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N-乙烯基甲酰胺(NVV)是丙烯酰胺(AM)的同分异构体,用N-乙烯基甲酰胺聚合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可减少二次环境污染.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然后用乙烯基环己酰胺(NVCA)代替丙烯酰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继续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观察不同单体,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
用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体系的共聚行为.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IR),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拓宽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马来酸酐/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分析研究其共聚反应历程,探讨了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并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主要是交替共聚反应.共聚物中的BuA含量随着BuA单体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BuA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N-苯基马来酰亚胺(NPI)与苯乙烯(S)共聚物.分析其共聚反应历程,探讨了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特性粘数与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主要是交替共聚反应,且共聚反应速度大于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均聚反应速度;共聚物的特性粘数随转化率的增加而降低,反应物摩尔分数的改变基本不影响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066 15和2.412。随着单体配比中MAA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上SSS链段数均长度显著降低,而MAA链段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胶原蛋白丙烯酸水解物、乙烯基类单体均聚物、共聚物及其与多肽接枝共聚物的13CNMR谱图,证明在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时乙烯基类单体确实与胶原蛋白水解多肽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在δ为69.6~69.8及44.1~44.5处出现接枝共聚特征吸收.并对其反应历程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9.
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合成及接枝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了MMA/VAC配比、AA用量对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时间为48h,接枝率数据较理想;试验中BPO质量为CR的1.2%-1.5%,CR/VAC/MMA/AA的质量配比为100/45/15/10时,其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用疏水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和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共聚合制备的共聚物为增稠剂,添加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制备的乳胶漆中,考察其增稠效应。结果显示,该共聚物对苯丙乳液及其乳胶漆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并保持乳胶漆原有的各种应用性能,其中耐碱性和耐擦洗性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做溶剂,采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共聚物(AA/AM)。探讨了共聚物作为反渗透水处理药剂,对CaSO4的阻垢率与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共聚物黏度以及投加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时的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单体配比均对共聚物的阻垢率有较大影响,三者均存在最佳值。合成的共聚物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对CaSO4垢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在高钙离子浓度下,药剂用量仅为8mg/L时,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此共聚物有优异的阻垢性能,能够广泛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聚砜(PS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嵌段共聚物(PSF-PPT)。经溶解度试验,反应前后体系粘度的变化,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解析等证明共聚物是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中的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与溶剂及溶液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谱图,发现共聚物在拉伸前后相态发生了变化,由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是多相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1H-NMR谱。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不同,共聚物组成相同但分子量不同,以及实验条件(如pH值和温度)不同对聚合物水解速率的影响。根据电子探针观测,聚合物水解前后,膜表面的有机锡含量和分布基本相同。分别计算了聚合物和共聚物水解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
聚(二聚酸-癸二酸)的合成和药物释放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癸二酸和二聚酸预聚物为单体,采用高真空熔融缩聚法,得到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二聚酸-癸二酸)共聚物。合成的聚合物分别用于FT-IR,GPC,DSC和TGA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合成聚合物的体外降解及其对模型药物盐酸环丙沙星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聚丙烯腈及丙烯腈的几种共聚物(AS树脂、NBR橡胶和ABS树脂)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有关聚丙烯腈及这几种共聚物结构的单体和特征化合物.并从理论方面讨论了它们的热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1,2,4-苯三甲酰氯(TMAC)、对苯二甲酰氯(TPC)和二苯醚(DPE)为单体,通过亲电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酮辚共聚物,并用IR、DSC、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AC摩尔一小于30%时可制得结晶聚合物,随着主链中TMAC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Tm、结晶度逐渐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性。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NIPAm-co-AAm)共聚水凝胶和PAAc/P(NIPAm-co-AAm)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其溶胀与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该共聚水凝胶具有热缩温敏性,而该IPN水凝胶具有热胀温敏性.随AAm含量的增加,该共聚水凝胶溶胀比减小,温敏性减弱,释药率减小;与此相反,随AAm含量的增加,该IPN水凝胶溶胀比增大,温敏性增强,释药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
在氧化偶联聚合反应基础上,以氯苯为溶剂,在铜催化剂作用下,以2,6-二甲基苯酚(DMP)和2,6-二苯基苯酚(DPP)为单体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嵌段共聚物.对共聚物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嵌段共聚物比DMP的均聚物(PDMPE)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保持了良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能;虽然嵌段聚合物和PDMPE一样为无定形结构,但通过引入结晶性的聚二苯基苯醚(PDPPE)链段,嵌段共聚物薄膜内可以形成通道式相分离;可能是由于PDPPE和PDMPE这两个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较接近的缘故,嵌段共聚物只有一个Tg,且随着PDPPE含量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