不仅能有效地吸引观众,而且能尽量缩小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该文以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主人公之一提利昂·兰尼斯特为例,研究了他的性格(包括自信、矛盾、勇敢、威严、吹嘘),对其台词翻译的影响,以此说明人物性格解析对于影视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城记》是狄更斯以18世纪法国革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借助于意象巧妙地突出主题、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得伐日太太的编织,将所有人物、情节串联起来,并借此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一般来讲不大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但由于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制约,人物心理结构依然呈现不同的特色。一体裁的制约虽说呈现在古代叙事文学中的人物心理结构共同性地给人一种简约和片面的映象,但不排除一些优秀作品在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小说和戏曲两种体裁在人物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8.
钱婧 《科技信息》2009,(33):I0173-I0173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细胞,是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托尔斯秦在人物形象方面着重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①聚焦视角转换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外貌和精神状态。②动作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③景物描写细节的对比映衬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19.
项健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22-22,25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在人物性格理论上重要的推进之一。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客观性、独立性、历史性和典型性的论断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以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对人物性格理论的产生、发展、突破和成熟这一有机统一过程的科学论断,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简·爱》以其塑造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著称。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她表现了独特的人物个性,体现了一个勇敢、坚强、理性、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