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退磁场、单轴磁各向异性和立方磁各向异性,导出了在(110)面内与膜面法向[111]成任意角度磁化的单晶YIG薄膜的静磁波色散方程,并用该方程计算出了0°~90°范围内的静磁共振模式,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本文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单层磁性薄膜的静磁模共振理论.  相似文献   

2.
根据磁性波导中静磁波的激发特点和边界条件,给出了斜向静磁场作用下有损耗波导中静磁波的传播方程,分析了YIG薄膜波导中静磁波传播常数KS(=K′S-iK″S)对静磁波频率ω、斜向静磁场Hi以及阻尼系数α等的依赖关系.计算表明,对于有损耗YIG波导中传播的静磁波,当α<0.01时,损耗基本上不改变K′S的大小,但对静磁波振幅仍有影响.当静磁波频率一定时,K″S近似与斜向场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外场作用下双层膜的自旋波共振模型,求出双层磁性膜的有效阻尼参数,得到能量耗散特征量——自旋波谱线宽度2△H随波矢k1、双层膜厚度、阻尼参量和回转磁化率等的变化关系.对YsmFe5O12/(LaEr)3(FeGa)5O12 双层膜进行计算,其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在阻尼系数有较大差异的两层膜中,自旋波线宽度2△H 随激发层中自旋波矢增大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了磁光薄膜垂直不均匀静磁场对静磁波以及导波光衍射效率的影响,并以抛物线分布的不均匀磁场为例对Bi:YIG薄膜波导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在适当分布的不均匀场作用下,与均匀磁场情形相比,波导中传播的静磁波振幅以及导波光的衍射效率都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矩阵光学计算方法,对多层光学透明薄膜的反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具体的应用设计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及有益的结论,即高反射率膜一定是奇数层;四分之一膜系为奇数层时,层数越多,反射率越大;上述膜系的全部结果只适用于单一波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对M_s(饱和磁化强度)及H_■(磁晶各向异性场)非恒定的YIG(钇铁石榴石)薄膜中的静磁表面波的传播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能量变分法导出静磁波的频散特性,对离子注入YIG薄膜的延迟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斜向静磁场情况下静磁正向体波在双层磁性波导中的传播特性,计算了YIG薄膜波导中静磁波传输功率与磁波薄膜磁化强度,斜向场倾角,间隔层尺寸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双层波导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间隔距离,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静磁波的传输特性,改进静磁波的传输质量,同时,双层磁性薄膜波导中静磁波的传输特性优于单层膜情形,前者可以有效地提高静磁波的传输功率,有利于静磁波技术应用于静磁波器件和磁光波导器件。  相似文献   

8.
在外磁场中我们用量子理论方法计算了铁磁体、反铁磁、亚铁磁体的自旋波谱,并对自旋波的特点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亚铁磁体既有类似于反铁磁体的磁序特性,又有类似于铁磁体的波谱特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两个磁性层和间隔层的厚度对静磁后向体波色散和传播损耗的影响.在双层结构中,具有较大厚度的磁性层对传播常数和衰减常数的影响较大,通过适当选择两个磁性层的厚度和间隔层厚度,色散和衰减常数能显著地降低,线性延迟或不变延迟的带宽能显著提高.在单磁性层结构中,静磁波传播是主要的限制带宽的机制,由于双层结构中静磁波的传播损耗可以显著降低,因此,静磁波的激发成为主要限制带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磁性薄膜磁电阻效应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测量原理,介绍了四探针及六探针法测量磁性薄膜的磁电阻率的方法,并讨论了探针因子Mr的值与探针相对位置的关系,提出采用对称电流六探针来改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倾斜磁场下感生单轴磁各向异性对静磁正向体波激发的影响,并考虑了易磁化轴垂直和平行于磁性薄膜两种情形,数值计算表明,在适当的倾斜磁场下,掺铋钇铁石榴石薄膜中的感生单轴磁各向异性能够显著降低静磁正向体波的插入损耗,增加激发带宽,因此,在静磁波器件和以静磁波为基础的磁光器件中,使用具有感生单轴各向异性的磁性薄膜可以显著提高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Maxwell方程、Landau-Lifshitz方程和欧姆定律,解出了三明治结构薄膜的阻抗公式,式中包含了各向异性和交换作用等因素.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三明治薄膜阻抗与外磁场和频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中间夹高导电材料的三明治薄膜的巨磁阻抗效应比单层磁性薄膜大,铁磁层为横向各向异性时阻抗的峰值将出现在外磁场与各向异性场相等的位置,并存在某一最佳频率使阻抗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快速估测大面积磁性薄膜磁畴结构的方法──傅里叶光谱分析法.利用偏振光透射半透明磁性薄膜产生的法拉第旋转效应,让穿过磁性薄膜后具有不同偏振面的光再经过检偏器,调整检偏器的晶轴方向使之与某一部分光的偏振面垂直,于是一部分偏振光消光,而另一部能够通过,在足够远处便得到了代表磁性薄膜畴结构的衍射光谱,这种方法可用于磁性薄膜畴参数估计及磁性薄膜畴壁动态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流对靶磁控溅射方法生长了FePt/Ta多层膜.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FePt(2.5.nm)/Ta(2.5 nm)]5样品经过650℃退火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磁测量表明当Ta层厚度为2.5 nm时,FePt的磁特性达到最好,矫顽力为543.4 kA·m-1,矩形比也达到最大(0.805 59).原子力显微图观察发现,650℃退火后的样品纳米晶粒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大约为10~20 nm.磁力显微图观察说明大量粒子取向一致.计算得到激活体积远大于晶粒体积的事实说明薄膜的磁化反转过程主要是由磁矩转动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The hard disk driver (HDD) technology has been loping quickly for recent years. An aerial density of 2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Fujitsu and Seagate espectivel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cording density, the ic effect will be a serious problem tropy of a- alloy thin films in the ordered 0 phase exhibit a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Ku of the order of 106 J/m3 at room tempera-[1,2] and is very attractive for future high density mag- In the FePt (L10) phase, Fe and Pt atomic c axis, w…  相似文献   

16.
用保角变换分析计算了坡莫合金栅格在均匀磁场作用下产生的二级磁场.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用于薄膜畴壁内自旋波Winter模式激发的能量耦合栅格.制得的栅格在Winter模式研究中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了激励电磁场与自旋波的成功耦合,首次测得自旋波Winter模式谱.  相似文献   

17.
用溅射技术制作γ-Fe2O3磁性薄膜,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磁性薄膜的电子显微像和选区电子衍射环,进行了γ-Fe2O3晶体结构分析,讨论了多晶薄膜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垂直蒸镀的方法,在接近室温的基底上,以较低的沉积速率(R(?)5(?)/S),连续调节通入真空室内的氧气压强PO_2,成功地蒸镀出性能优良的Co-CoO垂直磁化膜。其磁特性完全适用于作垂直磁记录介质。与高沉积速率的蒸镀相比,仅是适于产生垂直磁化膜的氧气压强PO_2的范围小些,薄膜磁特性和微结构对PO_2的变化较敏感,需要更精细地控制PO_2的数值。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薄膜表面的复形表明:具有最佳磁特性的垂直磁化膜是hcp Co和fcc CoO的混合物,并形成以Co为中心,外面包围着CoO的柱状结构。当PO_2≥1.5×10~(-4)乇时,膜中出现了极少量钴的高价氧化物(如Co_2O_3,Co_3O_4),则形成以CoO为中心的CoO-Co-CoO相间的内外三层的柱状结构。此时薄膜的Ms变得较小,矫顽力H_(c⊥)和H_(c∥)也减小,磁特性开始变坏。  相似文献   

19.
双层对称薄膜中自旋波存在条件与各向异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界面重标度(IR)方法,研究了非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双层铁磁薄膜中自旋波的本征值问题及对称薄膜中自旋波的存在条件;并计入体单轴各向异性,讨论了其对对称铁磁薄膜中自旋波色散关系及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对称情况下,该系统除了可能存在一支光学——光学界面模外,只存在体模一种形式.而且,体单轴各向异性除了对本征模能量有影响外,对自旋波的色散曲线趋势及波形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罐形磁芯法测量软磁薄膜复数磁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罐形磁芯法测量软磁薄膜材料磁导率的磁路结构原理,根据磁路磁通分布,给出了计算的等效磁路;推导了复数磁导率的计算表达式;利用罐形磁芯法在阻抗分析仪上测量了几种软磁薄膜样品的复数磁导率,并与冲击法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