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3.
以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为案例,对比分析历史民俗活动过程中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在传统文化底蕴与历史样貌、活动方式、行为效应上的差异,以此探讨历史民俗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认为在历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更好地利用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传统民俗呈现其原生的文化内涵及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民俗专家的作用,让年轻人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化”,使民俗活动的传承摆脱纯粹展演式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其强大生命力对现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各地隆重举行的各种节日庆典,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举行、当地民众广泛参与的大型节庆活动,是集中展现当地特色习俗与民间艺术、在当地影响巨大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往往也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经过20世纪初以来的多次社会动荡、时代变革和现代化大潮的冲击、淘洗,这些传统节庆活动有的仍然兴盛,有的趋于衰微。21世纪初,我国勃然兴起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也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政府的更大重视和大力扶持。与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举行节日庆典不同,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场合举行大型节庆活动,除了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批准,在交通、治安等方面也必须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支持,有的还需要在组织、经费等方面得到政府部门的扶助。所以,在现代社会举行的节日庆典中,政府力量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传统节日庆典毕竟是民间文化活动,不是政府举办的官方集会,要遵循民间传统、保持历史流传的特色,不能被官方活动模式牵着鼻子走,不然就失去了民间文化活动的本色和意义。那么,政府力量介入传统节日庆典的内容、方式和程度就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1].针对民俗、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夹杆运动的演变与发展,采用“自观”和“他观”相结合的立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田野调查法、访谈和观察等具体方法进行.夹杆运动承载了木垒县一定区域内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现象,选取发源地新疆木垒县一中进行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中,笔者以自然状态进入,融入其生产生活中去,对新疆木垒县夹杆运动的起源、演进、特征及其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纸笔记录、影音采集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系统的深入研究,为民俗、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从民俗、民间体育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使该项目得到更好地挖掘与传承,使之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6.
当代民间信仰转型出现向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转化趋势,官方利用社会资本的“资源”和“网络”特性,采取从促进两岸交流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取向,主动引导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完成当代转型和实现“自我成长”,至此官方转向“监管者”角色,保障民间信仰良性发展。官方参与当代民间信仰转型事务反映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认可和吸纳,同时官方应兼顾民间信仰的本真特征,使官方参与民间信仰转型更具温度与理性。  相似文献   

7.
“民间外交”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毅副总理所下定义“民间外交”,就其字义来讲,是与“官方外交”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它泛指各国人民之间的一切友好往来活动。就狭义而论,它特指那些不代表官方而又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的民间往来活动。“民间外交”的主体和对象是那些从事国际活动和交往的“自然人”或“法人”,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其方式有个别接触的、双边的、多边的,甚至可以召开民间国际会议。民间外交一般不代表政府,但又可同对方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上层交往,也可以同各种行业、各种政治倾向的政党、团体、个人建立联系,甚至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结交朋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畲族现存节俗舞蹈可分为祭祀性节舞、农事庆典节舞及社交娱乐节舞。畲族舞蹈保持了较多的传统形态,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仍然在起着相应的作用。这些社会功能与畲族的民间信仰、农事生活、社交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连,并很直观地凸显了畲族节俗舞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民俗活动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探析民俗活动中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民俗规范功能与远古社会相比 ,是不是越来越减弱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从国家权力系统对民俗活动的干预、民俗表演空间的萎缩和被权力机构所占用、主流话语改造民俗知识、民俗惩罚力量的失去和一些民俗观念淡化五个方面 ,推敲民俗规范功能的历史与现实 ,描绘了当代社会民俗生存的环境和景况。  相似文献   

12.
王琦 《科技信息》2007,(15):191
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明,在传播信息和交流感情中,有其特殊的价值所在为民间民俗活动广泛接受,在实践中约定俗成,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被广泛的接受和识别,理性地应用于特定的民俗活动中,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剪纸艺术。我们通过这些剪纸纹样符号,不仅可以认识剪纸艺术自身,还可以了解它所涵盖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节日"祭"是研究日本民俗及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直观的窗口,民间信仰更是透析一个国家民族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安徽省友好省份的日本高知省,以其丰富的节日文化而在日本全国范围内闻名。对高知省土佐"祭"中民间信仰文化内涵的分析,可以深层把握土佐文化的本土生性化精髓,加深两省县民间交流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在官方、民间的慈善活动中均得到体现。该时期由于统治者在统治思想上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政府管理思想,故其时政府对社会上鳏独困穷人群的救助主要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广泛的慈善救济活动,对保持当时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城市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创新地"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镇。青岛财神节的热闹与冷清折射出有民族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后现代文化多元化社会中的处境。传统民俗节日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却面临着在一个几乎全新的文化生态中重新建构自己生存空间的问题,后现代城市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空间的建构主要包括民俗节日的社会心理和意识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物质文化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论述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与异,既涉及民风、民俗,又涉及伦理、道德,既论历史,又论当今.中日两国文化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诸多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但日本文化保持着其特殊性。笔者认为,日本文化的基调可以说是儒教日本宗  相似文献   

18.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重视民俗的调查研究,出版了《风俗》杂志。1992年8、9月间,浙江省文联又接待了中日民俗学者“江南农耕文化联合考察团”的活动。1990年中日两国民俗学者曾进行第一次联合考察。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福田阿鸠为团长的日本民俗学者一行  相似文献   

20.
"盗跖"在清代被民间社会塑造为神灵,私祀于泰山,一度与官方河神金龙四大王产生关联。民国时期,由于泰山民间的"常门"信仰与扶乩降神的特殊因缘,作为"盗跖"化身的灵蛇"柳大王"代替了金龙四大王谢绪,成为当地两座新修"大王庙"的唯一河神。这种基于"盗跖"信仰习俗的民间意识隐含着与鬼神交通的宗教情怀,但其并不认同也无意对抗国家权力与主流文化符号。尽管其一直没有得到文化精英与国家政府的认可,但却具有地方日常生活的自洽性,并非完全的"盗跖"活动。泰山河神角色从官到民的地方性转换表明,普通民众在处于社会弱势而又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通常会借用扶乩降神的传统与仪式以应对日常生活的部分风险与困境,并积极寻求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地方共享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