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 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 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 d;羽化成虫经210~280 d性成熟开...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珍蝶(Acraea issoria Hübner)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生境状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在浙江地区该蝶一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出现在8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于次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出现.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6~7 d,幼虫6~8龄,幼虫期第一代80 d左右,第二代120 d左右,蛹期第一代7 d左右,第二代约为11 d左右,成虫期2~3 d,幼虫以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Boehmeria nivea).荨麻(Unica fissa)等植物叶片为食.  相似文献   

3.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4.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 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 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5.
广西龙胜油茶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 1995年至 1999年在广西龙胜县的油茶林内设 10块样地 (长×宽 =2 0 m× 2 0 m )观察油茶枯叶蛾 (L ebedanobilis Walker)的生活历期和习性 ,并从林间采回卵、幼虫、蛹、成虫于纱笼中饲养观察油茶枯叶蛾的生活史 ,以及各世代蛹、成虫、卵、幼虫出现期和终期。结果表明 ,在广西龙胜县 1年 1代 ,以初孵幼虫在卵壳内越冬 ,翌年 3月中旬当气温升至 18℃~ 2 2℃时 ,幼虫破壳而出 ;幼虫 7龄 ,发育历期 12 0 d~ 15 0 d。5龄开始食量增加 ,6龄~ 7龄为暴食阶段 ,油茶枯叶蛾幼虫一生食叶量 30 0片~ 35 0片 ,其中 4龄以前 2 0片~ 2 5片 ,5龄 30片~ 40片 ,6龄6 0片~ 10 0片 ,7龄 16 0片~ 170片 ,特别是 7龄 ,其食叶量约占终生食叶量的 70 %。8月中旬开始吐丝结茧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6.
戈壁琵甲(鞘翅目:拟步甲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壁琵甲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成虫4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卵期为8~12d.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期为1~1.5a.越冬幼虫于次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前期为40~45d,蛹期为12~20d.羽化成虫后经280~300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戈壁琵甲食性杂.不喜光.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成虫具有利用防御腺进行自卫的特性,其防御腺分泌物可成为医学上的天然药物,该幼虫各项营养成分较高,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7.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和田间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成虫羽化大多在10:00~14:00羽化。其羽化率为70%~95%,性比为1∶1,成虫寿命在平均气温30 7℃时,1~4d;平均气温18 9℃时,最长达24d。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破叶表皮取食,每雌24h内平均可造成11个取食点,雄成虫在雌成虫造成的取食点上取食。成虫具有趋光性、趋绿性、趋上性和趋黄性,一张18 4cm×14 8cm的诱虫黄卡20d可诱杀成虫2280头。卵历期在平均气温28 6℃时,为3~4d,19 5℃时为10d,15 4℃时为14d。幼虫历期在平均气温23 6℃时为4d,19 5℃时为6d,19 1℃时为8d,幼虫在豇豆上的潜道平均长76cm,潜食速度随着龄期增大而加快。前蛹期一般为2 1~3 5h,前蛹具负趋光性。蛹历期在平均气温28 02℃条件下为8~9d,蛹期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25℃±1℃,相对湿度55%~65%条件下,舍蝇的卵期0.92~1.25(1.04)d,幼虫期4~6.75(5.65)d,蛹期5~7.78(6.80)d,成虫产卵前期4~6(5.33)d.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13.92~21.78(18.82)d.还报告了舍蝇各虫期的主要特征和卵、幼虫及成虫的重要习性.  相似文献   

10.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11.
松梢螟天敌—长距茧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距茧蜂(Macrocontrus resinellae Lin.)在南京每年发生4代,以卵在寄主体内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成虫出现,寿命5~7天,每头雌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6天,幼虫期15天左右,蛹期20~30天。本文还报道了各虫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黑脉粉蝶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脉粉蝶是阔叶十大功劳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嫩叶,对阔叶十大功劳造成严重损害。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一次,以幼虫在寄主上越冬。幼虫期11龄,生活长达280—320天。试验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报道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Teinopalpus aureus guangxiensisChou et Zhou)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史,描述了各时期虫态的形态特征。该蝶在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2代,成虫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活动。卵期14~15 d。幼虫5龄,各龄期为:1龄8~9 d,2龄7~8 d,3龄9~10 d,4龄9~10 d,5龄16~18 d。夏蛹期2~3个月,越冬蛹6~7个月。  相似文献   

14.
蓝目天蛾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寄主植物附近5—10cm深的土层中作土室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6月中旬达到高峰。当年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平均寿命30d。每雌产卵量250粒左右,卵多散产于嫩枝或粗枝的隐面,卵期平均8d。幼虫5个龄期,完成发育平均历期37d,取食约160片柳叶。蛹期20d。7、8月份以第一代的幼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青石斑鱼仔、稚鱼形态变化划分为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背、腹棘的显著伸长是石斑鱼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背棘、腹棘长短与仔鱼全长有明显关系。背棘和腹棘比值近似1:1。仔稚鱼全长和体重两者呈幂函数相关。在整个仔、稚、幼鱼日龄生长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日龄前的仔鱼阶段,第二阶段为40日龄前的仔稚鱼阶段,第三阶段为60日龄前的稚幼鱼阶段。各生长阶段均伴随着一个危险期。导致各危险期的主要原因是(1)饵料,(2)变态,(3)自残。对策是(1)确保适时、适口饵料供应,(2)防止水质恶化和饵料营养缺乏,(3)勤分苗和充分投饵。在生长发育中,石斑鱼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导致此现象出现是因先天性和后天性二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8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该虫在宁溧山区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幼虫一生为害针叶量接近3000cm,折合鲜重13.4g,干重5.04g。不同性别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有显著差异,末龄幼虫为害量占总为害量的70%以上。幼龄林上的幼虫越冬期大都在梢头针叶丛中。  相似文献   

17.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消失、鳍的形成、鳞片的出现等形态特征变化 ,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 ,将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 (含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稚鱼期、幼鱼期 ,并对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记录了各个发育时期的体长、体重的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