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和君 《科学通报》1986,31(11):871-871
一、前言 人-人杂交瘤的研究是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科家家们正努力探索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McAb)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开辟单抗临床应用的新途径。目前制备人单抗的方法有四种:(ⅰ)人-人杂交瘤。(ⅱ)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ⅲ)EB病毒转化与人-人杂交瘤相结合。(ⅳ)鼠-人杂交瘤。但总的看来,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天祥 《科学通报》1987,32(8):626-626
用一例人直肠癌组织接种裸鼠皮下,取皮下结节做细胞培养,希望获得人直肠癌细胞系,结果发现裸鼠间质细胞恶性转化。 一、方法与结果 1.肿瘤与接种 瘤组织来自一例男性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为直肠粘液腺癌。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剪碎,接种2只BALB/C裸鼠皮下,待长成结节后继续传代,病理检查为粘液腺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4.
卢平 《科学通报》1986,31(8):627-627
自Rygaard和Povlsen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进行人体肿瘤异种接种以后,已对许多种人体肿瘤在这种先天免疫缺陷动物中的接种进行了尝试,人肿瘤/裸鼠体系对肿瘤生物学及筛选抗癌剂的研究提供了唯一的机会。但很少有关于人成骨肉瘤在裸鼠中连续生长的报道。 成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20~30岁患者的恶性骨肿瘤,占我国恶性骨肿瘤的首位。为了研  相似文献   

5.
陈璋 《科学通报》1987,32(24):1902-1902
用杂交瘤技术获得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单抗)提供了研究血小板膜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重要手段。我们发现抗血小板单抗对血小板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刺激、抑制或无作用。不同作用的单抗可能提供有关血小板功能与结构方面更丰富的资料。本文描述我们获得的具有不同作用类型的一组单抗(抑制、刺激)。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6,(9):72-72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问:人造器官离我们有多远?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老鼠背上的“人耳”是科学  相似文献   

8.
朱晓云 《科学通报》1989,34(22):1738-1738
肿瘤细胞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生长不受机体控制,进入无限增殖状态。这可能与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发生障碍有关。利用单抗(单克隆抗体)寻找具有生长调控作用的基因产物,并用于细胞生长调控及细胞恶变规律等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报道的一株人肿瘤单抗D5对人肝癌细胞株在体外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系D5阻断P67对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所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裸鼠》一文就裸鼠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进一步推动医学特别是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McAb)的纯化是其生产和应用中的重要的环节。我们采用了单抗纯化系统(MAPS-100)来纯化自制的SPA McAb,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一 《科学通报》1988,33(7):560-560
本文报道一株用新的联合免疫方案制备得到的抗人乳腺癌单克隆抗体BG_6(简称单抗BG_6)及其初步鉴定结果。用乳腺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单细胞悬液对BALB/c小鼠进行初次免疫,3周后改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  相似文献   

12.
李辉 《科学通报》1987,32(21):1664-1664
在用裸鼠研究人类的移植肿瘤时,我们曾意外地发现,移植在裸鼠体内的人类肿瘤可诱导宿主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转化。文献中有关这种水平转化现象的报道,主要局限于异种肿瘤的移植过程。本文首次证明,移植在裸鼠体内的裸鼠肿瘤可诱导宿主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弱转化,且这种转化过程可能是多步骤的。  相似文献   

13.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57,2(15):475-475
商品海带的生产目前局限于旅大、烟台和青岛等城市附近少数有大量污水排入的港灣。海面陶罐施肥方法虽为貧瘠海区养殖海带开辟了道路,但这一方法的肥料利用率只有10%左右,而且在我国目前化学肥料生产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大量肥料用于海带生产还是值得慎重考虑的。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就轉移  相似文献   

14.
<正>手足口病的广谱多价疫苗和治疗性中和抗体开发进展吕柯,陈荣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已经成为威胁婴幼儿健康的重大问题.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其他一些病毒.最近,针对手足口病的单价和双价疫苗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一些针对人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的中和性单抗也已被发现和研究.本文总结了手足口病疫苗和相关中和单抗等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并且展望了手足口病广谱多价疫苗和治疗性中和单抗研发方面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核糖体基因区打靶载体pHrn是本室构建的人源基因载体之一, 为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的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pHr-CeTpCDUPRT/GFP质粒载体并进行了肝癌的体内外治疗实验研究. 该质粒载体以pHrn载体为骨架, CMV+hTERT启动子作为转录调控元件, CDUPRT/GFP自杀融合基因为目的基因. 体外转染肝癌细胞BEL7402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为30%~50%;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有CDUPRT表达; HPLC检测5-FC可转化为5-FU, 给药后12 h 5-FU浓度达60.15 μg/mL; 四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分析结果显示, 200~800 μg/mL 5-FC使BEL7402的平均存活率为60%~35%. 同时, 对裸鼠肝癌模型进行瘤内转染, 结果显示, 当持续注射质粒和前体药物治疗时, 裸鼠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 甚至体积稍有缩小; RT-PCR检测结果表明, 瘤内有CDUPRT表达; HPLC检测裸鼠血清中的5-FU浓度为7.694 μg/mL;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 大量肿瘤细胞坏死. 这些结果为实际应用此载体进行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19):2031-2039
抗体导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抗体导向治疗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抗体及与其偶联物的性能.二是特定靶抗原的选择。理想的抗体应至少满足4个条件:( ⅰ)对肿瘤细胞有高度特异性;(ⅱ)能与细胞毒素牢固结合,而又不影响其与靶抗原的结合;( ⅲ)不引发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ⅳ)必须有效浓集于肿瘤区.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进行了大量抗体导向治疗研究,期望这种“魔弹”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传统单抗为载体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取得了成功,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反复应用后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由于肿瘤间质高压,使大分子量的完整抗体难以穿透到肿瘤内部,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表明注入体内的抗体仅有 0.01%~0. 1%到达肿瘤部位;另外,肿瘤细胞抗原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抗药性,亦给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导向治疗增添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60,5(13):415-415
河南省虞城县的潘井、利民和王集三个人民公社经过一段时間的摸索,已初步找到了一条在目前技术人員数量少、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正确地在农村人民公社貫彻生产劳动、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結合,迅速培养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生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1975年,TNF首次发现,最初被认为具有诱导肿瘤坏死活性,还被推测参与恶病质发生。1985年,TNF被发现是一种关键炎症因子,参与内毒素诱导的休克反应;随后,发现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等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阻断TNF活性可缓解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为药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1998年起,多种TNF抑制剂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莫单抗和依那西普等先后获批使用,成为当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的发现、功能阐明以及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全面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9.
使用钢笔的一大缺点是不能吸入大量的墨水,外出时间长了墨水用完就无法使用,所以不少人参加考试时不得不多带几支钢笔。如果生产一种特制的钢笔,笔杆完全是一具可灌满墨水的夹套,一次可以灌满几倍量的墨水,那么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Immunocaspase-3基因转染Jurkat T淋巴细胞, 使其稳定地分泌性表达靶向促凋亡蛋白Immunocaspase-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该蛋白可内化进入ErbB2阳性的SKBr3乳腺癌细胞, 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进一步将Immunocaspase-3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 挑选高滴度的包装细胞株收获病毒. 用收获的病毒感染刺激分裂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经筛选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荷有SKBr3乳腺癌的裸鼠, 观察到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 73.25%), 裸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80.9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裸鼠肿瘤组织中有Immunocaspase-3蛋白分布, TUNEL检测证实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上述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分泌的Immunocaspase-3在裸鼠体内可以识别和进入ErbB2阳性的乳腺癌细胞,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