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筑空间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
人、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透过国内外著名建筑物概述了建筑空间美学,从灵动空间之美、虚实空间之美、流动空间之美及序列空间之美分析了建筑的空间之美,并探讨了建筑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4.
从身体美学角度思考想象问题,认为想象不仅有其存在可能,且欲望身体的想象开拓了想象理论研究的新视域;身体美学的想象艺术呈现出具体性、感官性和位移性特点;想象艺术演绎着人对其生存命运的关注,这一切均可纳入身体美学研究的领域,从而拓展了其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就当今建筑界中,注重的建筑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建筑形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就当今建筑界中,注重的建筑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建筑开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吴衍发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6,(4):34-39
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的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核心的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笔者在梳理中华美学精神的宏阔内涵、比较艺术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关系的基础上,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指出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9.
从对一些最基本的术语的再定位开始,一旦这种再定位完成,本文将展示“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然后通过按照作品的活动来重新考察艺术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中一系列造型与构造的探讨,揭示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即建筑技术决定建筑艺术;建筑艺术能动地影响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是民族文化和科技的表征,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论证了建筑正是在不断地解决技术与艺术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矛盾运动是建筑发展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工程构筑物需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建筑艺术就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建筑力学知识与美学知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入点,论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中西方传统关学观念的传承,强调西方美学观念的核。在于形式论,而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说、格调说和气韵说占主导。 相似文献
16.
龙晓匀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4,31(1):138-141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设计美学(Design Aesthetics)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关学问题的应用关学学科。设计关学作为美学中一个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也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以设计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来界定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西方“美在于形式”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性变化 ,揭示了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形式作为艺术本性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表明 ,在审美与任何艺术活动中 ,形式是流变的与多元的 ,这种关联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该文主要从形式美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出发 ,从哲学角度思索及增进对建筑形式与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钟英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4)
始兴满堂大围从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等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使用自身形体语言,再现了历史的原貌,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客家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满堂大围的建筑特色与美学价值来展现客家人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