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在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个体心理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描玲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Z1):101-106
随着科技发展,手机功能不断更新,手机上网正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上网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同时也隐藏着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从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使用情况(接触程度、使用时长、流量等)、手机上网与大学生学习课堂、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动机和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较之生理方面对产品营销产生的作用更加重要,广泛的心理预期存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中。文章针对于目前大学生消费者对小米手机价格、配置的心理预期对销售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各高校大学生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以及心理预期下消费者行为对小米企业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消费者正确、合理地预期,并促进小米销售提出了相关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已经从传统的简单通讯工具转变为新型的传播媒体,并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乃至个性心理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手机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分析手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利用手机新媒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温州各高校90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实证研究,结合访谈、问卷等调研形式,探讨其心理成因并对症下药,运用三层防护六大机制,对手机媒体过度依赖的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手机依赖症侯群"的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90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尤为显著。因此,研究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心理的归因并对症下药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朋友,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阅读、浏览等行为逐渐增加,本文主要针对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及问题及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给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普及,APP应用软件已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潮流。知识管理也正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知识管理逐渐受到重视。该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利用手机APP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面的了解了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基本现状,并且对大学生利用手机APP进行知识获取、知识保存、知识分享和知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了大学生在充分利用智能手机APP应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技术的快速革新,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人群之中,手机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隐患。过度沉迷于手机如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症的产生,伴随着各种生理心理状态的出现,其中抑郁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手机依赖量表与贝克的抑郁自评量表对135名1~4年级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3(P0.05),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与大学生抑郁倾向相关,大学生手机依赖失控性越大可能产生抑郁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据的时间和影响不容忽视。手机中各类型软件的使用频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活学习现状。通过对山西能源学院297份大学生手机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得出: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过高,其中社交、音乐、游戏、购物、视频等软件使用频率高,学习、出行、健身等软件为使用频率最低的软件。这一结果折射出社会的多元化、信息的多样化和学生心智、判断能力、独立性等的不和谐,解决这种不和谐既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大学生对本身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大伟 《科技信息》2011,(24):I0276-I0277
心理焦虑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本文对使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调查,找出社会影响因素,学校生活影响因素以及家庭生活因素都可以使大学生产生焦虑。而练习健身健美操可以减缓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提高自信心、扩大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艳红  陆亚男 《海峡科学》2021,(1):78-81,94
为考察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手机依赖、感知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该文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手机依赖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2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生活满意度能显著预测手机依赖,且手机依赖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即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②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玉  胡弢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93-94,9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必备品,其功能不再是传统单一的通话、信息,手机QQ、微信、微博等充斥人们的生活,手机网民已经成为当今第一大网民量。在新时期,手机对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着诸多影响和挑战:有社会因素,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高校的因素。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建设高校大学生手机思政工作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家庭、高校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工作新途径和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手机的消费在人群中日益剧增,尤其在大学生中显得更为突出。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了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攀比的心理,大多都使用高端手机,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在手机的使用功能中打电话发信息、玩QQ、聊微信、玩游戏所占比例82%,浪费了大学生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5.
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闫淑楠 《科技信息》2009,(14):51-51
当今,随着手机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上网在大学校园已呈逐渐普及之势。手机上网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日益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手机上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浅析了手机上网给大学生带来的正、反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冲击,产生各种心理矛盾,这种消极的生活状态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生活等.由根溯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究,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探讨高等学校残疾大学生心理扭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自尊在其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心理扭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尊量表对686名健全和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扭力、社会支持、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扭力与生活满意度间起到显著的完全链式中介作用,在健全大学生当中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针对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之间的区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精准施策,做好常态化防疫背景下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发展,3G手机在大学生中开始普及,大学生构成了3G手机上网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手机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因手机发生了改变,从而也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剖析在3G时代背景下手机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同伴群体以其成员间较高的心理认同感、较强的内聚力以及内容丰富的亚文化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期间,同伴间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能自由探讨一些问题,自由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更由于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所以在大学生活中,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伴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上.应该要重视同伴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此带动大学生群体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手机阅读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阅读需求,进而为大学生带来良好的手机阅读新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