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磷钨酸催化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或助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考察了磷钨酸催化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钨酸在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磷钨酸催化活性的影响.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环己酮)∶n(H3PW12O40)∶n(H2O2)=150∶0.5∶587,反应温度为92℃,反应时间为8 h,己二酸的收率可达60.6%.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波辐射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催化剂用量、溶剂、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磷钨酸季铵盐催化环己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考察了磷钨酸季铵盐(Q3PW12O40)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没有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磷钨酸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较高,在物质的量之比为n(环己烯)∶n(催化剂)∶n(H2O2)=100∶0.2∶538,反应温度为82℃,反应时间为30h时,己二酸的收率为81.9%.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中季铵阳离子种类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加热一步合成了介孔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材料.以材料孔道表面硅羟基为还原剂,氮原子和硫原子作为稳定剂成功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ICP、TEM及FT-IR等表征方法对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Au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8%和95%,且催化剂在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或助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考察了环境友好催化剂催化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钨酸在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均匀设计法寻找反应的最佳条件是:n(苯甲醛)∶n(H3PW12O40)∶n(H2O2)=100∶0.7∶35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时,苯甲酸收率为83.46%.  相似文献   

6.
缺位Keggin型磷钨酸钠催化环己醇氧化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钨酸钠,磷酸氢二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缺位磷钨酸钠盐,并考察了其在环已醇氧化合成已二酸的活性.结果表明,一缺位磷钨酸盐在环已醇氧化合成已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0 h,已二酸的收率可达75.9%.在反应物质量恒定下考察了温度,时间,H2O2加入量,催化荆用量等一系列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草酸过氧钒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α-蒎烯的氧化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价态V5+与草酸形成的双过氧配合物催化剂,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反应温度40℃、丙酮溶剂中反应8h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达到68.7%,主产物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为34.9%.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氢氧化钾为结构调控剂,通过改变碳化温度制备含氮碳纳米片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以环己烷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材料碳化温度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发现800℃碳化的催化剂效果最优。选用最优催化剂,考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叔丁基过氧化氢用量等反应条件对环己烷氧化的影响。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其转化率可达7.1%,KA油的选择性高于99%。  相似文献   

9.
以竹粉为碳源、氢氧化钾和二茂铁为活化剂合成一系列磁性竹基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及氮气吸脱附对所得材料进行表征。以环己烷氧化为探针反应,先考察碳化温度和碱含量的影响,之后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叔丁基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环己烷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催化剂存在时,溶剂、硫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从氯化苄和硫化钠合成二苄基硫醚的影响,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利用过氧化氢氧化二苄基硫醚合成了二苄基亚砜和二苄基砜。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CS)和CuSO4为原料制备了CS—Cu(Ⅱ)催化剂,利用XRD、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分解H2O2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O2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温度为45℃,pH值=4,H2O2浓度为0.15mol/L,催化剂的用量为0.6g,4h内H2O2分解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对复合催化剂催化重质松节油直接异构化合成异长叶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催化剂及相应的反应条件:复合催化剂为占重油质量3%H2SO4,加上占重油质量10%的y,异构化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3.5h,异长叶烯产率达到83.9%.  相似文献   

13.
用溶液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及溶液pH等条件,首次合成了H8[Bi2W18Co4(H2O)10O66Na2(H2O)10]·13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是由两个[β-B-BiW9O33]9-结构单元通过四个Co2+离子连接形成夹心型结构.该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2.4666(5),b=12.7684(6),c=29.3357(13),α=90°,β=101.152(1)°,γ=90°,V=4581.4(3)3,Z=2.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氮分压(RN2)的氩气和氮气混和气体溅射Mg0.18Zn0.82O合金靶材,在石英衬底上生长了MgxZn1-xO(MgZnO)合金薄膜,研究了氮分压对薄膜组分、结构和光学、电学性质.结果表明:薄膜中的Mg含量(x)随着RN2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导致其结构和光学带隙(Eg)随氮分压变化.Mg含量随氮分压的变化归因于:当氮分压增加时,与N反应形成NO2的O原子数目增加,导致与Mg、Zn反应的O原子数目减少.而Mg比Zn优先与剩下的O原子结合形成MgO,导致只有部分Zn能够跟O结合形成ZnO.未反应的Zn将以原子的形式沉积到衬底上继而因高的衬底温度发生二次蒸发离开衬底,导致薄膜中Zn含量减小,即Mg含量增大.当对由氮分压不为零制备的高阻MgZnO薄膜进行真空退火后,薄膜呈p型导电,说明这种p型导电与氮掺杂有关.本文讨论了Vegard定理用于估算MgZnO中Mg含量的正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氧甲基)吡啶,并研究了其与CdCl2·2.5H2O的配位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Cd(C25H19N3O2)H2O](μ-Cl)[Cd(C25H19N3O2)Cl][CdCl4],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由两个配阳离子[ClCd(C25H19N3)]^+,[ClCd(C25H19N3)H2O]^+和一个配阴离子[CdCl4]^2-组成,两个配阳离子中,中心离子Cd^2+除与开链冠醚中的N、O原子配位之外,还分别与Cl^-、H2O配位,配位几何构型均为变形五角双锥.两个配阳离子之间通过Cl桥键相连.配阳离子与配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分子.  相似文献   

16.
研究HMCM-56分子筛上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反应,探讨了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的装填量,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催化剂的酸性及晶相.得到最佳反应条件:T=220℃,WHSV=3.0h^-1,Catalyst Loading=0.3g,n(IPA)/n(Phenol)=0.8,苯酚的转...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浸渍法,合成不同的Cu-Fe基负载型催化剂,从中筛选出MCM-49分子筛为载体.研究了Cu、Fe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合成的催化剂分别采用XRD、FT-IR、ICP-MS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Fe活性组分的加入没有破坏MCM-49的介孔结构.在无任何有机溶剂的条件下,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溶液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合成出2种结构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经元素组成分析和ICP确定其化学式为H[{Cr(OOCCH3)2(H2O)}3O]2[CrMo6O24H6]·24H2O(1)和[Cu(OOCCH3)2(H2O)]2.5(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是由一个Ander-son[CrMo6O24H6]结构和[{Cr(OOCCH3)2(H2O)}3O]通过氢键形成1D结构.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之间通过氢键形成2D结构.利用IR光谱、UV光谱、TG曲线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一个以Keggin型铁取代杂多阴离子PW11O39Fe(Ⅲ)(H2O)^4-[PW11Fe(Ⅲ)(H2O)]为光催化剂的新颖类光芬顿体系被用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pH6.86的含有0.1mmol·L^-1 DMP+1.0mmol·L^-1PW11Fe(Ⅲ)(H2O)+3.0mmol·L^-1H2O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反应80minDMP的降解率达到100%,总有机碳去除率为43%,并详细考察了溶液pH、初始过氧化氢浓度和PW11Fe(Ⅲ)(H2O)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提出了过氧化氢存在和缺失条件下的光催化机制,这个新颖的类光芬顿体系为实际的水处理提供了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