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涉外商务接待》课程开发是以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商务翻译等岗位的常规性工作过程为线索,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涉外商务客户接待、涉外商务会议接待、涉外商务会展接待、临时访客接待四个学习情境模块,每个情境都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并引入全真的企业案例,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方式体验职业角色,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网络等广泛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国际商务礼仪和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的科技日语翻译是有特色的,体现在政策、特产、外贸和技术交流等方面。翻译工作者除了必备的语汇、文法、技巧知识外,其他学科专业术语及综合知识也凸现得必不可少。掌握特色,就可以“轻车熟路”,达到“亨半功倍”的效果,顺利完成好翻译工作。笔者经历翻译工作已20年有余,现将心得体会归纳整理,并且对翻译工作的学习、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提出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议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安 《甘肃科技》2004,20(12):186-187,162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科技文献翻译工作的切身体会,分析了科技英语的特点,从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标准、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科技英语翻译的技巧、科技术语的翻译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宁霞 《甘肃科技》2013,29(6):70-71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旅游翻译工作亦显得愈益重要。就翻译工作在聚焦甘肃发展、展示甘肃形象、唱响主旋律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再谈英语“曲线翻译”张庆路笔者的《英语“曲线翻译”探索》一文在《中国翻译》1992年第1期上刊登后,许建平先生在同刊第6期上发表了《“曲线翻译”不宜提倡》的文章,认为笔者的三个“曲线翻译”实例是错误的,从而得出“曲线翻译”不宜提倡的结论。我很高兴看到...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日本外务省工作了40多年,其中十几年是在典仪局度过的。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典仪局现下设三个处:礼宾处,主要负责处理皇室相关事宜,接待各国来访使团,安排日本外交官驻外及礼宾事务;国宾及公宾处,主要负责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贵宾;首相出访处,主要负责安排日本首相出访,也负责安排外国首相访日。笔者当时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国宾及公宾处。  相似文献   

7.
借鉴名家的翻译程序,可以帮助一个翻译新手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翻译效率。面对一项紧迫的翻译任务,笔者对比分析了草婴和奈达的翻译程序,将二者加以综合,在借鉴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翻译程序,然后遵循这一程序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8,(15):225-225
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讹”是钱锺书先生在其讨论翻译名篇---《林纾的翻译》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作为“信“的对立面,“讹”总是存在于所有的翻译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笔者认为,“讹“一般可分为两类:能通过译者的主观努力尽量避免的“讹”及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性及个体译者能力的有限性而不可避免的“讹”。本文结合钱锺书先生的文章,区分讨论翻译中不同性质的“讹”旨在表明笔者坚持忠实性原则的翻译标准,主张尽量避免“讹”,还原原作“本来面目”的翻译论。  相似文献   

11.
顾楠  李君 《科技信息》2009,(11):69-70
本文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对汉英成语翻译的影响与制约:笔者在遵循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出了适合汉英成语翻译的五种策略:直译、意译、增译、节译、修辞性翻译。  相似文献   

12.
多译者参与翻译项目是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翻译实践模式。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参予的翻译项目,说明多译者翻译项目译文风格统一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外语教学经验和法律翻译工作经验,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的现状,在探讨涉外法律及其文书翻译特点的基础上,对诉讼、行政程序、国际商务交往以及其他专业性业务翻译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均作了详尽的阐释,同时对确立法律翻译资格等相关制度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翻译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智力活动之一,但是对“翻译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人们至今也没达成共识。实际上,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翻译的标准问题、直译或意译的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同。笔者在拜读过一篇篇高论后,认识到对翻译本质的讨论集中起来涉及两点,一是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二是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前者讨论翻译的定义,后者涉及翻译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流中,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文学作品的地位非常重要,文本的翻译工作不容忽视。纵观翻译史,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有许多争议。那么如何解决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以期达到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人们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尝试分析矛盾的成因,并试图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于交流的工具——语言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流中便产生了翻译.人们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认识了翻译的一些基本规律,逐步形成了翻译理论.但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范畴,忽视了翻译理论自身的独特性,使翻译理论失之片面和偏颇.笔者认为,只有用发展和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研究翻译,才能使翻译理论的研究更全面、深入和富有创造性.基于这一认识,我想就翻译理论谈几点看法.一般地说…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汉语的影响,在翻译时将汉语中几个动词同时用于一个简单句中,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就不能符合英语语法的规定,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要如何把汉语的连动式翻译好呢?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隋代彦琮是邢台人,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影响很大,笔者梳理彦琮的人生轨迹和所涉领域,并就其重要贡献进行简要评价,希望能重新唤起世人对彦琮的认识,激发邢台人对家乡的自豪感,为丰富邢台文化和中国翻译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对于如何把握英汉互译的准确性常常感到困惑。在此,笔者提出对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几个问题:语境、思维方式、审美定势、塔布现象等,以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翻译家。其早期的翻译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审美气息,而其后期的翻译则倾向于文学审美。笔者通过对苏曼殊文学翻译从政治审美到文学审美审美变化的分析,体现了苏曼殊的翻译观念的变化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