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熙载是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审美观是传统审美观在近代的延续,但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传统美学的理论框架.王国维作为刘熙载之后传统美学的真正变革者则在审美观、审美主体论等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王国维开放的治学心态和对西方美学观念(主要是康德、尼采、席勒)的大胆借鉴.  相似文献   

2.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朱光潜以其深厚的学养与宽阔的眼光构建了在当时显得既“落伍”又“超前”的美学理论,他以一种综合性的方法论,坚持从审美主体出发,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进入,形成了注重直觉的审美经验的文艺批评观,开辟了有别于“反映论”的另一条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之路。同时在中西的融会中,通过“圆形结构”认知模式对中国传统美学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艺美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忠诚是近年来中国剧坛较活跃的剧作家与戏剧理论家,是有思想、有方法的文学评论家,是小说本体意识和作家主体意识很强的新锐小说家。他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他的文艺探索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本体审美论,他的文艺创作的理论基石是生活与心是的“二源泉”论。他的小说强力追求主体感悟的显示,感觉情绪成为小说的中心,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叙事者往往与人物交织重合,显示了主体创造的内在活力,他的小说是小说领域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理论领域任何一门“显学”,都由非“显学”演变而来。从发展的眼光看,“创作主体”这一研究领域,必将成为强将精兵云集之地,“创作主体”学终将进入“显学”之列。它太值得我们研究了。开展“创作主体”学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可以促使文学艺术家更自觉地进行文艺创作,克服创作中的盲目性。文艺创作,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劳作,文艺家不知要付出几多代价,才能生产出一点产品。老托尔斯泰说他的作品都是用他的肉在墨水里泡成的,我国古代则用“讴心沥血”四字来形容创作的艰辛。然而,我们应看到在文学艺术家所耗去的心血中,除了正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无为的、非正常消耗的。对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魏晋之际的人物品鉴实质是以“观”为方式来评论人物的。它以中国气论哲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感性直观”的方式来审查一个人所具有的“气”,从而实现一种美学式的关照。因此,人物品鉴是中国气论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气论哲学具有美学内涵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漾溢着一种强烈的超越意识.超越俗我,达到与自然本真的合一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在审美创作中所追求与向往的至高精神境界.而平居淡泊,以默为守,通过明净澄澈的心灵去辉映万有、神合于物,以吞饮阴阳会和的冲和之气,则是审美创作构思的起点.由此,遂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澄心”观. “澄心”,或谓“澄怀”,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主要是指进入审美创作构思之初,创作主体必须保持心灵的澄清和心怀的宁静.因此,可以说“澄心静怀”就是一种审美心怀,其实质是让审美创作主体的心灵超然于物外,进入一种和谐平静的心理状态,虚  相似文献   

10.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几乎已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界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和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共同结果.“现代实践转向”在中国奠定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美学,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实践美学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流派.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后现代实践转向”又打破了实践美学的唯我独尊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多元共存的开放局面.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实践美学发展到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依然一枝独秀,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美学中的核心流派,并以“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共存的实践,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其中,以中国传统美学的优秀遗产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以西方美学发展为参照系,建设新实践美学,就是一个主要维度或多元共存中的主要“一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伤口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妙造自然”论成立“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二字,与百方美学传统的“摹仿”理论恰成鲜明对照,表明中国美学很早对艺术的本质就有深刻的、辩证的理解:真正的艺术作品虽是人工制造,但又应如自然那样蕴蓄勃勃生机,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化合中西,在中国现代民族新美学的开创期作出了独到而重要的贡献.他所创构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思想,融会了中西古今文化与美学传统的多重要素,兼取各家之精,,又始终直面问题而不至迷失盲从.尽管他的理论并非已臻完美,但时至今日,在学理上实践上都具重要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中文系讲师贾祥伦同志的专著《文学创作引论》一书,从构架、内容到观点、语言无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构架新。贾祥伦对“引论”,的构架一反常规,创作主体、客体、融合、技巧为一编,创作论为一编。上编中别出心裁地让“创作主体”“创作客体”“主客体的融合”堂而皇之地各占一个专章。在“客体”里又特辟了“读者研究”一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美学由“心性论”而与传统美学血缘相关,同时也由“心性论”与西方美学相关联。无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功利主义还是超功利主义,在“心性论”这一点上是会通的,“心性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0.
“一般的批评。批评是科学。”(普希金:《论批评》)如果说,真实性是文艺作品的生命,那么,科学性就是文艺评论的灵魂。有文艺创作,就有对于文艺作品的议论和评价;文艺评论又反过来给创作以积极的影响。文艺史上,凡属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文艺评论,对当代和后世的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的《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