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2.
李刚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32-134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3.
满族民歌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旋律、调式、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诗词韵律特征,分析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4.
满族民歌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旋律、调式、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诗词韵律特征,分析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5.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民歌、说唱、歌舞、器乐等多种音乐成分,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区别于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风格旋律的探究,发现其规律及其发展轨迹,探讨出它的继承与创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现代音乐如何继承民族风格旋律,又如何进行民族风格旋律的创新,是音乐实践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艺术的创新并不要求取缔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最优秀的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所以要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希望在与民歌的共存环境中,能获得某种情感交流,受到民歌本身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皖西民歌在艺术形式、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其内在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皖西民歌地域特质、社会功能和发展手法上的剖析,探析出它蕴含于内的文化品格和本质精髓。此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独具韵律的皖西民歌文化属性有所裨益,还将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性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对民族风格旋律的探究,发现其规律及其发展轨迹,探讨出它的继承与创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现代音乐如何继承民族风格旋律,叉如何进行民族风格旋律的创新,是音乐实践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艺术的创新并不要求取缔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最优秀的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所以要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希望在与民歌的共存环境中,能获得某种情感交流,受到民歌本身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根据我国经典民歌改编的一首钢琴曲。详细地分析乐曲的曲式、和声、织体等音乐语言、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及表现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对该作品的脉络和细节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读者对该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赣南革命历史民歌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民歌是江西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异卉.而赣南革命历史民歌又是这束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本文从赣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赣南革命历史歌曲的成因,阐述赣南革命历史民歌的社会影响和它的传统精神.以及它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词与燕乐(俗乐)结合,使得词本身的风貌整体上呈现出民间文艺的特征。南宋时,雅乐的介入,使得词风开始更深程度地转向“骚雅”;而原本的俗乐慢慢融合到其他民间曲艺中。  相似文献   

13.
闽西民歌是闽西民间艺术的一个部分,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人民的生活情趣及艺术追求,是闽西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闽西人民人文精神的展现,是闽西地域性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师声乐教育地域性声乐文化的应用实践,有利于闽西民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民族的历史、传统知识、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生活习俗礼仪、社会规范、宗教事项、疾病观念、生产技能、心理品质、性别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考察了祥云禾甸地区白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途径.通过对禾甸中学和祥云三中两所中学共260名白族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一地区的白族家长和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知晓度都偏低,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文化认知来源上,家长得分均低于其子女得分,且父辈与子代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认知来源上存在性别差异;学生则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上都有差异.通过分析文化认知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文化认知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民族的审美观、情感以及思想的表现,更是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的具体展现。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困境。通过有效利用现存法律制度构建民族民间美术的法律保障体系,培养民间美术继承人、发展活态保护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民族民间美术数据库,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大众化等路径,进一步强化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唢呐曲《百鸟朝凤》是吴天明电影遗作《百鸟朝凤》中的核心意象,其对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精英文化等的多重隐喻,承载了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杰出代表的吴天明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思考,对电影创作的理想主义、艺术担当的坚守,以及对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商业文化、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思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国之魂宝"的绛州鼓乐发源于黄河三角洲的山西新绛县,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弘扬这一优秀而古老的传统文化,通过田野调查的分析方法,对绛州鼓乐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对其传承与变迁过程进行探究,并对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下作出更精确的解释,从而对绛州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