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顶云  董俊华  金鑫 《科学之友》2008,(12):124-124,126
文章概括地讨论了神经网络通用模型的特征,在对典型的网络即BP网络的发展动态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基础上讨论了BP算法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一些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2.
研究BP网络结构、“过拟合”现象和推广能力三者之间的联系是BP网络建模的基本问题,从而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虽然最近有人提高前馈网络的推广能力及线性分类器的“瓶颈”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尚无系统、完整的理论和严格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罗运利  孙湘君 《科学通报》2007,52(16):1938-1944
通过南海南部ODP1143孔512~76 m层段深海沉积物的孢粉数量统计, 讨论了南海南部周边岛屿及大陆架上12~1.6 Ma BP时段孢粉组合和植被演替序列. 研究表明, 8.15 Ma前, 各类型孢粉沉积率很低; 8.15 Ma后, 孢粉沉积率急剧升高. 一方面, 是由于此时南海南部周边地区发生构造运动, 岛屿急剧上升, 导致了沉积物和孢粉沉积率升高; 另一方面, 在构造运动变化的大背景下, 孢粉沉积率的升高也与此时气候变冷, 季风增强有关. 2.63 Ma BP是另一个明显的界限, 在这之后, 花粉及蕨类孢子沉积率均明显增加, 主要与此时全球气候变冷有关. 孢粉沉积率变化的频谱分析表明, 12~3.0 Ma BP时段发现了2, 0.67和0.19~0.17 Ma的准周期; 3.0~1.6 Ma BP时段存在0.1 Ma和46.9 ka的地球轨道周期.  相似文献   

4.
迅速发展的复杂网络研究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锦清 《自然杂志》2005,27(5):269-273,290
近年来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无标度特性和超家族的发现,大大地激起了国内外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本文简介了若干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整个复杂网络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郝静 《科学之友》2007,(18):96-97
阐述了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意义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学工作,并就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芯180 ka BP以来底栖有孔虫内生种Uvigerina spp.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分析,发现了112~109 ka BP(Ⅵ),102~90 ka BP(Ⅴ),85~76 ka BP(Ⅳ),57~54 ka BP(Ⅲ),44~40 ka BP(Ⅱ)和17~10 ka BP(Ⅰ)的6次δ13C轻值事件,其中发生于102~90 ka BP的轻值事件Ⅴ中的δ13C降幅最大,达到了2.5‰,其他事件中均达到1‰以上.研究认为,这些δ13C轻值事件可能由表层生产力增高、鄂霍次克海中层水形成减弱、最低含氧带加强等因素共同引起.古菌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这些δ13C轻值事件没有受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和甲烷气体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网络机房在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也尤为关键,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文章讨论了网络机房的建设方法,并提出了管理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纳木错NMLC-1孔湖芯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 利用GC/MS进行了测试. 在已经建立的深度-年代曲线基础上, 通过分析正构烷烃的组成与含量, 结合TOC, TN和CaCO3等环境代用指标, 重建了纳木错湖区约8.4 ka以来的环境变化历史. 结果表明: 约8.4~6.7 ka BP期间, 环境较温暖, 降水呈增加趋势, 末期变冷干. 约6.7~2.9 ka BP期间可分为两个亚期, 早期温暖湿润, 至6.0 ka BP左右达到环境最适宜期; 晚期温度波动降低, 陆生植被和沉水植物退化, 以3.0 ka BP左右的冷事件结束. 约2.9 ka BP~现在, 冷暖交替, 1.4 ka BP左右开始趋于干燥, 600~400 a BP间的降温体现了小冰期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究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的时空特征,特别是全新世东亚季风的进退模式,在AMS14C年代的支持下,基于渑池湖相-湿地剖面的孢粉和沉积学指标(粒度、碳酸钙和总有机碳)的分析资料,重建了渑池盆地18.7 cal ka BP(ka BP表示距今千年)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结果表明:18.7~14.8 cal ka BP是草原环境下的黄土堆积时段.14.8~6.7 cal ka BP为湖泊存在时段,此时段是一个森林扩展和支持水域及湿地也扩展的时期.6.7~1.2 cal ka BP为湿地时段.此阶段的孢粉经历了3个亚阶段的变化,第一亚阶段(6.7~5.0 cal ka BP):草本花粉显著增加;第二亚阶段(5.0~2.8 cal ka BP):木本花粉显著增加;第三亚阶段(2.8~1.2 cal ka BP):草本花粉显著增加.基于木本花粉百分比和禾本科/(蒿属+藜科)比值重建的湿度序列显示,渑池盆地早全新世较为湿润(10~8 cal ka BP),中全新世前半段(8~5 cal ka BP)最为干旱,中全新世后半段(5~2.8 cal ka B...  相似文献   

10.
在4.2 ka BP气候突变事件的影响下,世界主要文明和中国境内大部分新石器时代文化出现断层或崩溃,但中国中原地区的洛阳盆地却支持了河南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的传承和成功转型,使中国文明得以一脉相承.为探究洛阳盆地这一时期的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在AMS 14C年代的支持下,基于HZ-1湿地剖面孢粉分析及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本文重建了洛阳盆地4990~3890 cal a BP期间自然环境(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历史.自然环境重建结果显示, 4990~4330 cal a BP期间气候较干,灰嘴湿地水较浅; 4330~4155 cal a BP期间气候湿润,是灰嘴湿地存在的最盛阶段; 4155~3995 cal a BP期间气候变干,灰嘴湿地快速萎缩; 3995~3890 cal a BP期间气候短暂变湿后再次转干,发育了一层较薄的强风化层后被黄土覆盖.人类活动强度重建结果表明, 4990~4330 cal a BP期间人类活动强度较弱; 4330~4155 cal a BP期间人类活动强度有所增加; 4155~3995 cal a BP期间人类活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